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4月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对写作教学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提倡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如何实践这些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尝试,觉得写作“轮流日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深入生活创新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便是打开学生心灵创作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教学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网络作文”以其“自由、灵活、方便、快捷、连通”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为中学生作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一、第一学段写话现状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教学的建议是:“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有明确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培养想象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写作:鼓励写想象幻想作文。想象、幻想是引导中学生在读写中走向创新之路的桥梁,是发展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创造精神的催化剂。语文教学应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逐步认识、了解并掌握运用表象、联想、想象、幻想,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拓宽他们的写作思路,从而为语文学习主体进行有创意的读写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课程标准”还进一步地指出“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在这一方面,过去我们往往由于思维定势。给学生在写作时造成了许多束缚,使学生戴上了“紧箍咒”.限制了他们写作时有创意的表达和自主的发挥。因此,我想就如何走出思维定势,让作文教学更贴近新课标,谈谈个人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写作材料,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教学建议”中指出:“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尽可  相似文献   

8.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三、四年级的写作目标是“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五、六年级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应用文”。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人教版第十二册教材“积累运用”中的习作部分安排的是看图作文,与以前不同的这是一幅漫画,习作的内容也不是侧重写画面内容,而是侧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写出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同时“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采用原有的作文教学方式根本不可能达到这种要求,于是就萌生了“文集”式作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们多年来的初中作文教学.教师通常是设置具体的写作方案,学生按部就班地写,教师再加以修改.这些都被视为正常的教学程序。收获如何?令人怀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能自主,“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谈起?显然.开掘学生自主写作“源头活水”的渠道.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做了充分的说明:“总目标”提出“表述自己的意思”;“阶段目标”提出“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教学建议”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评价建议”提出“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自由表达是“课标”作文教学的鲜明新理念,它的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认识,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真正把写作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把对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对书面语表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段,用了不同的概念:第一学段1-2年级为“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为“习作”,第四学段7-9年级为“写作”。这一概念的区别在书面语表达的教学方面作了教学梯度的区分,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理念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回望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汗颜。因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横眉冷对作文本。俯首苦思咬笔杆”,一写到人物必定少不了“炯炯有神的眼睛”这样的词汇,可谓“千人一面”。因此,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我们要做的,应是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快乐的,写出个性化的习作更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快乐地写出个性呢?笔者现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表明,乐于表达是改变学生怕写厌作,增强习作动能的一剂良药。它不仅为学生习作的过程提供能量支持,而且,能作为一种自我再生资源,在精神领域不断激励着学生,迈向习作成功的彼岸。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写作应该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作文的灵魂,作文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这烛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呢?笔者在创新写作教学研究的实践中进行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学生写作难,写了多年,提起笔来仍如需千钧之力,心力交瘁;教师指导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少、慢、差的现状并无多大改观。为此,需要我们冷观当前作文存在的问题,寻求突破有对策。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表达中却通篇避开了“作文”这两个字,在第一学段中称之为“写话”.在第二、三学段中称之为“习作”。这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变更。而是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把这一鲜活的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呢?我想,在教学中应以新“课标”为依托,以新教材为载体,努力培养习作兴趣,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