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施彦端是否施耐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江苏兴化和大丰县分别发现的《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施氏家簿谱》,我认为对于解决《水浒》作者之一的施耐庵是否即施彦端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现试陈管见于下,以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一)这里首先要研究的,是《施氏家簿谱》的可信程度.《施氏家簿谱》扉页有"中华民国七年桃月上旬吉立"、"十八世释裔满家字书城手录于丁溪丈室"的字样,可知其为一九一八年释满家的钞本.视其纸质墨色,也确为好几十年以前之物.《谱》中载有《施氏长门谱序》、《故处士施公墓志铭》以及施氏世系.  相似文献   

2.
太湖地区群山上的石室土墩,近年来引起了考古界和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研究吴越文化中热烈争论的一个中心论题。所谓土墩石室,是指遍布于太湖地区群山之上人工构筑的一种土石建筑。这种墩常常构建在山颠或山脊的分水线上。外观似一馒首状长圆形的土墩。墩内均有结构大体相似的石室。石室都以大小不等的自然石块砌成,形似一窄弄,窄弄的底面作长方形,断面作梯形,顶部以大石块复盖,石室外再复以土石。这种墩大的占地千余平方米,小的占地数十平方米。发掘时,墩内常留有西周晚期至夏秋时代的陶器和原始瓷器。以往,这类墩多被称作:“烽燧墩”、“藏军洞”、“望越墩”、“演武墩”等等。七十年代以来,考古界有部分同志提出了这些土墩石室“是一种墓葬”的看法,打破了过去认为这些墩是“古代军事设  相似文献   

3.
浅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食尸葬礼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一种奇特的分食死去亲族尸体的丧葬形式——食尸葬。食尸葬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论”基础之上,其目的也是为了取悦死者的灵魂,只不过它采用的是比较特殊的方式。食尸葬巩固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并形成一种特殊的“传播场”,在这里原始的互助观念、家族血亲观和辈分观、家族的婚姻观念和灵魂的永生观及少数民族民间口头传说均得到传播。  相似文献   

4.
四“泽准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蓄乎樊中。”“雉”,野鸡。十步方得一啄食,百步方得一饮水,此写共求生之难也;然虽求生之难,不求入于樊中。“樊”,李顾云:“藩也,所以宪雉也”(t释文,)。“神虽王,不善也。”“王”读为旺。此句歧解甚多。郭往日:“夫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也。雉心神长王,志气盈豫,而自放于清旷之地,忽然不觉善之为善也。”成流据此日:“欲明至适志适,至善志善。”这是将神之王视为在草泽之中。吕惠卿则反是:“不曹言拨,神王不善,制…  相似文献   

5.
一、原文校释 ·去(却)谷者食石韦,朔日食质,日驾(加)一节,旬五而[止,旬]六始銧,日□[一]节,至晦而复质,与月进退。为首重足轻(月豊)(体)轸(胗),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食谷者食质而□,食□者为昫(呴)炊(吹),则以始卧与始兴。凡昫(呴)中息而炊(吹)。年廿[者朝廿暮廿,二日之]莫(暮)二百;○卅者朝卅莫(暮)卅,三日之莫(暮)三百,以此数谁之。春食一去浊阳,和以[銧]光、  相似文献   

6.
在敦煌石室遗书中发现了唐代著名诗人高适的佚诗《自武威赴临洮渴大夫不及因书即事寄河西陇右幕下诸公》一诗,本文对这首佚诗作了研究与剖析。论定本诗融铸于时代精神,表现了盛唐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爱国主义是贯穿本诗的一个重要内涵。并与《燕歌行》及岑参边塞诗进行比较、考察了本诗在艺术上有质朴自然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农业结构调整要"适市求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 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在希望的田野里进行着。 农业结构到底往那里调?如何调?怎样才能在动态中不断调整到位?尽管一些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成熟的思路也能说出一套套的,成功的典型也有一捧捧的,但若真要调得踏实,调得得心应手,调得称心如意,调得农民的钱包里鼓鼓的,还真让人大把大把地抓出伤脑筋的头发来。 笔者也曾在农村一线蹲过几年,我认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纵有千条万条,但归根到底是一条:还得靠“适市求市”。 这个“适市求市”包含着两个层次: “适市”,就是适应市场种地。抬头看市…  相似文献   

8.
文翁化蜀是蜀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巴蜀乃至全国吏治、文教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翁化蜀的结晶集中体现在文翁石室上.经东汉高联修复学堂及兴建周公礼殿、西晋张收增益圣贤图像、后蜀毋昭裔刊刻蜀石经,到两宋时,石室讲学盛况空前.经元代的中衰,明代的战乱,石室终毁于张献忠之乱.经清初的复建,石室延续其教化功能于后世.文翁化蜀的盛举实际上是通过引进中原文化、继承弘扬巴蜀传统文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东周时期,楚国境内,宫、室星罗,庭,台林立,这些宫苑建筑供楚王外出狩猎、游玩巡视、盟会歇息之用,渚宫就是其中一处。楚渚宫的记载始见于《春秋左传、文公十年》传云:“子西缢而县绝,王使适至,遂止之,使为商公。沿汉沂江,将入郑。王在诸宫,下,见之。”褚宫显然就是春秋时期楚王建筑在那都附近的宫苑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商周时期的正坐姿势,实源于三代祖先祭祀仪式中的“尸祭”。尸祭之坐法称为“尸坐”,由尸坐演化而为“坐如尸”,显示出受祭之尸坐到“君子”之坐的空间变化,意为君子之坐应当效仿“尸坐”严肃、安定之姿势。在考古实物中,那些躬身扶膝的坐式人像可能都是坐而受祭的祖先神灵象征,而非大而化之的巫师像。到周代时,神灵受祭之正坐逐渐从神坛走下来,延伸而为贵族的生活仪式。正坐遂成为贵族社会圈子内的体面性正式坐姿,用于会客、宴饮仪式当中。“正坐”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礼仪姿势,在虚坐、食坐、坐向、坐席、几杖之设等诸多方面都有极为严格的约束。  相似文献   

11.
多伦多大学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坐落于加拿大多伦多市。学校创建于1827年,始称国王学院,是北美大陆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经过180年的发展和变迁,多伦多大学现在已经成为加拿大规模最大、学科最多、实力最雄厚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也是世界最重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加拿大《麦克林》杂志已连续十年将多伦多大学列为加拿大一流大学的魁首。  相似文献   

12.
《小康生活》2004,(12):64
葛——素有“亚洲人参”、“植物黄金”之称,是卫生部确定的药食两用植物。宋氏葛业是国内最早一批专业从事葛根产业化开发的企业,由德兴市政协委员、市十大杰出青年宋剑春所建,拥有:正宗宋氏超级粉葛(已注册商标)母种园1000余亩及产业化葛根原料基地18万亩,有现代化大型加工厂,  相似文献   

13.
羲黄文化研究与当代精神文明郭海燕羲黄文化是指中华民族自伏羲氏始迄今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伏羲氏被称为人祖,是我们中华民族从动物人到社会人的起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开端。研究羲黄文化不仅是历史的需要,而且是现实的需要。目前史学界一些学者认为伏羲...  相似文献   

14.
万历十二年始,汤显祖在南京任官十载。在此期间,他的许多诗作都是南京城市生活的产物,对南京城市的书写包罗万象。这些诗文从市民的文化认同和立场出发,运用丰富的城市意象,将城市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5.
之有祝王氏子一一一一阴…一水一届配李氏子二一一爪贵配曹氏子一叱拓矿’‘l艳永爵配李氏子洪洛沐登霎’配矍子,岩:十世之民优袭季承牛鑫妾山尺打不朴甘七﹂广尸.卜、乙r-一月7一匀月一解渺蔫日公曰J口少一︺J一一‘、二一“﹄入卜.户、暇刁乙入J书﹃诵廿﹃之卜州﹄少t口卜卜了取一水锡裸本子承嗣!︸ ︸、‘.、斌气个《李氏族谱》中的李登云、李岩、 个︽氛氏旅请︾的最后幕修时间:l,."认‘、,袋弄寻七碌户 札掩十毋年食 三世凉丧三催· 十叨世碟产︸︽李氏族谱︾的历次编寨者︺李氏势。醉鬓色初福八世 植狱十 ..孟甩‘石lwe吐J气l飞1...…  相似文献   

16.
石狗是雷州民俗文化之瑰宝。雷州先民视狗为灵物,唐代雷祖诞降的传说使雷州先民祭祀灵物之风遂盛;宋元时期福建莆田人的迁入,使这一灵物有了新的特征;明清之际大量汉人的到来,又形成了以汉族民俗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石狗文化体系。石狗从图腾崇拜、灵石崇拜到呈祥辟邪、守护神灵这一内涵的转化与发展,以及雕刻形制的具象、夸张和狮狗类型的多样性变化,呈现了雷州民俗文化浩瀚漫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江西曾氏有土客之分。西汉时,山东武城曾氏因任职和世乱徙入孙吴时的临川、庐陵地,而有了江西土著曾氏。江西土著曾氏支裔唐以后陆续迁衍于交界地,至明清又从交界地回迁江西内地,便产生了江西客家曾氏。二者在血缘上同祖汉代庐陵始迁祖曾据,但江西有客家曾氏却是明清以后的事,二者又不可混为一谈。从土著曾氏向客家曾氏的衍化过程,可透见江西移民对交界地的开发,交界地移民对江西内地的再开发其功甚伟。  相似文献   

18.
狮子虽不为中土出产,但中国的狮文化却丰富灿烂,美轮美奂。从狮之起源、狮之本相和狮之地位等不同层面对中国狮进行文化学解读,可以看出“中国狮之本相”实乃文化之狮,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独特文化创造的成果。狮在中国显赫地位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异物、神兽、灵兽和瑞兽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7月3日一大早,延庆县张山营镇张山营村村委会旁的小舞台前成了欢乐的海洋,彩旗招展,鼓乐喧天,只有逢年过节才出来表演的村文艺队今天披挂整齐,舞龙耍狮,火红的秧歌扭起来,震天的大鼓敲起来,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都聚集到这里,平时寂静的小山村一片欢腾。市文联举办的“首都文艺家  相似文献   

20.
苏斋 《山西老年》2011,(3):22-22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他的作品备受追捧。 1917年,吴昌硕的继配施氏夫人在上海去世。吴昌硕委托他一位姓陈的朋友从简办理丧事。除几位同道挚友和施氏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吃了一顿豆腐饭后,就命儿子扶施氏灵柩返回故乡,葬于安吉县鄣吴村附近的风麟山上。丧事过后,那位姓陈的朋友交给吴昌硕一份奠仪单。吴昌硕接过一看,不觉惊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