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通过对西周民族史诗内容的阐述和挖掘,进一步探索周人在灭商前后宗法制的产生及其逐渐发展的轨迹,从而证实西周民族史诗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记载,具有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畴学”是西周世禄世官的政治制度、学术官守的学术管理制度及学在官府、官师合一的教育制度下的产物。本文探讨了畴学这一颇具特色的教育形式 ,认为畴学具备专科教育的性质和主要特征 ,可视为中国古代专科教育的萌芽。畴学不仅为西周中高级技艺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保存做出重要贡献 ,对春秋以后专科教育的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周金文赏赐物品确认的前提之一是对表赏赐义动词的正确解读;而且不同动词的使用,往往隐含着赏赐行为中不同的授受关系.西周金文中有十几个赏赐动词,对其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铭辞,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赏赐制度.在广泛吸取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文字学研究成果和结合传世文献参证,对其试加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语书面语之一,它保持着当时的语言原貌,是探索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最真实、最宝贵的语料。汉语虚词的广泛应用,是促使语法变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商周出土文献中“来”、“于”、“即”、“以”、“及”、“眔”的意义与功能的梳理,确认西周金文动词语法化过程导源于连动结构,证明上古汉语动词虚化始于商周之际。  相似文献   

5.
周代统治者不断追求、完善各种典章制度,用来维护以周天子为核心的政治统治秩序,"八辟",法律规范就是其中之一."八辟"在西周分封制体制运行中,通过司法手段使维护统治集团内部利益成为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关系和谐、稳定,从而也使周天子的王权进一步巩固,西周家族式等级社会统治秩序正常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孝在西周时多在祭祀用语中出现,其使用大致经历了由生前的孝养到死后的祭祀、由物质的供养到精神的遵循的过程。孝在西周时的使用对象大多为死去的父祖,但也存在例外。西周时孝的出现及其与祖先祭祀的结合是因为要维系日渐衰落的宗法制;另外孝作为一种普遍的家庭伦理也由于下层庶民个体家庭的独立趋势而有所萌芽。  相似文献   

7.
锡命制度是周天子封建诸侯、命官赋职、赏赉有功等活动时所举行的隆重典礼。周王锡命并非一种简单的仪式性制度,而是周人统治思维的反映,它渗透着西周的深层伦理价值观念。周天子正是通过锡命礼的伦理定位与价值操演获得了整个社会的心理认同与精神信仰,进而凝聚成"一心辐辏"文化传统与价值思维,从而将姬姓与异姓诸侯(王室与天下诸侯)抟为一个文化认同的政治实体,推而建构出"天子—守臣(诸侯)—陪臣(卿大夫)"政治结构。它不仅与西周时期宗法、分封之制相辅相成,而且是春秋时期尊王攘夷、诸侯邦交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战国秦汉以降大一统思想产生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8.
现存西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周人之"德"经历了一个从天到王再到臣的"下移"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有层级、以"礼"为外在形式的下移过程,为"德"内化为修身的功夫提供了契机。究其原因,"德"之下移既是基于西周确立、稳固政权的需要,也是区分贵族、庶民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西周的"德治"思想是在周人天命观的支配下建立起来的一套针对以周王为首的高级贵族的政治统治思想,它是一个有具体内容的政治概念,反映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早期国家政治治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百川 《社区》2011,(29):18-19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贤相.他的美名穿越漫漫三千余年岁月。成为后世所有辅佐君王者永恒的楷模。  相似文献   

11.
西周时期的"大学"之名又称"辟雍",西周金文中写作"璧雝",又称"大池"、"璧池"。辟雍的形状如同所命名,十分肖似玉璧之状,外围是一个人工修建的圆形大池,中心是圆形的高台,古文献中又称为"灵台",古文献又称为"台榭",高台上建有高大而没有墙壁的"宣榭"和宗庙,这就是"大学"、"辟雍"。灵沼之西岸修建有"灵囿",养育有飞禽走兽,是"大学"辟雍射击的对象,也是用来祭祀上帝和祖先神的祭品;"辟雍"台榭靠船只或舟梁与外交通连接。这和古文献所记春秋以来射箭只以侯靶为对象的方式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2.
西周的“德治”思想形成于殷周更替之际 ,是对殷商暴政亡国教训的总结 ,主要表现为“以德配天”与“明德慎罚”的思想。在这一思想把“德”的观念引进社会政治与法制领域 ,蕴含着“敬天—明德—保民—受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 ,是西周立法司法、治国理民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及其指导下建立的西周法制所昭示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勤政为民、德刑并用、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等社会政治发展方向和法制建设模式对以后传统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周晚期的“共和行政”不仅是西周史上的一个奇特的历史事件 ,而且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成果未公布以前 ,中国历史惟一有确切纪年共和元年(公元前 841 )的开始 ,“共和行政”从古至今大致有“召穆公和周定公二相行政”、“共伯和干王位”、“共伯和摄王与召周二公参与行政”三种看法 ,但从先秦时期的典籍、金文等记载来分析 ,“共伯和干王位”是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共和行政”是以共伯和为傀儡王 ,召穆公虎与周定公掌握实权的共和 ,是西周史上罕见的诸侯代行王政之突发事件 ,在当时的复杂历史条件下 ,政治家共伯和团结召、周、荣等公 ,临危受命 ,挽救了周朝亡国的危机 ,使王权平稳地过渡到周宣王手中 ,其历史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西周时的"棜"、"禁"都用于承放酒器,"棜"无足,"禁"有足,石鼓山西周墓所出的"禁"称为"棜"更恰当。"棜"是商末周初出现的新器物,造型反映了天圆地方的观念,可能与祭祀有关。西周时期主要是将所有的饮酒行为纳入到礼乐制度中,"棜"等的出现体现了西周以礼规范饮酒,节制饮酒,而不是简单地禁酒。"酒以成礼"是说饮酒是礼节仪式不可或缺的内容,守礼可节制饮酒;在礼仪场合就是饮酒过量,只要行为不失礼就不为过。"棜"的出现还反映了周初礼乐制度的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5.
见于西周中晚期铜器铭文中的族徽符号"()(周)",根据周人不用族徼的通例,可知铸器者必不为姬姓周族人.铭文末尾署"()(周)"的铜铭,根据其铭文内容可知,其作器者都为周氏,器主之氏与器铭末所署的徽识如此契合,应该不是巧合.通过考察分析所有的()器铭文内容及与其相关的其他铭文.此"周"氏族当属妊姓氏族.  相似文献   

16.
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西周的学校教育在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土地国有制和宗法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学在官府的特质。这种受到社会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双重制约的官学教育体系,不仅维系和强化了西周宗法分封的政治制度,进而巩固了姬周贵族的统治,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西周纪年考     
针对现有文献有关西周纪年的一些不确切的记载,本文对厉王—幽王及武王—夷王两个时期的纪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西周文献中的福是考察早期人文精神建立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铭文保留了福由宗教概念逐渐人文化的演变脉络。周初彝铭中的福以事神致福为框架,聚焦以祭祀规范获得神佑的含义,围绕福的宗教内涵存在一个庞大的概念群。西周中期以降,随着世族的形成与周人政治经验的积淀,西周贵族在铭文中先后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福生发出以德求福的人文意蕴,逐渐演化为统合西周宗教规范与人文规范的论述结构。求福规范的双重内涵在春秋时期裂解为事神致福与以德求福的论争,在战国时期以后成为了中国哲学幸福思想的经典命题。  相似文献   

20.
西周文献中的福是考察早期人文精神建立的一条重要思想线索,铭文保留了福由宗教概念逐渐人文化的演变脉络。周初彝铭中的福以事神致福为框架,聚焦以祭祀规范获得神佑的含义,围绕福的宗教内涵存在一个庞大的概念群。西周中期以降,随着世族的形成与周人政治经验的积淀,西周贵族在铭文中先后累加了以型效祖先威仪、履行政治规范求福的论述,福生发出以德求福的人文意蕴,逐渐演化为统合西周宗教规范与人文规范的论述结构。求福规范的双重内涵在春秋时期裂解为事神致福与以德求福的论争,在战国时期以后成为了中国哲学幸福思想的经典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