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欧联合是战后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发展对于西欧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西欧联合只是在战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下才开始真正起步、并取得一定成果.作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美国,一开始便与西欧联合运动结下不解之缘,它赞同和支持西欧联合的政策对战后西欧联合运动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战后通过经济援助,复兴西欧经济,加强对西欧控制的计划。该计划是在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来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使其成为美国巨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该计划是实施“杜鲁门主义”称霸全以战略的重要步骤.一方面它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兴。推动了西欧的经济决作:另一方面它也使美国获得了巨大实利,确立了美国在西欧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策略,英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它对美国的全面依赖及本身的优势条件,构成美国与英国结盟政策的动力和基础,美国对英国结盟政策追求一系列目标,特别是期望它在西欧联合运动中扮演领导角色,英国拒绝参加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与美国推动西欧联合的方针相去甚远,其中在美推动下,终于终向欧共体,英国迫于安全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美国促进西欧军事联合的方针。美英“特殊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互相利用的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4.
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英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它对美国的全面依赖及本身的优势条件,构成美国与英国结盟政策的动力和基础。美国对英国结盟政策追求一系列目标,特别是期望它在西欧联合运动中扮演领导角色。英国拒绝参加西欧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与美国推动西欧联合的方针相去甚远,其后在美推动下,终于转向欧共体。英国迫于安全需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美国促进西欧军事联合的方针。美英“特殊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国为主导的互相利用的联盟关系。  相似文献   

5.
战后初期,美国由于经济、政治、军事力量迅速膨胀,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美国在1946年至1947年之际逐步形成了控制和利用西欧遏制苏联的大西洋联盟政策,而西欧联合被美国当局者认为是其大西洋联盟政策的重要部分。美国战后极力支持西欧联合,虽然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但客观上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联合思想的发展。欧洲人谈了几个世纪的欧洲联合终于在战后迈出真正的步伐并取得进展,这固然与欧洲的历史遗产、欧洲联邦主义者的愿望有关,尤其是与战后西欧国家的现实需要与自身努力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七十年代初,是西欧经济从恢复到发展的时期。其中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被称之为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但是,在七十年代,西欧经济受到了两次经济危机和石油涨价的严重冲击。进入八十年代后,当美国和日本开始摆脱困难,以较高的速度发展时,西欧经济却仍然处于日升乏力的状态。究其原因,除了经济结构改革遇到严重阻力,新技术革命起步较晚,以及受美国高利率影响外,战后迅速膨胀起来的“福利制限”,也是拖西欧经济后腿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战后,美国已经连续爆发六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了,最近这次危机是其中最严重的一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场极其深刻的经济危机呢? 美国统治集团拼命地叫嚷,是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和石油提价,造成了美国的生产下降、通货膨胀,出现了所谓经济衰退。显然,这是帝国主义的强盗逻辑。耐人寻味的是正当美帝发出这种“石油短缺论”的叫嚣时,那个自称是阿拉伯国家“天然盟友”的苏修却迫不及待地跳出来,隔着大西洋和美帝表演了一曲二重唱,对阿拉伯国家使用石油武器。极尽诽谤诬蔑之能事。胡说什么在美国出现的只是“高涨阶段的暂时中断”,并断言这种“中断”不是由周期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而是一次不同于一般生产过剩危机的“在供不应求下的生产下降”。这一唱一和,不仅把苏修叛徒集团充当资本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至今,虽然美国经济仍在不断地发展,但从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或与西欧、日本等国经济对比,可以看出战后美国经济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落.一、霸权地位的丧失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的衰落,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结束了美国称霸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格局,逐步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全面控制西欧,同苏联进行对抗,建立世界霸权地位,以北大西洋区域国家加强“合作”为名,在西欧积极推行了北大西洋战略。这一战略赖以存在的前提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对于美国来讲,北约组织不仅是它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工具,而且也是它控制、拉拢西欧,维护在西欧“领导地位”的主要纽带。因此,战后美国北大西洋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紧紧围绕着使西欧和美国结为一体,在服从美国利益的前提下同苏联进行争夺而全面展开。战后以来,尽管美国的战略态势、战略处境和战略地位不同时期有所差异,但是美国控制西欧,同苏联争霸的对外战略始终是没有改变的,只不过在手段、方法上有所转换而已。  相似文献   

10.
战后初期美国推动西欧联合政策的实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联合西欧对抗苏联的大西洋联盟政策中,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其两个首要步骤.而美国在着手进行这两件大事时,都以西欧联合作为援助西欧各国的先决条件.因此,马歇尔计划的推行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实际上是战后初期美国推动西欧各国在经济、外交、军事及政治上实现初步联合的最早行动.  相似文献   

11.
论英美特殊关系时期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后 ,英美在“反共”的共同目标下结成了“特殊关系” ,但英国梦想充当西欧“领头羊”和保持庞大殖民帝国的企图同美国战后的全球称霸战略计划充满矛盾和冲突。其主要表现在争夺对西欧的控制、对待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态度等问题上 ,其实质都是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2.
论能源危机后西方外交石油政策的调整刘波随着中东石油的大量开采,特别是50年代末美国石油进口限额政策的实施①,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廉价石油。缺乏资源且资金有限的西方各国便趋之若骛,迅速进行了“能源革命”。到60年代中后期,石油第一次取代煤炭成为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3.
战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形势严峻,该地区所谓自由政府的反共行为迎合了美国意识形态的斗争需要.战后东南亚对实现美国在亚洲的冷战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地区多米诺骨牌效应,完成美国在全球的民主化目标具有重要的地区性价值.东南亚对于日本经济的复苏、西欧马歇尔计划的成功实施,以及西方在与克里姆林宫争夺亚洲意识形态高地的过程中具有不估量的作用.基于此,美国由战后的不干涉转向公开介入东南亚事务,不仅介入印支战争,而且在战后二十年中始终以亚洲的全局冷战作为其对东南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向东南亚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助推了东南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将心理战作为遏制所谓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之一.在东西方对抗的背景下,西欧由于在地缘、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等方面与美国的密切关系,被美国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两届政府视为核心利益地带.但是,战后西欧经济的崩溃以及共产党力量的迅猛发展使得共产党在西欧上台执政的可能性大增.为了确立和维护西欧各国政府的亲美反共倾向,扶持西德,巩固大西洋联盟,最终将西欧纳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杜鲁门政府和艾森豪威尔政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西欧的心理战略计划.通过实施这些计划,美国成功地削弱了西欧的共产党力量,消除了西欧民众的反美情况,实现了稳定西欧、巩固西方阵营、维护美国战略利益的战略目标,从此西欧在国际重大事务上紧紧追随美国.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石油最多的国家 ,石油安全战略是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一项重要战略 ,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石油外交。非洲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是美国全球石油战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石油供应地 ;同时 ,近年来非洲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因此 ,非洲也是美国推行“石油外交”的重点地区之一。美国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推行的石油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根本上讲 ,是为了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6.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援助(1945~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对华提供了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然而,美国的援助并未能挽救国民党政府的败局.通过对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援助政策的制订、实施过程所进行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可以揭示出美国对华援助政策的失败是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确定其外交政策的冷战思维的失败,这是战后美国政府对华援助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战后初期及50年代美国与西欧联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初期 ,美国出于大西洋联盟战略的需要 ,形成了支持和推动西欧联合的政策 ,并在推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过程中付诸实施。 5 0年代前半期 ,美国为了加快复兴德国 ,仍然极力推动和支持舒曼计划。但到 5 0年代后半期 ,由于对欧洲经济共同体一些经济政策的担忧 ,美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已是一种审慎的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18.
“节约也许表明一个人有美德,但是对于一项健全的全面的能源政策来说,仅仅以保守为基础是不够的。”2001年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哈里波顿公司前任老总)在为政府的新能源政策辩护时这样说道。这项政策的目的依然是通过加大国内供应(包括阿拉斯加保护区发现的石油)使能源摆脱对欧佩克的依赖。可惜,由于美国消费的石油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而只具有世界探  相似文献   

19.
冷战时期美苏博弈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期间 ,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 2 0世纪 6 0~ 70年代 ,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 ,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 ;“两伊战争”期间 ,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 ,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图 ,而且通过压低油价的战略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 ;2 0世纪 90年代初 ,美国借助海湾战争和苏联的解体最终实现了中东石油霸权。回顾和反思美苏争霸中东石油的过程与结局 ,能够获得有关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逆流”是战后日本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的发生既是美国占领政策变化的结果,也是日本保守政治家对战后日本政治、社会发展的现实积极把握与参与的结果,体现了日本政治保守主义的传统。“逆流”客观上符合了战后日本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对于促进战后日本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