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们在使用空调时,常常将门窗紧闭,室内外空气不对流,致使室内小环境的卫生状况变差,有利于一些致病性细菌、病毒生长繁殖;目前市售空调机大多数尚无空气交换装置及负离子发生装置,致使空调提供的再循环气体缺少人体需要的负离子。据测定,装有空调的房子比普通居室负离子少80%,这不仅可引起精神不振、头晕、记忆力下降等不适,还可使人抵抗力下降。  相似文献   

2.
静宇 《社区》2003,(13)
酷暑盛夏,烈日炎炎,人体受此影响,易出现食欲不振、烦躁困倦等不适感。安度盛夏,应“唱”好以下“九步曲”。一、饮食求清淡夏天气温高,人体热量消耗要比平常大,此时往往食欲不振,因此在饮食安排上,要力求清淡、可口,多食新鲜蔬菜、瘦肉、时令水果等。此外,将绿豆、菊花、金银花等煮汤或泡茶喝,既可适时补充因出汗消耗的水分,又可清热解毒,安躁除烦。二、睡眠求足量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首先应做到起居规律,即早睡早起,按时入睡;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如果室内未装空调,需使用物理降温法,如打开所有门窗,使空气对流,用凉水洒扫地板等;第…  相似文献   

3.
采用κ-ε紊流模型及贴体坐标,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了空调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用Monte Carlo法分析计算了太阳透射辐射在车室内各固体表面引起的附加热流变化,并以此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对不同风口布置的空调客车室内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送回风口的布置对空调车室内空调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k-ε紊流模型及贴体坐标,应用整体求解法计算了空调车室内气固耦合传热问题.用Monte Carlo法分析计算了太阳透射辐射在车室内各固体表面引起的附加热流变化,并以此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对不同风口布置的空调客车室内流动与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送回风口的布置对空调车室内空调效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平民百姓都能享受到电风扇、空调等带来的清凉,而在一百多年前的紫禁城,这些电气化玩意儿连皇帝也用不上。据史料记载,真龙天子”、皇亲国戚们夏天也怕热,不过,他们自有一套消夏避暑的“宫廷秘方”。其一,建筑设计上体现冬暖夏凉的特点。皇宫建筑属高大深广的屋宇,为达到暖凉兼顾的目的,一律采用前廊后厦建筑格局。根据北京夏季早晚凉、白天热的特点,每天上午9点以后放下堂帘、支窗,使屋外热气进不到屋内,而在下午6点以后又把堂帘、支窗打开,使室内保持通风凉爽。其二,室内设置冰桶,用冬藏的天然冰块降温。当时这种冰桶约二尺见方,…  相似文献   

6.
将空调汽车的围护结构视为由多层不同的材料及钢制骨架构成的复杂平板结构,以太阳辐射和强迫对流为外边界条件,数值分析了非稳态情况下复杂结构平板三维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车身的骨架结构引起的热桥传热造成的局部附加热损失较大,对车室内的空调负荷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7.
郭兴合 《小康生活》2005,(10):17-17
选择场地及菇床规格 栽培场地可选用一般的房间或人防地道。室内床栽要求有能使空气对流的门窗,并要求进行遮光处理,使房间变成暗室。菌床规格不宜过宽,以不超过80厘米为好,垫在培养料下的塑料薄膜最好选用宽幅的,上端还必须能支高30-50厘米。  相似文献   

8.
正冬季供暖气、开空调除了让整个房间变暖,也会导致室内干燥,使人体产生不适感。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心血管、泌尿系统等部位都会跟着遭殃,进而患上"暖气病"。据专家介绍,"暖气病"指的是因室内温度升高、门窗紧闭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干燥,从而引起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空气中相对湿度在45%-65%时,人体感到最舒适。随着供暖的开始,大部分家庭的室内空气湿度降到  相似文献   

9.
一、尽量避免连续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或生活四小时以上,不能中断工作者,宜每1~2小时到室外活动10分钟左右。二、每日定时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与室外新鲜空气保持经常的充分交换。三、定期用湿抹布抹干净室内的灰尘,并定期清洁打扫空调器,以免尘埃在其内外集...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冷凝器流程数和放置形式对热泵空调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课题组设计了热泵空调系统制冷实验。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流程数和放置形式的冷凝器对系统制冷量、能效比REE和出风温度等参数的影响;通过红外热像仪记录了冷凝器表面温度分布特性,并采用Otsu算法分析了冷凝器高温区域面积占比。研究结果表明:二流程倒置较其他布置方案有更大的制冷量,更高的REE值以及更低的出风温度;二流程布置方案较三流程有较低的冷凝压力,较低的压比以及较小的压缩机进出口比功;不同流程、不同放置形式的微通道冷凝器,其表面温度分布有差异,二流程较三流程温度分布均匀性好;二流程倒置时高温面积占比大,压缩机转速为4 000 r/min时,冷凝器高温区域占比达62.1%。选用倒置形式的二流程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可有效提升热泵空调系统制冷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胜 《老友》2007,(12)
天气逐渐变冷,人们越来越多地爱"猫"在室内活动,然而,室内潜伏着的"隐形杀手"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冬季门窗紧闭,室内有害物质的浓度会渐渐增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圆形微通道内流体的强迫对流问题,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考虑轴向热传导、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粘度耗散和入口效应等因素的圆形微通道的控制方程,给出了流体温度场和努塞尔数的计算表达式。对圆形微通道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受尺寸效应的影响,管径越小,平均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微通道的换热能力比宏观经典通道强,表明在相同面积上做多个微通道比一个宏观大通道的换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用FIDAP软件模拟了一典型大空间建筑空调采用置换通风送、回风口同侧布置、异侧布置的室内空气流动的速度场和温度场。空气流动物理模型是以不可压缩、雷诺平均的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为基础的。紊流模型使用K-ε两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回风口与送风口同侧布置、异侧布置对置换通风的气流组织影响不大,置换通风在大空间建筑空调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非等温射流理论的基础上,考虑由室内热源形成的羽状气流对非等温空调射流的热浮升作用,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了在内热源作用下非等温射流运动轨迹方程表达式。同时对不同热源形式、热源大小以及热源位置对空调射流和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对热源与射流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室内热源的存在将明显改变空调射流的运动轨迹,影响室内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思想自由的时代,似乎总有越来越多的人梦想成为设计师,也总有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实现设计理想与处理客户关系的商业过程中感到迷惑不解。当我们面对众多令人失望的家庭计划时,无论是客户、准设计师、室内设计师,还是具有建筑学背景的建筑设计师,都应该首先回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很关键的问题:室内设计师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通常的理解是,室内设计方案就是对天、地、墙的装饰,门窗、设计的选择,以及家具、布艺以及装饰品的布置。这些工作中,有很多已经存在了需要遵守的法规、规范,或可以遵循的知识及规律。但是,除了环…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竖直矩形窄通道流动沸腾传热实验装置,研 究了尺寸为720 mm x250 mm x3.5 mm窄通道内离子水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采用单侧壁面加热,改变加热热流密度; 调节恒温水箱温度,改变工质入口温度;以蠕动泵为动力,改变泵的转速,改变工质流量。实验结果表明:入口温度对流 动沸腾表面换热系数基本无影响;流体的紊流度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加强了对流换热的强度;在对流沸腾 换热阶段,核态沸腾受抑制,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反而降低;在完全对流换热阶段,表面换热系数随着加热 功率的增大基本不变。该研究为更好地设计板式换热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东露天煤矿原煤运输系统布置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原煤运输系统布置方式为工作面卡车与地下通道运煤系统相结合,根据辅助运输方式的不同提出两个达产时运煤通道布置方案,方案一和方案二主运输系统相同,主要区别在辅助运输方式及辅助运输通道的工程量,经分析比较,选择方案二。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调主动噪声控制(ANC)系统中采用固定步长的次级通道建模滤波器对环境适应性较弱且降噪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次级通道建模滤波器变步长以及次级通道在线和离线建模相互转换的反馈型主动噪声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次级通道建模滤波器变步长算法取得合适的步长因子以适应环境及次级通道的变化,并在次级通道建模过程中对辅助白噪声进行监视控制,实现次级通道在线建模与离线建模的相互转换。仿真结果表明:针对空调噪声中的窄带信号,所提出改进算法对比已有算法能获得较快的建模收敛速度和较高的建模精度,且可以获得较高的降噪量。  相似文献   

19.
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日子里,空调的制热效果往往很差,尤其早晨甚至连开都开不起来。这是因为空调制热的原理是利用热泵将室外环境中的热量传入室内的。一般情况下,当气温低于零下5℃,制热效果就开始明显变差。气温越低,制热效果则越差。当冬季室外温度过低时,室外机就很难再从室外空气里吸取热量传导到室内,这时空调即使能够运转,制  相似文献   

20.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底面加热的微矩形通道组内充分发展区层流对流换热与导的耦全换热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沿通道周边的局部努塞尔特数和总体平均塞尔九与固体基材的导纱数、液体的导热系数及微矩形通道的高宽比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