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别社会性质的主要标准是生产方式.封建生产方式是封建社会存在的基础.世界上各国封建社会的类型和特点,互有区别和差异,但封建社会中封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并非受"古典进化论"影响的结果.史实充分证明中国封建制社会的历史阶段较长.对中国同欧洲、西亚及日本封建制社会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
论西方与东方奴隶制的差异──对“扶南封建论”的续答辩陈显泗在柬埔寨古代历史发展中,围绕着奴隶制与封建制轨先轨后的问题,主张由奴隶制依次向封建制发展,被主张先封建制后奴隶制的“扶南封建论”者指斥为把马列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奉为一种公式”,并用这...  相似文献   

3.
陈浩宇 《理论界》2008,(1):91-92
本文通过分析欧洲封建政治制度发展史,从全面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欧洲日耳曼人的封建化过程及其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资本主义是在不完善的半原始、半奴隶的封建制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日耳曼人不成熟的原始社会、古罗马盛极已衰的奴隶制、和草创之初的欧洲封建制给了资本主义萌芽、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正>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在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我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我国的经济形态也逐步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与此相适应,中国经济思想界也突破了几千年封建的传统观念,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使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界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拟对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中国经济思想界关于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发展中国近代工业等思想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 本刊1992年第6期登载拙文“解放前青海地区藏族部落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浅析”,该文从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的角度,剖析了解放前青海藏族游牧部落社会的形态,得出了其社会形态为奴隶制残余的封建游牧部落社会这样一个结论。所谓封建即表明这种社会形态以封建制为主,奴隶制残余的存在则说明其社会形态不是单纯的封建制社会,而部落的含义则是指这种沿续至解放前  相似文献   

6.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刺激了城乡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中国由一个完整的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相适应,社会阶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原来的封建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外,新产生了为外国侵略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服务的买办阶级,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相应地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新的经济结构基础上,耸立其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也必然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清末民初就是政治上风云变幻,政治法律制度急剧变化的特殊历…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理论的提出和实践发展,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文明推动了政治、文化和教育等社会意识领域的配套发展,经济的"开放型"特征也势必要求教育"开放型"内涵的注入,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说过:“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都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这一论断。随着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形成,产生了与其相适应的国家、法权和宗教、哲学、艺术观点等上层建筑。随着封建制经济基础的产生,封建地主的专政、封建伦理及其他观念的统治亦相应地建立。赉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起来后,也要求有自己合适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他思想观念。作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思想战线上革命,同样是为了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9.
在奴隶制向封建制的社会转型中,作为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封建伦理道德体系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绛求浙桂是这一时期西藏朗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一整套与当时西藏社会转型相适应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促成了西藏封建伦理道德体系的形成。本文利用大量藏文文献,对绛求浙桂的封建伦理道德观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体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历史体系新论田昌五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我们是这样安排中国历史体系的,即:一、原始社会;二、奴隶制社会;三、封建制社会;四、资本主义社会;五、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我们习称的五种生产方式或社会经济形态,亦即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经过一阵讨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毫无疑问,思想工作的检验标准也只能是生产力。 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反映。 思想工作的对象是人的思想。决定思想意识的因素很多,就其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儒学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本身要求打破奴隶制生产关系时产生的封建制地主阶级的阶级意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封建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破坏社会进步文明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资产阶级提  相似文献   

12.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时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重要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晋国的变化则尤为突出。在其内部,各种带有浓厚封建性质的因素急剧增长,新型的生产关系也随之出现,这一切猛烈地撞击着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本文仅从作为奴隶制社会特征之一的宗法制入手,对影响宗法制正常运行的一些封建因素作一粗浅的分析。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氏族组织发展演变而来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族制系统。天子世代相传,且由嫡长子继承职位,奉祀始祖,称为大宗。嫡长子以外的其他诸子被封为诸侯,称为小宗。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庶子分封制。其实质  相似文献   

13.
张海燕 《理论界》2000,(5):21-21
正确认识发展商品经济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商品经济 ,不仅对物质文明有促进作用 ,而且对精神文明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农村那种把发展商品经济同精神文明建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关系的变化 ,必然引起道德观念和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改革 ,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 ,而且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 ,改革的实践证明 ,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第一 ,商品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和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有相对的独立性,它的产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某种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但是,当一个旧的社会形态被另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时,旧的社会形态却会长时间的存在着,极力阻止新的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在我国,当封建制取代奴隶制之后,奴隶制的意识形态对封建制的抑制、阻止,甚至破坏,竟达几个世纪之久。而古代中国在向近代中国过渡,直至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旧的意识形态即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阻力一直是很大的。本文想重点谈谈封建社会意识形态对…  相似文献   

15.
一、蒙古族哲学的特点蒙古民族从古以来生息繁衍在我国北方的广袤草原上,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进入阶级社会,开始形成民族,经过近千年的奴隶制社会,于公元十世纪开始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合不勒罕及其政权的出现是蒙古封建制的初始标志,之后又经千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封建制走向解体,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二千多年的悠悠历史过程中,蒙古民族随着社会进步民族发展,创造具有民族特点和草原气息的灿烂文化,形成反映民族智慧和时代精神的哲学思想,这是蒙古族对世界文化和哲学思维作出的贡献,也是蒙古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的价值所在.应当看到,古代蒙古社会的变迁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之中发生的.蒙古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蒙古族哲学社会思想处于较低形态的特点.它的奴隶制哲学没有古希腊哲学那样发达,封建哲学没有宋明理学那样先进,资产阶级哲学也是贫乏的.总之,蒙古族哲学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封建社会始于何时?这一点在学术界尚有争议。但是,对于战国以后所出现的土地私有制中蕴含封建因素一事,已为多数学者所承认。因此,把秦汉时期封建因素逐步增长、奴隶制因素日益萎缩的发展趋势,看作为封建化过程的必然现象,还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从这时的阶级斗争看,农民战争也确实具有封建化时期的某些特点。封建化时期的农民战争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根据世界各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普  相似文献   

17.
古典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产生以前各国军事家和哲学家们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从世界军事史的发展看,主要存在于两个时期。一个是奴隶制社会以及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产生和全盛的时期。最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是两个人,一个是中国的孙武,另一个是德国的克劳塞维兹。这两个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影响很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和西欧略有不同。在中国的各个封建朝代里,还陆续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著作,如诸葛亮、曹  相似文献   

18.
试述唐朝中日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 ,双方通过互派使臣、派遣留学生、进行宗教和商业贸易等途径 ,开展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从而使日本成功地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 ,步入了发展封建经济的轨道 ,并且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中心的“变异体”的日本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对比着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古希腊哲学时,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古希腊在奴隶制社会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产生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奴隶制社会(即夏、商、西周时期)中,竟没有哲学,直到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大动荡时期,即春秋时期,才产生了哲学。这是  相似文献   

20.
从公元前770年周干王东迁以后,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的550多年间,是我国历史上的东周时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大动荡、大分烈、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是各诸侯国兼并斗争十分激烈的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独立性的增长,周天子不能号令诸侯,一些在政治上称“霸主”作用的诸侯国先后脱离周王朝的控制,建立起一套各自为政的政治制度和官吏制度。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的确立和经济基础的变更,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