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本能够在20世纪初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战后又重新崛起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成功的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撑。日本历代首相在国会演说中高频率强调教育问题,甚至把发展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和对未来的"先期投资"加以定位,足以看出日本朝野尤其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本文仅就日本历代首相在国会演说即施政报告中阐述的"教育兴国"战略思想,进行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桥本龙太郎内阁实施行政改革以后,日本政治决策过程中首相官邸的话语权大大增强,开启了首相官邸主导决策的进程。只是2000年以后的日本首相大多在位仅一年左右,难以确立强势主导地位。到目前为止,只有小泉纯一郎和第二次上台的安倍晋三实现了长期执政和首相主导的政治运行。对于当今日本的政治决策模式是否已经转变为"首相官邸主导",国内外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论。本文采取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分别从日本中央政府的各省厅向国会提交的立法草案数量、公务员人数的增加情况、审议会设置数量和召开次数这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内阁府和内阁官房在这三个方面都占据优势的结论。因此,日本已经出现"首相官邸主导"政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3.
"戏中演说"出现于风云翻涌的中国20世纪初近代早期戏剧舞台,其产生一方面满足了当时时代境遇下的社会民众对新思想新思潮的饥渴,另一方面日本的壮士剧和书生剧中直抒胸臆的演说形态也受到了早期戏剧实践者的直接模仿与效从。同时,在戏中演说这一独特的戏剧形态中,也蕴藏着中国传统戏剧在观演直接交流的欣赏习惯下,戏剧教化观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4.
朱吉红 《社区》2010,(29):17-18
考取律师资格,曾三次落选,第四次成功;竞选议员,曾三次落选.第四次成功;竞选民主党党首.曾三次落选,第四次成功;登上首相的宝座,更是三十七年的艰难磨砺。他就是今年6月4日刚刚当选的日本首相菅直人——日本战后第一位出身“工薪族”的“草根”首相。  相似文献   

5.
经日本国会4月25日提名选举,日本新生党党首羽田孜被选为日本第80任首相,作为第51位首相出面组阁。 羽田孜1935年出生于长野县上田市。1958年毕  相似文献   

6.
从1989年起,日本政府可谓风云激荡,丑闻迭起,首相倒台如走马灯,五年内出现了六任“短命”首相。 竹下登1987年10月任自民党总裁、内阁首相。由于利库路特贿赂案事发,以及于1989年4月强行实施消费税,于1989年5月,竹下首相被迫辞职,在任仅一年多。 宇野宗佑1989年6月2日继任自民党总裁,出任首相组阁。宇野新政权上台才几天,因桃色新闻,加上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宇野不得不于8月引咎辞职,出任仅68天。  相似文献   

7.
英语演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格,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平行结构”。本文通过实例总结英语演说中的平行结构的类型,以及它和其他修辞手法结合使用的情况。修辞作用是增强句子气势、传递说话者的思想、给受众带来一种震撼力。  相似文献   

8.
语篇分析作为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把语篇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是英文演说词中的珍品。本文运用语篇分析的方法,从句子关系和语义关系两方面对该演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阐释了这篇精彩的演说。  相似文献   

9.
曲静 《国际论坛》2012,(6):65-70,79
战后日本采用了先由执政党提名、再由国会任命的首相更迭机制。由于日本政党政治的特殊性,首相长期在一党内更迭。即使民主党代替自民党上台执政后,短命首相现象依然存在。选举制度和媒体迎合大众的报道方式是日本首相更迭频繁的主要原因。首相的频繁更迭致使日本的内政外交等重大政策经常发生改变,增加了他国外交应对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卡尔·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也是宣传共产主义的演说大师。他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演说活动频繁,而从一八四七年至一八七一年最为活跃。他演说的显著特点是公开阐明自己无产阶级的观点和立场,坚持唯物辩证法,为无产阶级把握真理而奋斗。他认为演说离不开政治性,同时也要讲究艺术性。  相似文献   

11.
牛津版《技术史》是1931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之后,掀起科学和技术与社会结合思潮的主要产物之一。这个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成为后来英国左翼的中坚力量,对于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管理学的产生起了奠基作用。威廉斯作为该书主编,为中译本写了序言为新中译本的出版创造了一定条件。堪与原版本相比拟和装订精良的中译本的问世,说明我国的科技、翻译和出版的水平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科技创新与思维革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史证明许多伟大的科技成就都取决于方法创新和思维革命。从原子论、整体论、归纳演绎论、分析综合论、直觉论、否证论、一直到各种非理性主义, 人类思维经历了一系列的飞跃与革命。正是这些革命打破科技活动中那些僵死陈旧的研究传统, 推动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繁荣。今天人类要想继续推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就需要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特别关注眼下普遍流行的各种非理性方法和后现代思维。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社会和谐包含消费和谐,消费和谐是一种科学、人文、协调和健康的消费理念,它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和伦理问题。构建和谐消费伦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教育引导,树立和谐的消费理念;制度约束,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科技支撑,引导合理的生活消费,规范生产消费等。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立法计划权不具垄断性和排他性,而具竞争性和开放性;不是命令与服从式,而是说服与被说服式;不是总统“完全”拥有对国会的立法计划权,而只是实际“主导”着国会立法。美国总统立法计划权主要通过国情咨文等行使,法源根据有《联邦宪法》授权、国会和总统自身等。非垄断性和非命令式的立法计划权特质决定了美国属于制衡式,不同于英国的(权益)反映式和中国的自主式。美国立法计划权需要总统为之而斗争,结果受制于客观、主观和外围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大选举中存在暗箱操作、贿选等不良政治行为,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选举中的不透明.管理学的"金鱼缸"法则是解决透明度的极好工具,通过从体制上加快政改步伐,制度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大制度,将"金鱼缸"法则运用到人大选举中,从而增强人大选举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有效地促进人大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发展观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主题,发展与科学技术导向的关系问题也被提到意识日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们在这方面的探讨尤其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科学技术导向观好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对科学技术加以合理导向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与此同时,我国的科技创新也从"全面跟踪"进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行"的历史新阶段.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的新态势,对科技创新工作和创新模式提出了新要求.科技创新重在推进"五个融通",即融通供给和需求,融通科技和经济,融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融通军口和民口,融通区域和国际.为推进融通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应围绕实体经济打造开放式创新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壮大新型研发机构,加大科研项目联合实施力度,大力推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和科技扶贫,深度融入全球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军民融合.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积极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有着复杂、深刻的世界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从冷战转向缓和为探索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为探索提供了动力;苏共二十大前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为探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政治霸权的进程及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政治霸权,历经一个从物质生产领域到精神生产领域、再到上层政治领域取得话语霸权的过程.科技政治化是科技异化的一个怪胎.科学技术政治化破坏了科技与政治的独立性,扭曲了科学技术的本性,导致科技、政治、经济职能混淆,影响科技、经济、政治的正常发展.科技政治化颠倒人与工具的关系,最终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世界最大历史事件,莫过于社会现代化浪潮的兴起,由工业化、城市化导致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近代以来虽然在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进程中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现代化梦想的激励下,经过几代仁人志士和全中华民族的艰辛努力,终于在20世纪中期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强,实现了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性社会变迁。21世纪,中国各族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按照党的十六大规划的蓝图,根据社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规律,一定会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从而实现中国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