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多模态已成为人类语言交际的普通特征.尝试以多模态语篇分析为理论框架,对医学语篇中语言和图像符号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探讨.旨在说明应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研究医学语篇,能更好地揭示图像符号如何建构和增强了语言符号所表征的意义.同时也说明,语篇意义的建构不仅依赖于语言符号而且依赖于其他的非语言符号,从而验证了多模态视角下分析医学语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后印刷时代,多种符号资源被用来构建意义,视觉图像和设计成分日益成为人们表征意义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文本识读策略已无法满足读者解读多模态语篇的需要。运用适当的视觉识读策略,熟悉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中各种符号资源的意义潜势,是识读多模态语篇的必需。基于多模态语篇、多元识读及符号学相关理论,提出一个分析、解读多模态语篇的视觉识读策略框架,以拓展读者的视觉识读技能,增强其构建和识读多模态语篇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认知的角度对一则多模态广告语篇的意义进行探讨,旨在以概念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聚焦隐喻性多模态广告语篇中整体意义的动态构建过程。在概括总结多模态隐喻特点的基础上,本文指出,隐喻性多模态语篇整体意义的产生源于在转喻和隐喻互动基础上进行的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语篇加以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广告实现劝说和审美功能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4.
多模态视频语篇是近年来多模态语篇研究的热点。认知参照点原则不限于分析语言符号系统的静态语篇,同样也可运用于分析动态多模态语篇(以电视广告为例)的连贯性及其内在连贯机制,而且,语篇的整体意义与连贯也能够依靠各模态和符号相互之间的共同作用来体现。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为语篇分析提供了新的工具。它为多模态社会符号和动态语篇的转录、注解、分析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法。在此背景下,文章简要介绍了电脑软件对语言、声音、视觉图像等社会符号的注解、描述、分析,及其对大型视频语篇的分割、概括、搜索等功能。在语篇数字化、复杂化的今天,研究者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更高效、更深入地描述、阐释多模态语篇。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交流方式逐渐地多模态化,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也随之由原来的单模态的文字扩展到包括图片、声音、颜色、影像等在内的多模态语言。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功能为基础,以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一则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探讨多模态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从而验证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促使多种非语言符号诸如图像、声音、颜色等参与隐喻的构建,因此,有关多模态语篇中的隐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以公益广告Family为例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进一步揭示广告中的文化内涵,以期为研究广告中的隐喻提供新的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8.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Don J.Carlson的视觉诗Bird进行模态分解与多模态语篇分析,得知多模态语篇分析是分析视觉诗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用多模态来分析视觉诗,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模式,把语言符号和视觉符号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解读视觉诗。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语篇形式呈现多样化。多模态语篇形式这一现象让我们开始思考研究语篇的新视角和新途径。借鉴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主要从语篇设计者角度分析在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意在强调符号模态选择在表达三大功能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以博客为平台的人—机—人交流的简单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著名早餐品牌Cheerios不同时代的电视广告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角度,考察其在不同年代所反映出的性别形象变化,发现该广告语篇是多模态协同配合的叙述,并在各种模态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动态地建构了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性别角色.图像和文字一样,不再是简单的意义载体,其作为媒体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手段,积极参与社会性别形象、价值观和理念建构的过程,成为建立、保持或改变权力关系的语篇实践.  相似文献   

11.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多模态语篇分析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它的层次化理论为多模态研究提供了三个角度:以表达层为出发点的角度、由内部开始,以内容层为出发点的角度以及以语境层为出发点的角度。研究多模态语篇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同一语境下,多个不同的符号系统是如何互补创造意义的。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角度就是“由上至下”从语境层出发,首先对多模态语篇的语境情况进行描写分析。本文以Halliday的语境思想为基础阐述了多模态语篇的语境变量的分析要点并做了相应的描写,为解决多模态语篇研究的重要问题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巴拿马裁缝》(The Tailor of Panama)电影海报属于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用Kress & 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框架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分析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以及宣传功能的实现,从而验证多模态语篇中各种符号资源之间的互动和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社会符号学的观点,人们借助由多种符号有机构成的"符号系统"进行交际。视觉语法的提出为多模态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元功能理论框架下的视觉语法体系,对多模态概念及其相关的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并以一则平面广告为例,试图从多模态视角,探讨识读的认知规律,以便为多模态语篇的设计、评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语篇世界日趋呈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图像和会徽释义文字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以期对于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态度意义的构建是多模态的这一理念,考察了在多模态语篇中不同的符号资源是如何构建态度意义的。并以一则视频广告为例,分析了多模态资源在态度表达中的功能以及各资源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尝试从接受美学这一新的视角来研究多模态语篇,期望为多模态语篇研究拓展新的视域。通过分析得出接受美学的主要观点读者中心地位、文本未定性和期待视野对多模态语篇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并对多模态语篇的设计、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和多模态语篇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批评应该把视角投向多模态语篇,研究各种符号之间关系背后折射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对多模态诗报告《黑之灵》分析发现,诗报告与摄影作品在宏观上构成共语境化关系,设立“黑”这一品牌符号,并塑造“热情好客”的黑衣壮人形象来增强读者的旅游体验期待。诗报告、翻译、摄影作品在微观上构成再语境化关系,使语篇阅读路径多元化,扩大文本的读者受众面,译文体现明晰化、简单化翻译策略,这些现象都透露出商品化的意识形态,体现出文化批评的多模态范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以语言为唯一意义表达手段的单模态语篇正在向多模态语篇转变。语言已不再是唯一的意义呈现形式,而非语言模态诸如图像、声音、视频等都参与意义的构建。当然,作为教育语篇的教科书语篇也呈现出多模态化的趋势。本文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及其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基础上,从感知模态特点及语域语篇特点方面对教科书进行评介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交际手段和形式更快捷、方便、立体和更视觉化。所以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新方向,多模态隐喻研究也摆脱了纯语言层面的束缚,转向以多模态表现形式为平台——将视觉、味觉和听觉等感官体验融合在一起,揭示隐喻现象的本质。在一则保险产品广告实例中,语篇的实现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图、文、色彩、构图等模态共同作用,揭示了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特点、功能、图文关系和动态构建过程,阐释多模态广告的有效劝说性,探讨多模态隐喻语篇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20.
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是研究多模态语篇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关爱老人公益广告《打包篇》的视觉图像的互动意义、语言的互动意义和视觉模式和语言模式的互动关系,探讨了视觉——语言模式是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动态多模态语篇的框架下的互动意义,阐明把多模态语篇分析运用到动态语篇即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扩展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运用也表明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到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