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有意识的生命”这个概念出发,形成了具有丰富理论内容的人学生命观: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人的“自由自觉”类特性的根据;人与人的世界的创造只能归结为人的生命活动;劳动的异化是人的生命的异化。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后的著作中,人的“有意识的生命”被具体化为作为人的生命表现的“实际生活过程”。但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始终没有离开人的生命的异化和异化的扬弃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中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关于行为经济学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 《江淮论坛》2006,(5):15-21
所谓行为经济学,是指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以现实为基础构造理论,从而摆脱了传统理论以抽象的假设并且常常是脱离实际的假设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的束缚,给经济学研究注入生机与活力。行为经济学倡导并注重对人的经济行为的研究,为现代经济学建构了一个“充满人性和人类价值”的理论框架,使经济学成为人的科学,人成为经济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寻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动因、核心内容和最终目的。随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不断发展,其人本精神也日益从抽象的伦理激情走向对人的“现实关注”与“终极关怀”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经济学人本精神的当代诠释。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丰富与多样化,以新古典理论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不断与现实经济世界产生矛盾与冲突,许多经济现象仅通过对理性人模型的量变扩张已无法解释。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为经济学考察人类的经济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剥去了假设理性人光鲜的外衣,强调对行为的分析应以行为的真实心理形成机制为基础,不能以主观的先验假定为依据。行为经济学更适合对我国当前整体经济行为的深入研究。将个体行为纳入经济学分析体系,这对我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为经济学修正了主流经济理论中"自利人"的假定,吸收社会心理学关于"利他行为"等研究成果,不仅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相吻合,对当前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 ,而人类的经济活动是一个二重的过程 ,一方面是物质生产活动或人与自然的关系 ,另一方面是社会交往活动或人与人的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生产关系。新古典经济学放弃了古典经济学从人与人关系方面进行的分析 ,专注于人与物关系的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或称新政治经济学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片面性和失误 ,以生产关系或人与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各自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也存在着不足。传统经济学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宣称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但其学术实践却存在着两大悖论 ,即研究生产关系而不研究人 ,研究生产关系而不研究交换关系。本文进而探讨和揭示了悖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加利·贝克尔说:“经济学是充分利用生命的艺术”。贝克尔认为,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一门科学,原因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发端于人类对经济问题的思考,但却可以被应用到人文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一种资源有多种用途,而它本身又是稀缺的,那么,有关这种资源的分配和选择问题便均可纳入经济学范畴,均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是金钱、财富.而且时间和人的精力,乃至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都是经济学问题。贝克尔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不…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可以说,自然环境为人类的产生创造条件,人类又从自然环境的变化中得到发展。由穴居野处、逐草为生,直至今日的现代生产和文明,无不反映了人类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进化过程。虽然自然界是独立于人类社会之外的,有着自身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规律,然而,一旦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参预自然界的物质运动,环境问题就不单单是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地学等自然科学的问题,而且也是社会的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开始加入了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8.
载定(字东原)全面系统的批判总结了中国古代人学思想史中的人类生命现象的形成与构成的问题,天道。人道或人禽之辩的问题,人性的形成过程与构成的问题,无理、人欲及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关系的问题,对宋明理学中人学思想的批判等等,这些问题是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核心内容。经过他的批判总结,不仅结束了中国人学思想史中很多长期争论的问题,在“正人心”中又孕育了近代人学研究的很多内容,如“以理杀人”的口号,便成为了近代人学思想的号角。他的人学思想是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总结与终结。一、气化自然人类生命的形成中国古代人学思…  相似文献   

9.
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无限性的矛盾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三位经济学大师用他们过人的智慧对此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们的经济学思想同时构成了他们的财政学理论。他们以自己的思想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当我们今天将三位大师的经济学思想加以比较 ,并联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问题加以研究时 ,无不从中感到震撼并启迪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经济学、财政学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两种经济学范式在人性假设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玲 《兰州学刊》2005,1(1):98-10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在对经济行为主体--人性假设问题上两者迥然有异."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最基本的假设,这一假设在逻辑上发展成为"经济人假说"并成为西方经济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前提和基石."社会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行为主体的假设,这一假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去认识人性及其本质的出发点.本文试图从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并从中得出对发展和完善经济科学有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是通过人的对象性活动来论证人的现实存在,阐发其人学思想的.马克思认为,只有对象性的存在才是现实的存在,人是对象性存在,进行对象性活动,因而人是现实的存在.人的三个层次的对象性活动,即自然的对象性活动、自由有意识的对象性活动、社会的对象性活动,分别表现和确证着人三个层次的存在,即人的自然的存在、自由有意识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三个层次辩证统一的综合过程,因而人的现实存在是三层次存在辩证统一的立体存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与人类全部知识一样,作为通向解决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的途径,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扰。尤其在当今世界变革浪潮的冲击和人类历史进程的刺激以及通过对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反省,我们发现经济学正处于空前复杂的困境。与整个人类经济学的命运相类似,中国经济学也在痛苦地经历着一场突变,孕育着危机与希望。现代化的进程和改革的深化产生并持续地产生着对经济学变革的要求,迫切需要种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这就是中国经济学的现实。经济理论的生命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而经济理论的危机首先就在于它解释经济现象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制度建设与制度研究人学维度的提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由与秩序是任何一个现代社会都会遇到的重大难题 ,尤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出来。如何解答这一问题 ?人们首先想到了制度 ,并从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文化学等多学科、多角度切入这一点 ,形成了制度研究的重要题域。站在中国制度建设的现实基础上 ,回顾和反思制度研究的历史 ,我们在此提出了一个制度研究的人学维度。我们认为 ,制度研究应该有一个人学维度 ,马克思主义人学应该研究制度问题。通过对制度在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解答自由与秩序等问题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不仅可以深化人学理论和制度问题的研究 ,推进制度研究的深化和扩展 ,还能从理论上推动我国制度建设的艰巨事业。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方法与工程学方法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本应是有机统一的 ,但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伦理学方法的重要性已经严重淡化。通过对经济学的伦理之维这一“现代性”问题的古典追问能看出 ,“不讲道德”的经济学就等于否定了人类经济生活本身的道德性 ,人类原本就不存在不讲道德的经济学 ,从经济本身的结构和内涵上能直接推导出经济伦理学。同时 ,正义性问题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伦理之维的终极关怀 ,探究经济制度所体现的道德追求、道德原则以及制度公正等问题成了经济学发展的题中之意 ,经济学必然是以合理的道德性为基础的。通过对正义理论和从理性选择中推导出道德的逻辑的学理梳理能看出 ,现代经济学与伦理学在当代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共同语境对话 ,将会孕育着一个向亚当·斯密经济学和康德伦理学在学理上的回归 ,经济学的伦理之维和道德的经济分析必然从经济学的现实走向伦理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的范式概念是从科学哲学的理论中转移过来的,它保留了科学发展的范式概念的基本涵义。换个角度说,在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研究中移用科学发展的“范式”概念,意味着我们把经济学实际上界定为科学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把经济科学的历史发展纳入科学思想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考虑。经济思想历史发展的动态模式可用如下形式表达:原始时期~范式形成时期~常规发展时期~范式转换~新的常规发展时期……这是一种逻辑推理意义上的分析。若将经济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社会生活结合紧密的科学来看的话,范式转换的动力又同时来自于充满活力的现实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换脑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要进行范式转换,任何试图以传统理论解释改革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6.
杨巧蓉 《东岳论丛》2006,27(4):38-42
“人类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观点,也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主旨。在《手稿》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出发,考察了人的实践与社会本质,较为充分地说明了人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异化的必然性。历史的产物终究不会是永恒的,马克思通过对私有制与异化劳动的辩证分析,揭示了人的异化劳动的深层次根源,认为异化劳动作为劳动的一种状态必然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被扬弃,人类由此进入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依赖于实践不断生成的运动,它是人类获得解放的最切近形式。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著作中的“个人”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以有生命的个人存在为研究起点 ,把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视为人的本性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价值目标 ,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的本质及其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揭示。在这一思想中 ,马克思从个人的概念、本质以及它与群体的相互关系出发 ,强调指出个人是一个表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个性解放的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的形式主义既是它的力量的源泉 ,也是它为人诟病的原因。今天的新古典经济学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最有影响的分析工具 ,它不仅对人类的经济现象而且尝试着对其他人类现象进行解释。作为数学在经济学中的运用 ,新古典经济学的合法性何在 ?它与“人的生活”如何衔接 ?它如何在数学的普遍性和精密性与文化现象的特性之间进行结合 ,使得它不仅是尝试解释的科学 ,而且是理解的科学 ?这个问题对于身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下的经济学家来说是应该正确对待的。本期 ,我们继续请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位教授就此问题展开对谈。文稿由叶航教授为主整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丁利为对谈撰写了评论 ,现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关于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它首先指出劳动创造人,人在社会关系中生活,人的活动创造了历史,所以,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要科学地说明人的问题,不能离开社会关系,特别不能离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人学理论无论是从历史的起点,还是历史的终极意义上,都把个人的存在和发展视为一切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价值尺度,最彻底、最充分地肯定了个人的存在;马克思人学的落脚点,在于关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当今中国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发展了这一科学思想,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制度与经济增长:新制度经济学的诠释和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功绩,一是将制度性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引入经济学研究当中,并把制度分析纳入经济分析的一般框架之内;二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复归。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强调了对经济行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分析,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有助于说明和解释现实经济问题;有助于人们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有助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经济理论建设;有助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