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理国军事制度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国军事制度考略段玉明南诏军队分为常备军、乡兵和夷卒三种类型,常备军数量不大,是南诏武装力量的核心。乡兵则是一种亦兵亦农的武装力量,以村邑为单位,按军事编制起来,平时从事农耕,农隙进行训练,战时负担兵役。夷卒是指从被征服的各个民族部落中征调而来的士...  相似文献   

2.
傅军  张振洋 《国际论坛》2013,(5):14-19,79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都是在"第三波"中实现民主转型的国家,具有比较的可能性。微观行为者研究范式可以很好地解释印尼和菲律宾两国的民主转型,军队在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经济发展、中产阶级的力量、参与型政治文化以及示范效应等因素都不能同时解释两国的民主转型。两国民主转型之后民主巩固出现困难的原因在于民族国家建设的落后,印尼和菲律宾需要一个"国家利益型"的民选强人政府来推动民族国家建设,这样民主转型的果实才能得以巩固。  相似文献   

3.
随着军队更多地参加处置公共危机事件,大力提高军队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军队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本质要求。对公共危机事件军队应急管理能力进行评估是提高和改进公共危机条件下军队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共危机条件下军队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遵循"以人为本、能力主导、多元开放和依法评估"的价值取向。此能力评估的工作重点一是确立军队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坚持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工作流程,二是构建基于过程的军队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三是完善军队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的技术核心、技术目标和技术任务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印俄在军事技术合作方面保持着紧密的关系,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介入,情况日益复杂。本文从俄罗斯历经10年改装向印方交付无偿赠送"维克拉玛蒂亚"号航空母舰事件开始,回顾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历程、合作方式及合作标志性事件,探究俄印军事合作的特点、两国合作内在驱动力及外部环境对合作的影响,并最终得出两国军事技术合作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军事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散见于毛泽东关于军队的组织体系、纪律条令以及作战原则、战犯审判等方面的论述。毛泽东关于军事组织法的核心思想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毛泽东极为重视军队政治工作,将其作为"我军的生命线",同时强调军事指挥权的集中。毛泽东对军事行政法和军事刑法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在实践中严惩违反军纪的行为;对于历史上有军功的人员,主张功过不能折抵。毛泽东在战争法则上的主要思想是自卫原则和优待战俘原则,同时认为战俘与战犯有区别,主张严惩国内外战犯。毛泽东的军事法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军事法制建设,丰富了国际军事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认同"本质上属于一种确认、确证行为,在这样的一种层面上来探讨民族认同需放置在历史的变迁过程中。历史的构成单元并非许多文献记载中的历史事件,而是造成这些文献记忆与相关事件的社会本貌。王明柯对民族的认同研究,从"边缘"视角观看,以"弟兄祖先故事"和"英雄祖先故事"为切入点,走进民族认同的微观情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台湾军队的国家认同,指军队组织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命题的整体态度:认可,回避,还是反对。深入研究台军国家认同问题,有助于我们适应台海形势新发展、提高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针对性;有助于加强和平年代我军战斗精神的培育;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更深入揭露和批判所谓"军队国家化"的实质,坚定我军官兵拥护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立场;有助于我们丰富马克思主义军事政治学理论,构建中国特色的军事政治学。  相似文献   

8.
上海的买办官绅曾在1860年私自"商雇"了一支外籍雇佣军,它就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上海"华尔洋枪队"。"洋枪队"的头子华尔,在中美两国史学界一度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前者认定是臭名昭著,后者则看作"神话英雄"。其实,更重要的是,他在创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的尝试中,实际已缩短了东西方之间的距离;他在上海滩刮起的旋风,开始深刻地冲击着中国人的军事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苏关系的演变与苏德战争有着紧密的联系.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由于苏联极需避免两线战争,全力西顾,日本亦有避免转入可能发生的苏德战争以确保南进之暂时考虑,两国通过谈判缔约使关系得到了改善.苏德战争形势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待机北进的计划,日苏关系虽受到动摇却未陷入破裂.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导致日本在日苏关系中陷入被动的外交地位,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创造了前提.  相似文献   

10.
军队是进行战争的主要工具。为了进行战争,不同的国家、民族、阶级和政治集团都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为保证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军队战斗力的充分发挥,各自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军队的组织、管理、训练、储备、征募等法规,由这些法规所确定下来的原则就是军事制度。军事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与社会政治制度、科技水平、民族特点、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以及战略战术思想等各种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革和变革。”而作战方式的变革,必然导致军队组织等各方面的变化。在中国,明代火器的大量采用,特别是清末后膛枪、炮的使用,都引起了作战方式和军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因为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的交汇而赋予了它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成为二者争夺的对象和对抗的一个主要战场。依据海陆对抗参与者的不同,海陆势力在东北亚的对抗大致可以分为中日对抗、日英与俄对抗、苏中与日本对抗、中苏与美日对抗以及冷战后美日中俄围绕朝鲜半岛的较量等几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2.
简论1935-1945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占中国"南满"迫使苏联势力退出"北满"。苏联为避免与日本冲突,在获取一定权益后退守西伯利亚东部与中国外蒙古。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是日、苏瓜分中国"满蒙"之侵略事件。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是日俄战争以来俄(苏)、日在远东矛盾与争夺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1931年至1945年期间的中美日苏四国关系中,中日关系是四国关系的焦点,主要矛盾是日本军国主义与反法西斯力量之间的矛盾。抗日战争初期,美国和苏联出于各自利益和战略的考虑,曾分别对日采取过绥靖政策或所谓的“中立立场”。但随着日本扩大侵华战争,美日矛盾激化,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总的看来,这一时期中美日苏四国关系的历史,是中美苏三国联合反抗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日本对苏联的远东地区一直是怀有野心的,日本在占领中国东北后,对苏联展开了积极的情报搜集工作。为此,关东军制定了详细的情报搜集计划,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搜集工作。大量的中国人被日军派往苏联境内搜集情报,成为日苏军事角力的牺牲品。但改变不了关东军必然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中国与美国两个大国在各自境外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作为战后的超级大国,具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和实力,但同时又要面对与苏联的对抗。这场战争中,从美国决策的角度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美国从始至终都站在全球与苏联对抗的高度和角度对战争进行判断,战争决策中都贯穿着美国冷战的宏观战略指导思想,即遏制苏联,中心在欧洲,不能在东亚耗费过多国力。本文从美国对朝鲜战争性质的界定以及在战争过程中的决策两方面来对此特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6.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9·18'’事变,造成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和远东国际关系的剧烈变动。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关系的新变化,适时调整了自己的内外政策,在对外关系方面,提出实行积极的抗日外交,与英美法苏结成反日同盟,积极主动争取美国政府支持中国抗日,并进行了与此相适应的各种外交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响应和重视。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对美外交政策的制订和对美外交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展自身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日后处理各种对外关系积累丁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右翼势力认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问题上"英美与日本同罪".其实质是割断历史、混淆界限,为日本的战争罪责开脱.英美在历史上有罪,但与日本不同罪,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责任已成为历史的铁案.先有"重庆大轰炸"后有"东京大轰炸".原子弹空袭"被害史观"的实质是抹杀日本的"加害"责任.对中国而言,日本与英美--法西斯国家与民主国家、战时中国的敌与友岂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台湾因素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的结束,意味着以美苏对峙为基轴的两极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世界进入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因素成为中美、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将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东北地区进行局部抗战的开端,东北地区局部抗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唤起民众的重要作用,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战争赔偿是侵略国对被侵略国的一种补偿,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有关战争责任的法律和政治问题,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对受害国作出赔偿是天经地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