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梁实秋40年代正式执笔散文创作,奇迹般地饮誉文坛。他的《雅舍小品》至今发行50余版,居中国现代散文发行之首位。之后一直笔耕不辍,又出版了《雅舍小品》的“续集”、“三集”、“四集”、“合集”及《清华八年》、《秋室杂文》、《槐园梦忆》、《雅舍谈吃》等10多册,构建了一个恢宏辽阔的散文艺术世界,使梁实秋当之无愧地成为卓有成就的散文大家。梁实秋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灵性笔调下的散文魅力体现在三个方面:"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和"气度之美"。梁实秋的散文创作是构成梁实秋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散文独特思维与内在情感的审美书写,其丰腴而优雅的文调始终灌注着一种健康人生的旷达馨宁和睿智俊逸的生命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究梁实秋散文蕴含的文学思想及其创作的魅力,对于当下建构21世纪中国文化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讨梁实秋雅舍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意义,提出理解的四把钥匙,创作的四个时期,内容的四个方面,艺术的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个案,分析并论述作为“一代宗师”的梁实秋在散文创作方面的高超艺术。作品以喜剧手法写老师的外部形象,以白描手法写其敬业、宽仁的内在精神,显示了散文家举轻若重、熟能化巧的艺术功力;由此也证明晚年梁实秋襟怀淡泊、“简单”通脱的审美趣味和作文风格。  相似文献   

5.
王雪 《东方论坛》2011,(6):53-56,64
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转变以及纯文学意义上散文概念的出现,使写作主体的身份特征由以往的多重社会身份向文学层面转变,这种特点在现代主要散文家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冰心、钱钟书、梁实秋等的文学身份中集中体现出来。由中国现代散文创作成就可见,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成就是和主体的文学身份质素密切相关的,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主体身份向文学层面的转变,是现代散文文学性增强、白话文语体魅力充分呈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代宗师,其小品散文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或针砭时弊风情,或揭露人性弱点,或抒发生活感悟,或体察世态人生,诙谐幽默中展示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这种幽默与讽刺并举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梁实秋先生的出身、经历、文学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散文以其独具的文化品味形成其鲜明的创作个性。“文化观照”构成了梁实秋散文文化品味的内在机制。在这个内在机制中,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古典文化精神与现代文明意识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使梁实秋散文文化品味呈现出丰富的含蕴  相似文献   

8.
梁实秋散文艺术世界的深层结构秦新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一、观念层次:展示“人性”、弘扬“人性”的思想内涵在梁实秋散文艺术世界的深层结构中,构成“观念层次”的是他对人生的态度──讴歌人性、描摹人性,怀恋传统、颂扬传统,展示出一种温和、保守的传统古典主...  相似文献   

9.
湘西民族散文作家群的崛起与湘西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文坛小说诗歌相对冷落的时刻,散文.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中易于淋漓尽致地展示现代生活复杂多变.隐微曲折的情感的文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散文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艺术流派和艺术风格层出不穷,争相媲美,蔚成了散文艺术花团锦簇的大观园。在热闹非凡的散文艺术中.湘西少数民族散文作家以其丰硕的创作实绩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相似的美学崇尚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颇具影响的散文创作群体。而这种创作群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悠久独特的湘西文化精神。对湘西文化精神的追溯解构与探析,不难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郭沫若的自传是十分独特的。本文认为他的自传具有现代史记散文的特征,并分析、评价了它所取得的思想、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梁实秋以《雅舍小品》为代表的散文创作从创作动因、表现内容到创作特色,俱卓然自成一体,这在他是不得不弃却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依然的文学表现,以散文寄托作者古典主义文学理想和毅然追求。  相似文献   

12.
林海音是大陆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家,然而多年来,论者大都侧重于她的小说,鲜有论其散文者。其实林海音散文产量颇丰,伴随了她的整个创作生涯。何以论者寥寥呢?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她的散文是属于“无技巧”的那一类吧。众所周知,台湾散文自60年代以来,艺术探索层出不穷,无论成败,论者大有文章可做是无疑的。在硕果累累、风格纷呈的台湾散文园地里,林海音散文确实不算耀眼的奇葩。论文化底蕴,不如林语堂、梁实秋这些前辈厚实;论古诗文的意境神韵,又不如张秀亚、暗君这些同辈讲究;论技巧的革新,更不抵余光中等后辈锐敏。看来论者…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的散文具有简洁典雅之美,简洁就是经过选择删芟以后的完美状态,典雅则是吸收中国传统诗文精华文白杂糅的一种艺术韵味,梁实秋散文简洁典雅的理论基石是"割爱"。梁实秋的散文还具有纯正幽默之美,纯正体现在伦理理性的诚挚性,幽默则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气质,体现为悲天悯人的胸怀,一种善良的温情,并具有"反语"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自从20年代西方随笔体Essay传入中国以来,一种个性色彩浓郁,在谈天说地中溶入作者人生态度的文体风行一时。这种随笔体散文,既有古代小品文简洁灵巧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Essay重思想、哲理和个性突出的长处。表现在语言风格上,有讽刺,但更多的是幽默、调侃,是对人生社会的机智体验,往往洋溢着作者的学识、才情和志趣,可读性强,有启迪意义。从客观创作情形来看,男性作家的随笔成就较大,如周作人、梁遇春、林语堂、钱钟书、梁实秋等的随笔集,都是高水平的作品。而女性散文创作则偏重抒情、写景,倾诉式的语…  相似文献   

15.
梁实秋与佛禅颇有夙缘,佛禅的节制欲望、回归本心、随缘而行等思想影响了梁实秋的人生观,佛禅的真心见性、顿悟简捷的风格也影响了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并使梁实秋一直坚守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有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梁实秋始终处于佛禅的边缘又不遁入宗教境界,对于佛禅的接受仅止于人性的层面,与佛禅又有了一定偏离.  相似文献   

16.
卞卡是新时期的散文作家。本文通过对散文《花信风》的论析,认为卞卡在创作自觉中追求思想高视点,注重从时代的高度以及文化意识批判的角度,运用现代审美观照审视汇拢笔端的人和事,同时追求深沉的历史感和凝结广阔社会内容的历史真实,因而他的创作体现了一定的思想穿透力和审美认识价值;由于卞卡在创作中摆脱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等传统叙事模式的束缚,自觉弘扬散文精神和强化散文本体意识,因而他的散文显现了丰富而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来的散文创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一方面它合乎逻辑地承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它又创造性地借鉴了外国文学有益的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现代散文是在过去整个中国文学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既是它的一种十分合理的发展,又带着一种经过变革后的极大的创造性。而朱自清正是散文发展这个重要时期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朱自清散文构思独特、情感真挚、色彩宜人、语言和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朱自清散文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加以研究总结,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散文产生于王纲解钮的“五四”时期,在胡适、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努力下,现代散文摆脱了传统的载道命运,在吸纳了西方随笔的文学精神质素之后,形成了颇具晚明风格式的自由自在、独抒性灵的“士”风文统。而四十年代抗日战争的爆发、民族危机的加剧,促使中国文学普遍的纳入到了政治理念宣传的工具范式,尤其是同样属于“广义散文”范畴的报告文学、杂文等文体,由于创作与传播的迅捷性而繁盛一时,甚至一度沦为抗战政治宣传的文学工具,“士”风传统因而被拒斥与边缘。而以钱钟书、梁实秋、王了一等为首的一批学者在政治统摄逼仄的文化境遇中,却始终坚守五四散文个性化与自由化的文学精神,呈现出积极的“去政治化书写”的美学趋向,以此试图勾连和打通古今散文“士”风传统的文脉,显示出难能可贵的“士”风精神与自由主义立场,以及对散文文体之本体性特征的积极构建。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起,商品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散文创作的繁荣。在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毕淑敏的散文创作呈现出独有的个性特征:不拘一格的形式与弘美扬善的创作宗旨相结合,以灵动飘逸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的哲理,从内容到形式都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20.
梁实秋的诸多散文显示出他对禅宗思想的兴趣。本文从分析梁实秋作为一个传统士大夫型文人的文化构成以及自由主义文人的立场入手,探讨了中国禅宗籍以影响梁实秋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禅宗思想对他的人生态度和艺术创作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