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1928年12月在湖口县举行。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白区江西省委唯一的一次党代会。 党的“八七”会议后,中共江西省委发动领导了江西各地的武装起义,—开始了创建革命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到1928年6月,江西境内除了湘赣边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外,还出观了赣西南的东固、赣东北的弋(阳)横(峰)革命根据地和赣北的岷山游击根据地等;全省党员从“八一”起义时的1000余人增加到5600余人,建立和恢复了2个特委、2个市委、35个县委和10个区委;革命武装除了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在湘赣边界和赣西南活动外,全省“有组织的红军共八百人左右,新式快枪四百十余支”、有“赤卫军五千”。  相似文献   

2.
论湘南暴动     
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的一系列起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革命武装暴动。暴动的胜利,是继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后,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以来的反动气焰。在暴动中,革命风暴遍及湖南十一个县的范围,参加起义的群众达一百多万人的规模;在暴动中,湖南五县(宜  相似文献   

3.
从今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英明的战略决策。这是伟大的革命转变。回顾历史,全党工作的着重点,有三次战略性大转移:第一次是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由城市武装起义转移到农村武装暴动,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而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  相似文献   

4.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在中国建立起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利益的反革命政权,进行血腥统治。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顽强地战斗着。同年8月1日,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随后在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走上井冈山,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组织了工农红军,发展了十五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5.
1927年中国苏维埃运动兴起,农民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通过对赣东北弋横暴动的考察,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功领导中国革命,是由于中共能够根据贫苦农民实实在在的多层次需求调整革命策略.中共农村革命领导者从经济上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从组织上建立起农民可以倚重的群众组织,增加农民的安全感;从政治思想上激发农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农民拥护中共的意识和革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苏区银行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武装斗争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7年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3年4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红军和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同年五月。成立了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和开展经济工作的需要,根据地创办了自己的造币厂——井冈山上井银元造币厂。1929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红四军进军赣西东固,同年,在中共东固区委的领导下,创建了东固平民银行。1931年秋,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同志不仅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而且为中国革命积累与提供了“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经验。在赣东北的具体条件下,采取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策略,是创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方志敏同志对土地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贡献。这也是研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史必定要融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进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由此也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对根据地政权的廉政建设。党在廉政方面的努力,使革命的政权能够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给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本文就此问题作如下探讨。一、领导带头,上粱先正各级领导的模范表率行为,是根据地政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对未来国家政权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和创建市民政府中得到了实践.共产党人领导武装起义的胜利,证明了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的特征之一;上海市民政府的创建以及"议行合一"的政权组织形式,表明了共产党人在通向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道路上迈开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正>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东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它不仅较早地经历了武装暴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而且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建设政权的伟大斗争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使新生的红色政权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了八年之久。探讨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总结它的经验教训,对研究全国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评价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从武装夺取政权到党的组织建设理论,从农民暴动、建立农村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革命纲领,瞿秋白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基本的方针.从现代思想史的角度看,瞿秋白把五四时期思想革命改变为有组织、有领导的政治革命,标志着以和平理性为标志的五四理想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北伐战争是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合作,在实现广东革命根据地统一的基础上,发动的一场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中共广东区委为这场战争的发动、组织和胜利进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一)北伐战争前,广东区委积极发动和领导工农运动,参与创建和领导革命军队和工农武装,开展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现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基础。广东是北伐战争的策源地。1924年,国共两党在这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了加强对广东及其邻省革命斗争的领导,中共中央先后调派周恩来、陈延年、张太雷、恽代英、邓中夏、熊雄等优秀干部到广东来,与广东党的优秀干部彭湃、阮啸仙、苏兆征,刘尔崧等合作共事,使中共广  相似文献   

13.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积蓄和扩张革命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党领导的民主革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有:进行革命武装斗争需要依托巩固和发展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离不开正确的军事斗争;在巩固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无产阶级必须掌握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权;要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实际是新的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前,以方志敏、邵式平、黄道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弋、横大起义,接着又在暴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整个苏区扩展到四个省,人口(包括游击区)则在二千万以上。为了适应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苏区党和政府在领导军民粉碎敌人军事“围剿”和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在苏区内开展了一场以扫盲为中心的群众教育运动,《工农读本》便是这场扫盲教育运动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5.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异同及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异同及历史经验□桂玉麟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以及毛泽东等领导的秋收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组织发动的、具有很大影响的两次武装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比较研究这两次各具特色的武装起义,科学总结它们...  相似文献   

16.
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斗争手段,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发动的重要起义就有十余次之多。可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评价最低、最欠公允的却是武装起义。相当一致的观点有三条:其一,依靠会党、新军,没有去发动工农群众:其二,搞城市起义,没有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三,单纯军事观点和军事冒险主义。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必须在革命根据地内开展财政经济工作。田赋和其他税收是抗日经费的主要来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工作的开展,稍晚于北方的其他地区,但就田赋和救国公粮的负担来说,也有较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与借鉴。一、“合理负担”政策的提出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形势的变化,山东敌后处于敌、友、我三种势力并存的犬牙交错的状态。山东抗日根据地是以长期坚持革命斗争的当地干部为基础,以中央派来的军政干部为骨干,发动武装起义,在开展游击战争的环境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在抗日民主政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建立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和条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6-16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记录这段峥嵘岁月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