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沧浪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胡、严二人都对宋代诗学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刻反思。他们的诗学观既有相合处:如推崇诗骚、汉魏、晋、盛唐,追求诗歌的整体美与含蓄美,注重创新等;也有差异处:对宋诗的批评态度不同,二人提出的师法对象有别,以体派论诗的精深度有别等。他们促进了宋代诗学批评理论体系自身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殷海卫 《殷都学刊》2011,32(2):66-72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诗话总集的双璧之一,它对宋代诗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在其以选为主,选论结合的形式中也体现出编者胡仔鲜明的诗学批评特征:重视大家名家研究;重视风格流派研究;重视作家的影响研究与接受研究;重视作家的比较研究;重视诗史意义的建构;重视诗法研究;注重诗品与作家人格的统一;注重实证。这些不仅为后人开展唐宋作家研究提供了重要内容,也为后来的诗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苕溪渔隐丛话》是以文献价值著称的宋代诗话总集,胡仔在书中以扶持“诗道”为己任。前人对其“诗道”之所指尚未及探究。其“诗道”即诗学批评之道,即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唐宋诗人及其诗歌,意在给陷入发展困境的宋代诗学指出向上一路。他主张创新,兼取唐宋,提出“师少陵而友江西”的观点,这些至今仍闪烁着宋代诗学批评的理性光芒!  相似文献   

4.
5.
诗话是东方文学批评一种独有的方式,对于同处于东方文化圈中的中日韩三国来说,三国诗学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日韩首家“诗话”——《六一诗话》(中)、《济北诗话》(日)及《东人诗话》(朝)入手,遵循诗学批评原则,秉承着研究相近、相承的思想脉络,尊重三个民族间的诗学发展,可以发现《六一诗话》的开创性、《济北诗话》的继承性与《东人诗话》的本土化等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北宋熙、丰至元祐期间,欧阳修、司马光、刘攽三家《诗话》先后出现:首先,它们并非只是随意性的"闲话",也可视为北宋诗学思想发展历程中的第一次有意识的系统总结;其次,三者隐含了北宋开国到熙丰年间重要的诗学思想,显示了相似的诗学追求;最后,因为主体身份的不同,三家《诗话》彰显了深刻的时代与个性差异;其中蕴涵的诗学旨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威 《船山学刊》2009,(2):162-164
本文运用影响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了我国宋代诗学思想对日本第一部诗话——《济北诗话》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初,仅<宋刑统>是律、敕、令、格、式等多种法律形式合编的法典.神宗时进行立法改革,编订将敕、令、格、式、申明等统一编纂的"敕令格式"法典.自元丰至宋末,宋代几乎所有的法律均以多种法律形式合编法典的形式出现,从而形成有宋一代法典体例的极为独特的特点.多种法律形式合编具有各法律形式更加协调统一、内容集中便于查阅、立法灵活快捷等优点,是法律法典化的的最高级形态.宋代多种法律形式合编法典的普遍化,是中国古代立法技术臻于完善的表现,也是中华法系臻于成熟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
《石林诗话》是宋诗话中一部重要诗话。该诗话提倡自然清新的诗歌风格,但并不排斥炼字;它主张“意与境会”、圆融无碍的“自然”美学趋尚,继承并发展了王昌龄、苏轼的美学思想,对江西诗派末流片面讲究“法度”、炼字与刻板模拟的倾向进行了否定;它重视含蓄的诗歌意境,对“以文为诗”的宋诗倾向进行了清算;它以禅喻诗,对人们深入、形象地领悟诗歌意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凤霞  张弘 《东岳论丛》2009,30(6):110-112
从文本体例的视角,审视《列女传》,则其特征主要有三:撰写准则的一统与多元,主题先行的材料组织形式,和谐统一的语言文字措辞。由此也更加确立了刘向为《列女传》编撰者的身份。《列女传》主要的价值与贡献,表现在史学方面,使传体史学获得了独立发展;体现在文学领域,则是促进了小说的发展,在表现手法等方面颇具艺术成就的同时,予后世文学以影响。另外,《列女传》的文本体例还开创了我国古代女训类著述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看,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大体蕴涵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对读者包括知识储备、艺术同感力和想象力在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具体要求,对读者在文学接受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作出创造性的理解和发挥的权利的肯定与张扬,对读者文学接受差异性问题的辩证认识。宋代诗话中的读者接受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蕴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曹明升 《江淮论坛》2005,(5):157-162
历代词学均以对宋词的研究为核心,这在事实上已形成了“宋词学”这一专学。清代宋词学为整个宋词学史上的集大成期。清人对宋词的研究从考证版本、校勘词集、编选词选等基础文献的整理,到阐发词史、评述风格、归纳流派等上层理论的建构,不仅研究深入、自成体系,并且在客观上构成了整个清代词学研究的基石。同时,清代宋词学与清词发展之间呈一种紧密互动关系。清人出于创体构派、转变词风的需要而对宋词展开侧重不一的研究,这些研究又在实践中很好地推动了清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宋无诗”说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唐宋诗之争”中“宗唐黜宋”派的极端之论,其偏颇显而易见。这一论调源于宋,盛于明,而后声迹渐隐。寻绎“宋无诗”说发展衍变的轨迹,探讨其理论依据与立论角度,分析其于明盛行的原因及对后世诗学尤其是清代“唐宋兼宗”诗学倾向的影响,对我们深入把握“唐宋诗之争”的本质有重要作用。当然,“宋无诗”说也有其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宋词本体的多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词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本体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词体功能的多样性:社交、娱乐、抒情与言志诸功能既相独立又彼此联系;二、词风流变的多向性:在纵向的规律性演变中又包含着横向的个体风格的转变;三、创作主体的多重性:多重主体与社会角色的每一个侧面都映射出不同的精神内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刘涛 《殷都学刊》2003,(4):78-80
宋代是词的繁荣时期 ,也是咏酒诗词、特别是词佳作迭出的一个时期。咏酒词将中国古典诗歌的忧患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一是思乡怀土、感离伤别、伤春悲秋等传统内容 ,但表现得更细腻、更为深邃 ;其二是感时伤事、忧国忧民 ,更具时代特征 ,拓展了忧患意识的表现空间 ,更具悲壮崇高的审美特质 ,更能代表咏酒词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论北宋词的悲剧载体功能 --兼论北宋词的悲剧美学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是词人的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悲剧载体功能.其悲剧意识主要有三种范型,即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其悲剧精神主要有两重内涵,即鲜明的抗争精神、与现实社会相矛盾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宋代为不至于成为残唐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在高度加强集权统治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监察制度,而且进一步丰富了行政监察事类,宋代监察工作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衡宰执、举荐官员、磨勘政绩、建章立制、维护法纪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元锋 《东岳论丛》2005,26(3):105-110
“馆阁气象”是在崇儒右文的盛宋文化气氛中,馆职词臣诗人群体的创作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诗歌品格,它以盛世格调和人文气象为基本内涵,又呈现为富艳博丽、雍容典雅、升平格力、风流气味等不同风格型态。北宋诗歌的发展深深浸润着馆阁翰苑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纵览那几十万首的诗词,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有一类便是“酒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诗中总有一股浓浓的酒香。诗人借用同一意象———酒,表达出迥异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