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的语言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民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民族”,斯大林有条经典性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一、艰难的起步一个民族有了自己的语言,随着就有相应的文学艺术;有了自己的文字,文学艺术就更加繁荣。就我国而言,汉族是如此,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也是如此,壮族也不例外。壮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当她作为中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站在中华大地的时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区别人类社会不同集团的重要特征之一。民族语言是构成民族共同体的主要特征。社会语言学认为,民族语言不仅仅是民族共同体内部的交际工具,更重要的是,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民族的其他特征,如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心理素质,住往要通过共同语言予以体现;只有语言,才能最直接地形成民族强大而持久的内聚力和排他力。因此语言不仅是被动的交际工具,它还积极参与民族的一切精神活动,是形成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就其本质来说是国际性的。语言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探求和发现作为人类行为之一的语言的共同规律。过去世界上有许多语言学家主要着眼于研究属于综合语的印欧语,总结了某些规律,我们拿来解释汉语,结果发现一些所谓的例外,实际上这些例外倒是汉语这种分析语的特征。由此看来,把现代汉语的特点讲清楚,将会丰富世界语言研究的宝库,加深对世界语言共性的认识,也利于中国的语言研究加入国际语言研究的大循环。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词义的外部求证?我认为,联系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来考察词义,就叫词义的外部求证。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又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一个民族,总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过程,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也就是这个民族形成及发展过程的伴生物。在民族这个共同体中,语言成为不可缺少的成分。由于语言  相似文献   

6.
美利坚民族形成刍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问题,我国学术界以往的结论是:到十八世纪末,一个具备斯大林民族定义诸要素的美利坚民族,在北美大陆上已经形成。这一观点,似乎有修改的必要。 一、关于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 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斯大林本人曾经明确讲过:共同语言,“指的是民众所用的普通语言,而不是官场文牍所用的语言”,并且强调指出,“每个民族一定需要共同的语言,……没有一个民族竟会同时操几种不同的语言。”然而,我国学者并未认真注意斯大林的这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民族、民族国家及其政府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塑造本民族的文化,塑造的方法手段多种多样,但其依据的不变因素有三:地域、人口、语言。三者之间,地域是基础,人口是保障,语言是核心,共同对民族文化塑造起着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我们中华民族也不例外。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凝聚在一起的统一的社会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虽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一个组成部分,却有着共同的利益,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有着共性。我们谈提高民族素质,主要是着眼于这种共性。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有许多长处和优点,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共同发展的祖国的经济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和完整。中华民族富于革命传  相似文献   

9.
词的二重性     
语言中的词,以具有指称客观事物的功能做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成为词汇系统中的成员,以具有语言结构造句的功能充当语法系统中的单位。这是词的二重性。如果单就词汇系统中的词来说也有二重性,这是本文要谈的。 语言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工具,为全民族成员所共同理解和运用。词的形式(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及其所代表的内容是该民族全体成员所共同规定的,  相似文献   

10.
凡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头脑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作品反映人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实际.世界上自形成有民族以来,每个人都从属于一种民族。斯大林在《论民族问题》中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为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并说:“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且也仅仅归其本民族所有,不归他民族所具备的这样一种特点.”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其民族丰富多彩的语言,常年惯居的区域,代代相传的经济和生活方式;有整个民族人  相似文献   

11.
论汉英俄成语的民族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汉英俄成语的民族文化内涵周国定在世界诸语言中,成语数量浩繁。成语是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生动形象、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成语不仅在文艺作品中,而且在政论文体和日常口语中,历来为人们所广泛引用。什么叫成语?语言学界对成语界限的...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也是各种语言修辞手段的集中反映。中英文习语表达中有许多共同特点和修辞技巧。在习语翻译中,如果能兼顾民族文化特征和语言修辞技巧的运用,将会给译文增添语义容量和语言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彝族有悠久的文明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具有许多天文、地理、医药、历史和语言文字、文学等知识遗产。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否丰富,是衡量这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尺度之一。彝族人民有自己丰富的语言,下面对彝语的几个方位词作一初探,以供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运用语言习得规律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孔子与中国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的精神支柱。斯大林论民族,认为一个民族不但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而且还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中华民族确实具有“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种“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有其经济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其与社会教育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这种“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  相似文献   

16.
包容     
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吧:"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 人们也世代传承关一句浅白的俗语: "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这个美丽星球上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  相似文献   

17.
量词是汉藏语系的语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这些民族锤炼语言的方式之一,同时也记载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泰语的量词,虽然为数不多,却是语言中概括性最强的词类,同时也是语言的特点之一.泰语量词的来源、分类、功能与其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思维模式等,有密切的关系,载运着较丰富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什么是民族,和民族形成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第一个作过专门论述的是斯大林同志。他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殖民地问题》一书中指出:“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以四个基本特征为基础而产生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这四个基本特征就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表现在民族文化共同特点中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就是说,只有同时具备这四个必要的特征,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但是,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中,言语活动是人们沟通情感、加强联系、交流信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①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因此在交际中,个人的言语行为与其为人处世的心态密切相关。个人又受制于社会,受制于他所隶属的言语社团,即民族。使用同一种言语的民族,具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一切构成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可以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象一面镜子,折射出该民族对世界的认识。“语言不仅在智力方面约束着说这种语言的人们,它还传递人们的成见、理想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是天然形成的。人类从产生开始,语言和文化就被同时产生出来。而语言,它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标志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见,语言与文化始终是相辅相承、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结晶;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它制约着语言的形式,又不断地将自己的精髓注入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心态、风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