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无为”精神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一般的解释倾向于消极的“不为”.认为是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虽然也有肯定其积极性和能动性的不同观点,但未能进一步说明其精义。本文从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说出发,揭出其内蕴的、有益于社会人生的五种精神,并认为这几种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弘扬的。  相似文献   

2.
从语用学的角度,通过分析在古诗词中"瘦"字的大量语料,说明"瘦"字作为形容词、动词时以及在"瘦"字转指名物时的语用意义。研究"瘦"字在古诗词中表达意象与传达意境的意义和作用,试图说明"瘦"在古诗词及专有名词中被大量使用的因素,论述"具体语境"在丰富词语含义和传达说话人特有的"言外之意"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古代诗人面对历史遗迹往往触景生情,有一种时空穿梭、情感进发之感慨,他们往往置身于两个“情境”中,一个是“历史之情境”,一个是“现实之情境”。而这两个“情境”往往又形成鲜明的个性对比,诗人从中领悟到了历史变迁、社会盛衰的现实,种种情感交织碰撞,使得作品字字凝练,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古代辩证法大师的老子,以其“无为”思想而著称于世。然而,有些人将其“无为”思想简单地理解为无所作为、消极等待。这种观点不仅不符合老于思想的本意,而且在现实中也危害甚重。本文联系老子的“自然”法则,对其“无为”思想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考察。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在其“道法自然”思想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它通过顺从民心、量力而行、积少成多、少私寡欲等一系列观点,蛤“无为”限定了条件。其实,老于所言“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在遵循“自然”法则条件下的“有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其中尽管带有某些消极成分,但是它所包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至今仍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古诗词教学中重讲解分析、轻吟诵朗读造成的低效局面,必须重视吟诵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古诗词教学应从吟诵入手,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吟诵,充分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情感美、意境美、遣词美,以达到陶冶情操、积淀语感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古诗词的翻译中,专有名词的翻译是一大难点,由于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以及诗歌艺术手法上的特殊性,需要根据不同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具体涵义,作出最合乎整首诗歌思想内涵的解释和翻译。  相似文献   

7.
贯穿<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思想,并非消极的无所作为,从<老子>所提出的"无为而无不为"这一命题来分析,无论从哲学上、政治上或是待人处世方面,"无为"只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无为"是现象,"有为"是本质.因而,老子的"无为"实质上是积极的"有为",只是不正面去进取,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其最终都是为了"无不为".  相似文献   

8.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对老子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越发使人感到对老子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是深化研究的基本前提.而出土的最新资料,又使人们毋庸怀疑,"无为"、"无以为"、"无不为"都是<老子>本身的概念,它们构成一个自然链."无为"是起点,它揭示了<老子>哲学的真谛;"无以为"是中间环节,说明了选择"无为"的缘由;"无不为"是终点,是前两个链接自然运作的客观效应.本文认为,这是理解老子思想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道家学说究竟主张“无为”、还是“无不为”,历来是学者争议的重要命题,也是研究黄老学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无为”、“无不为”之说各有其理,亦自成一家之言。基于道家思想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脉络,对黄老学的社会历史地位加以重新审视,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黄老学被人们惯以道学指归。重新认识黄老学思想的学派特性、历史地位及其功用,这既是对道家思想的合理解读,也是对黄老学思想发展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英译中标题的处理方法较特殊,译者应结合诗歌的主题、内容,采取”循规守矩”、“重起炉灶”、“修修改改”三种不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忠孝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英译应结合文化翻译的本质以及中国古典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综合翻译。从文本分析入手,对中国古诗词中蕴涵的忠孝文化内涵进行细分,发掘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因子。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古诗词英译时如何通过选词、构句、语篇效果等各种语言手段,表现中国古诗词中忠孝文化的独特性与审美性,使英语读者也能够体验到中国忠孝文化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2.
古诗词教学要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要了解作者及背景,注意诗词中的虚写及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古诗词的英译中,译者对具有“双关”含义的古诗,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照译字面”、“选择一种 意义”、“译出双关义”、“用其它辞格”、“在上下文中体现”等方法。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因此,将其译成英文一直是东西方译者的乐趣所在。实际上,自十八世纪起,已有部分中国古诗词被不同的译者以不同的方法译成了英文。文章试图从“期待视野”的角度来论证直译法在英译中国古诗词中的优势和可取性。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曲英译中声音文化的展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声音美是指通过平仄、韵脚等达到的韵律美.大多数学者重视狭义的声音美而忽视了另一种声音美--广义的声音美,即声音的文化内涵美.在古诗词曲里,不同鸟类在不同情境下其叫声引发的联想意义是不同的,本文以此为例,从声音文化内涵意义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展现诗歌的声音美.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中时令节日的情况十分复杂,它涉及到风俗、文化、天气、作者心情等诸多因素,我们在翻译时应根据诗歌意境、作者的意图,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译出相应的———真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教学要注重感悟、积累、运用,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探讨在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 自读自悟、欣赏品味、拓展外延、反复吟咏,领略古诗词的无穷魅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对《老子》版本的辨析入手,认为“无为而无不为”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境界而非单纯的功利思想。这个人生境界的审美性质就在于它超越了条件限制而符合人生最高理想的绝对自由,其审美特点就在于无目的的合乎审美目的。“无为而无不为”表面上看是一个逻辑悖论,但实质上却展示了人生境界经由修养途径达到审美境界的必由之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美学思想在庄子“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人生境界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对今天仍具有启迪和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诗词中含有大量的模糊数字,这些数字对诗词的意境刻画起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通过对诗词中数字特殊文化内涵的分析,探讨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直译法、转移法和归化法。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古诗词是作者情感、思想写照的浓缩,短短数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烈情感。叠词在古诗词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诗词的意境更加形象、生动。本文在探讨叠词在汉语古诗词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汉语古诗词中常见叠词的分类的前提下,分析了“三美”理论关照下如何实现含叠词诗词句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