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在世,除了实“用”、求“真”、向“善”,重要的还有爱“美”.对“美”之所爱,即对事物的美的存在之爱,亦即爱中生成的美感.美感的意义在于,一是它决定着美学必然是关于美感之感的学科;一是它直接美涉着人回到人本身,物回到物本身,是其所是,如其所是,从而美感具体而微地呈现着自由感、生命感、陶醉感和美的本体同一感.  相似文献   

2.
(一) 本文提出这样的论题,很可能被看作是对美学的一种唐突和亵渎,被当作一种违背常识不懂美学的荒诞念头。因为在谈到美的时候,人们总是把它同直观、同事物的具体的感性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人们不但一致认为美只能是形象的、感性的,而且把任何抽象的、理性的东西排除在美和审美活动的范畴之外:“美总是指某种具体形象,抽象的东西即使是真的或善的,也不是美。”(施昌东)“‘精神美’、‘心灵美’、‘内在美’等等是指‘美德’,应在美学研究对象(美丑)之外”,“‘真’‘善’只有当其有能唤起审美知觉的形式时,才与审美活动有关。”(蔡师勇)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审美经验也在不断地证明着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难道不是  相似文献   

3.
美学创立以来,中外美学家一直试图给美下一个定义,由于美本身的不确定性,没有一种概念能够解释人类的全部审美话动,因此对美的本质的注释成为美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从千差万异的审美活动中,从人的生命本体的角度阐释了美的定义,认为美是生命本体的现实性合理超越,美感就是这种对生命本体的超越感。尽管人的生命本体千差万别,但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当一事物合理地超越了它的现实性,美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4.
对于美感的成因问题,目前美学界尚在进一步探讨,我们认为一个对象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美感,并不是由于审美客体的某些自然属性决定,也不是审美者虚无的观念所致,而是人们从可感的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上看到了自身的本质力量,看到了与自己创造力的生活相联系的东西。美感是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命题科学地揭示了美,以及  相似文献   

5.
论审美对象     
古人认为,美就是味、滋味、意味,其主要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将我们通常分离开来加以研究的美、美感、审美对象连成了一体;并且,味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晶,它既不是客体本身,又不是主体本身,只有在审美活动中,相对于审美主体,才出现了审美对象;相对于审美对象,才出现了审美主体。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审美对象具有“现量”性(当下生成性)、感应性、虚化性。  相似文献   

6.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视觉和听觉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了解和掌握审美感官特点,就可以在美的形象诉诸感官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可以更、有成效地在美的世界里邀游。  相似文献   

7.
意象美学认为,美在意象。但是严格说来,美与意象并非一回事。美是一种价值,它源于人对事物进行的趣味判断;而意象则是一种存在,它是事物对人而言的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意象并非美的本体,美并非只因意象产生。人对一个对象的鉴赏判断,或是针对于意象,或是针对于单纯的形式。所以,美学不能单纯将意象作为研究对象,还要积极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审美问题。  相似文献   

8.
审美是美学中的核心问题.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主客交融的关乎生活本源的精神活动,美与美感都是在审美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审美精神是人在生活世界中通过审美活动感受到的超越、自由与理想的精神;审美教育则是让人学会领悟“活生生”的“人”与“世界”的意义的人文素养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审美价值是对审美活动的评价,是在审美主客体的关系中产生的.因此研究审美价值的构成形式对于理解审美价值的本质是非常必要的.作者认为,审美价值是由作为客体人的审美价值、作为自然事物的审美价值、艺术的审美价值三者构成的,三者统一于主体的审美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线的美源于形,而归于形。线条以其简洁、独特的形式美,展现其特有的内涵和审美意蕴,承载世间万象的神态和精神。线条从表现客观物体的具象形式出发,转变演化为表现主观思想情感的抽象概括。线条产生于表现客观事物或物体的表面形态,经过创作者的加工、提炼,结合美的标准和规律,形成具有一定自我意识倾向或风格的形式。这种特有的具有个人明显特征的形式,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修养等自身内在因素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美与生命同步诞生后,在人类审美活动的征程中相依相偎,同荣共枯:生命的盛衰存亡决定着美的变化得失;美的发展变化推动着生命不断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生命奋进前行。自由生命的本质决定着美的本质,美是自由生命的表现。自由生命表现在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和艺术作品中,则分别生成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自由生命是审美活动的轴线和灵魂,审美创造是自由生命的表现,审美欣赏是自由生命的提升、丰富、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转引自何其芳:《毛泽东之歌》,《人民文学》一九七七年第九期)毛泽东同志关于“共同美”的这一观点,一般被理解为在一定条件下,不同阶级的人,可能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相对共同的美感。这种理解固然有道理。然而,美感是美的反映,美是引起美感的源泉。不同阶级的人所面对的各个审美对象,如果不是客观存在着美的某种相对共同性,那种相对共同的美感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所谓“共同美”,首先应当是指客观存在的美本身的相对共同性,它是由不同价级的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积极的相对共同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当人类尚未诞生之时,地球上一切事物,尽管已经存在,并且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不  相似文献   

13.
一西方美学的源头,是古代希腊。在古希腊哲学的残篇断简中,曾记载着一些关于美的论述。象毕达哥拉斯论美与比例,赫拉克利特论美与和谐,德谟克利特论美与热情,苏格拉底论美与善等等,这些只言片语都只是对美的事物的一些即兴感想。而作为美的本体论形态出现的美学,则始于柏拉图。美的问题是柏拉图哲学中的兴奋点之一。美的理念是一个与“善”、“公正”等为柏拉图所经常提及的重要理念。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并不是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它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某一个别物体,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源泉,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这个“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美,就是美的理念,也即美的本体。这个美的本体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感觉印象,外界物质给人产生的美不是稍纵即逝和不可捉摸的闪光,也不是什么神秘之物,我们只要细心地留意一下展现在自己眼前的美感,我们就会发现美感所呈现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十分具体的。比如:宏大、鲜艳、清新、雄浑、壮观、纤巧、细致等等。这种美感形态是由外界事物所产生的消息并为人的感觉器官接收后通过大脑中枢反馈使人获得的一种愉悦情感的审美认识经验。由信息而产生的美感形态虽是来自物质但不依附于物资,虽是来自意识方面的消息但不从属于意识。在人类长期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美感形态自身独特的规律:它产生于审美主体但又不为某一审美主体所私  相似文献   

15.
情感作为一种抽象的心理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尽管它是飘忽不定、无影无形的东西,但是人类却对它有着万般地依恋,这是因为情感的纯真,为人类带来了无限地慰藉与温馨,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如果它不是有形的,亦即没有一个用来体现什么的表现形式,那么从审美目的说  相似文献   

16.
审美标准     
一、什么叫审美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各种美的事物,进行各种审美活动,衡量和判定事物的美丑。但是,判定事物的美丑,并不是随心所欲、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好恶进行的;而必须遵循一定的尺度和原则。在审美活动中,人们衡量和判定事物的美丑所共同遵循的这些尺度和原则,就叫做审美标准。 那么,审美标准又是怎样确定的呢? 诚然,在西方有“谈起趣味无争辩”的说法,在中国也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谚,有人就据此否认美的普遍的客观标准的存在,认为判定事物美丑的标准完全是由人的主观爱恶确定的。其实,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因为,人的主观爱恶也不是与生俱来、天生就有的,  相似文献   

17.
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的审美感受,它是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的复杂、交错活动的动力总合结构,是它们合规律性的自由运动.美是自由的形式,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审美作为与这种自由形式对应的心理结构是感性和理性的交融统一,它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亦即人类的理性积淀保存在感性个体之中的历史成果.文学艺术是艺术家美感的物化形态,是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的集中反映.一切艺术创造,都必须经由艺术家的主观审美心理、生理总合运动这个中介,再借助各种物质材料,把他对一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因此,文学艺术创造就同艺术家的美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美感具有哪些特点呢?美感在艺术创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以及艺术对美感又有什么反作用?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音乐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审美享受,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它可以使受教育者通过优美的音乐体验到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从中获得美感。它既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美的鉴赏、美的创造,而且还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训练思维,提高人的生活品位,使人的精神追求建立在高起点上,对培养新时代创造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而是与美感有密切相关的特殊教育,即是通过美感来进行教育。在美学上一般把美分为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和科学美四种,而科学美是建筑在自然美基础上的美的高级形式,它来源于社会实践,其美学内容包括公式美、实验美、内容美。  相似文献   

20.
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共同特征。书法作为艺术,当然也具有形象性。形象的塑造有具象、意象、抽象之分。书法不是具象的,它不象具象艺术那样细腻地描摹或再现具体事物的整体形象,但在审美欣赏上又有着类似具象艺术所具有的直观性。书法是抽象的,它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相对独立的形式、关系和形式规律,运用抽象的线条来为塑造艺术形象服务的,因而在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上有一定的抽象性。但它又不象抽象艺术那样弃绝事物形象和生活内容,作纯抽象的线条挥洒,不象抽象艺术那样令人迷惘费解。抽象艺术是一个特称名词,指特定的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