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生产”一齐抓,不是要“两上”,而是“一上一下”,即把物质生产搞上去,把人口增长降下来。这是加速四化建设、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办法。对咸阳地区来说,也是当务之急。物质的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物质的生产,就没有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没有人类自身的生产。同样,没有人口的生产,也就没有物质的生产,“两种生产”互相制约,互为条件,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两种生产”客观上要求有个适当的比例。特别在  相似文献   

2.
"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本文首先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特征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我国人口问题面临的挑战,并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的人口问题的解决特别是计生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我国人口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钟逢干 《人口研究》2002,26(2):7-13
自我国人口研究基本理论取得“两种生产”论的突破后 ,在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等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随着人口实践和人口转变的行进 ,新的理论需求已导致对“两种生产”论的“拓宽”和“引申” ,以及对中国人口转变态势作理论说明。对有关理论问题取得统一的认识需要在哲学层次上对诸如人和人口等基本问题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4.
孙文  张再生 《南方人口》2002,17(2):14-18
二十世纪末 ,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为特征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本文首先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人口发展的特征进行了论述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时期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并对“后人口转变时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关于“两种生产”理论,已经宣传多年,影响很大。对于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两种生产”一齐抓的道理,这几年也讲了不少,几乎家喻户晓。但当我们再深入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人口发展的实践中便会发现:在客观实际中,不只存在着“两种生产”,还存在着“三种生产”。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可以成立,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生产”理论也可以成立。因此,我在这里提出“三种生产”理论,并建议大力宣传“三种生产”一齐抓。  相似文献   

6.
当前影响我国农村人口控制工作的主要障碍是思想障碍是“重男轻女”。郑桂珍认为,只要妥善地解决“养儿防老”问题,就可以克服“重男轻女”思想,使我国农村控制人口的工作顺利推进。为此,首先需要弄清“养儿防老”思想在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原因。郑认为,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第一,解放后我国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集体经  相似文献   

7.
对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作者认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应该在“两种生产”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为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这一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更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作用;新时期我国的人口政策应从“限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充实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调节人口分布,开发人力资源”。控制、提高、改善、调节、开发是互为关系、互为结合、互为促进的,但并不是并列的,控制人口数量仍是我国人口政策的立足点和基础;作者还根据新时期计划生育的内涵和外延的发展和变化,提出了计划生育的完整定义。  相似文献   

8.
<正> 十二大报告提出了两个力争:一个是到本世纪末,“力争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另一个是到本世纪未,“力争把我国人口控制在12亿以内。”这两个力争,相辅相承,互相制约,必须同步进步。人口与经济的同步进行,就是要求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必须互相协调、按比例发展。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说,就是人口发展速度要逐渐降下来,到2000年必须控制在12亿以内,才不会拖总产值翻两番的后腿,才能保证十二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党和国家对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客观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之后,提出来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底子薄,造成人口与四化建设极不协调的局面。“人满为患”,已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已经打破人口理论禁区,纷纷撰文探讨我国人口问题。这些文章回顾了我国人口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产生人口问题的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阐述有关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四化关系,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主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早就预言到,在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将会有计划地“对人的生产进行调整”,实际上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就要实行计划生育。现就我国建国以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历程作一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 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自身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内容,二者不仅对整个社会构发展起作用,而且,二者的相互之间也发生一定的作用。由于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在两种生产的相互作用中,物质资料生产决定着人口自身生产,也就是说,人口生产的数量、质量以及组织形式等等,都要受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所制约。这是我们从事人口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有的同志的看法与此相反,他们认为:在认识两种生产相互作用的问题上,“人口生产是主导方面起决定作用。”“物质生产决定人口生产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本文拟对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背 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从 1 974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 30年的历程。回想这漫长而短暂的 30年 ,人口研究所的发展大致经历了 3个阶段。第一阶段 ,初创阶段 ,时间大致在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到 80年代末。当时我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很大压力 ,计划生育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 ,人口问题和控制人口问题迫切需要作出理论回答。人口学学科建设也是一个空白。面对国家的需要 ,以刘铮教授为核心的人口所教师团队 ,励精图治 ,发展完善了“两种生产理论” ,提出了“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我国近代史上的人口问题,基本上是人口过剩问题。在满清时期,虽然是个封建社会,但由于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人民有一暂时养息之机,社会发展由“康熙之治”达到“乾隆盛世”,人口出现了大发展的趋势。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全国人口竟达到3.1328亿,无怪乎满清统治阶级也惊呼“人满为患”。在旧社会,尽管人民生活水平极度低下,我国的人口始终以顽强的生命力,猛烈地增长。这就是历史留下的沉重的人口包袱。建国以来,我们的国家对这样沉重的人口包袱曾一度有所忽视。认识迟,行动晚,盲目性大于计划性。这样,没能很好地控制它、甩掉它,任其膨胀,出现今天的10亿人口阻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13.
<正> 同志们: 吉林省人口学会成立大会和我省第一次人口学讨论会,今天在这里胜利召开了。我代表省社联对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吉林省人口学会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关怀的结果!是我省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和人口学理论工作者的迫切愿望,是我省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当今的世界上,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各国的人口学家都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我国是一个将近十亿人口的大国,对人口问题本应当早就重视。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左倾路线的干扰,特别是林彪、“四人帮”在“十年浩劫”中的严重破坏,使我国的人口理论研究遭受了严重摧残,使我国的人口生产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和国民经济发展极不适应。因而,这个问题今天已经突出为我国的一个重大的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这是我国建设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口理论界对人口规律,特别是对社会主义人口规律进行了许多探讨,它对于总结我国31年来人口生产的教训,认识和解决人口问题,揭示社会主义条件下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是十分有益的。在讨论中,一些同志认为有一个适合一切社会形态的共有人口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持这一观点的同志,大体上有这样一些看法:一、任何一个社会历史形态都要求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两者两适应,经济就发展,否则,经济发展就受到阻碍,产生各种人口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从两种生产相适应到可持续发展李竞能当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步入新阶段。我们已经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现“两个转变”,达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  相似文献   

16.
一、新的历史时期湖北省人口 发展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我省的人口发展提出了重大的战略任务。在探讨这一问题时,我们的指导思想是: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的理论为指导,提出我省人口发展的战略任务,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正> “人口爆炸”正在向我们逼近! 随州市是湖北省80多个县(市)中数一数二的“人口特大户”,尤其感到问题的严峻与紧迫。纵观随州市的人口生产形势,其严峻性与紧迫性主要集中在五对矛盾上。解决矛盾,厉行控制人口的要害,笔者认为应推行“人口极限”战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严峻的人口生产形式1.生育现状与基本国策之间的矛盾我国大陆的计划生育正式列入党和政府的工作内容,始于1971年国务院51号文件下达之后。10年以后的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的公开信》,进一步明确了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生产战略。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提出一个响亮有力的口号:“两种生产”一起抓。既抓工农业生产,又抓人口控制,把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同时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事实证明,实行不实行“两种生产”一起抓,后果大不一样。以四川省什邡县为例,1957——1976年的20年里,全县粮食产量增加了22.2%,人口增加了31.6%,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的粮产  相似文献   

19.
人口和耕地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都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在发展中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我国人口数量从50年代就开始持续增长,而耕地面积却在逐渐下降。人口与耕地发展的这种反向变化,以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发展速度做成的曲线表示,则呈明显的“剪刀差”状,我们称为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剪刀差”模式。这里的“剪刀差”概念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耕地数量的发展越来越慢,以致绝对数量迅速减少的现象。所以,它有别于政治经济学中剪刀差的概念。这种“剪刀差”模式及其产生的生态效应影响着我国农业,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我国人口控制不遂人愿的实践局面呼唤着人口理论。近年来,虽然人口理论研究取得很大成果,但继续深入探讨一些重大理论课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拟对两种生产相适应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何谓“两种生产相适应”?比较普遍的看法和表述是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存在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这就是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其涵意是指人口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水平上按比例地发展。它的主要内容是:(一)作为消费者的人口总量要同社会所拥有的消费资料总量相适应,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同消费资料的增长速度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