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慧骐与散文诗》(三卷)书腰上的推荐语王慧骐是这样一种人:敏感、热情、一见如故,明明是情感细腻的南方人,却生成一副北方汉子的高身坯。读他的诗,再初见他的人,你会感到不那么吻合,但三句话谈过,王慧骐便成了永远的王慧骐。在他高大的躯体里,实在有万般柔情、千缕诗意。——高洪波(中国作协副主席)当1986年我去江都县,在他那个幸福的充满爱的小家庭中做客的时候,我读了他描写爱情的散文诗,我非常高兴。我觉得这是王慧骐以他的才华,他散文诗写作的成熟的技巧,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提炼迎接了我。——柯蓝(前辈散文诗作家)  相似文献   

2.
正今天的节气是大雪,我们所在的新华报业全媒体艺术馆展厅温度也不高,但是,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的心头都有着一种特别的温情、温馨和温暖。这种特别的温情、温馨和温暖,是王慧骐的文字带来的,是王慧骐的"青色马文存"带来的。更重要的,是王慧骐这个人带来的。今天前来参加"青色马文存"首发式的,有年过八旬的"八零"后,也有出生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3.
岑参的诗歌在他生前就广泛流传,唐以后历代重要唐诗选本大多选录了他的诗作,只是选录的眼光有差别,也就是说对岑诗的关注的方面不同.本文以时代发展为序,依次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历代的"读者"由关注岑诗到关注他的"边塞"诗,再到更多的关注他"边塞"诗的代表作,从而梳理出读者对岑参这个诗人身份定位的发展演变的脉络和线索:即由一位盛唐诗人到一位盛唐"边塞"诗人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4.
米沃什是波兰的伟大诗人,其人其作在中国诗歌界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时代语境的变迁,中国读者对米沃什的认识也在不断改变,诗人的形象也在不断转化。米沃什最初被中国读者界定为"政治诗人",人们主要翻译和挖掘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思想,注重他作为弱小民族诗人所具有的反抗精神;但随着翻译的深入开展,人们从米沃什的作品中读出了更为丰富的内容,认为他是一个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诗人,他自始至终都在追求自我内心的真实和写作的自由;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米沃什诗歌内涵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被中国读者所津津乐道,诗人形象的多元化逐渐浮出水面,中国读者最终还原了他真实的诗人形象。  相似文献   

5.
张祜为晚唐的一位重要诗人,但历来却鲜为人知,他的诗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格律严谨,在当时颇有名气。试从炼字、风格以及对仗三个方面来分析张祜诗歌的艺术特色,使读者对他的诗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牛汉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长达60余年,至今仍未间断。作为"七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历程与该流派之间出现了由游离到紧密联结直至发展超越的关系。笔者试图以牛汉诗歌美学风格的变化为切入点,对"七月"诗派与"九叶"诗派在审美品格、思想文化渊源、诗艺特点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开尧是云南当代诗坛上一位较有特色的回族乡土诗人。他的诗以其丰富的情感、哲理思想和特有的艺术风格而独具魅力,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而赢得了省内外广大读者的喜爱。有些作品被翻译到国外,对国外读者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岭南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与黎遂球、邝露并称为"岭南前三家",有"粵中杜甫"之称。他是岭南诗派的传承者,他的诗歌既继承了岭南诗派一直以来"雄直"的风格,又影响了"岭南三大家"艺术风格的形成。他的诗歌雄壮豪迈,又多运用赋的手法,抒情上多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而且往往在诗歌的结尾卒章显志。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奇才"的台湾作家白先勇,其作品以其沧桑的历史感、浓郁的悲剧意识、深邃的哲人气息和别具一格的行文技巧深深吸引了大陆读者,本文立足于他作品出色的技巧及其形成,谈谈他的零度叙事风格和寓于这种"零度"中的人文关怀"温度"。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身为现代诗人和学者,在诗歌创作中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表现出"诗中有学",从诗歌转向学术研究后,仍然保有了作为诗人的性情、思维和品格,使得学术研究带有鲜明的诗性特征而"学中有诗",这不仅表现在闻一多主要以古代诗歌为研究对象之中,而且在他的整个学术研究过程和研究世界里都体现出一种诗性思维,以不同于科学性的逻辑思维而表现出他思维品格中的本真性、形象性、情感性和学术研究中的直觉性和诗意化的想象,诗性思维保证了他在学术中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
废名是以新诗文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废名解诗,往往随意而谈,谨慎联想,感受美丽,点到为止.他讲解自己的诗显示出由于诗人"自白"所带来的一种独特的理论优势.他以诗人与批评家结合的眼光,把握一首诗传达情绪的精髓,抓住意象之间的内在关联,又不将诗阐释得过于死板粘滞而限制了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在解释程度上不要求绝对的清晰,自觉追求一种含而不露的朦胧.他的"不求甚解"的解诗特点,能带读者进入诗的文本世界,也余下较多的遐想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体味.  相似文献   

12.
杨维祯是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同时又是戏剧理论家、戏剧活动家和散曲作家。他的曲学思想涉及戏剧功能论、曲体源流论、散曲风格论三大方面。他认为戏剧功能主要是"讽谏",曲体源自《诗经》、《离骚》,再由古乐府演变而来。他提出了散曲中的"奇巧"风格,他的这些曲学思想由于有丰富的创作实践为基础,对明代的曲学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元明之际的剧坛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以威廉·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强调诗人的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新古典主义重视的理性在诗歌中被放逐,华兹华斯尤是如此.虽然诗人自言自己并无系统理论主张,但他说若读者有心,自会发现其中的系统性.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人定位方面,华兹华斯都有别出心裁之处,其思想上可溯源到莎士比亚、弥尔顿的启示,下可感受到他对拜伦、雪莱、济慈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及丁尼生、布朗宁等维多利亚时期诗人在诗歌创作方面的影响.他定义诗人的特质、职责等异于常人之处.其中,"沉默的诗人"是其诗论及诗人论的一部分,但是很少得到重视,所以是本文重点阐述之处.这个概念灵感源自诗人颇具诗人气质的弟弟约翰·华兹华斯,并且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均有类似的形象.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分析了该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的体现及该概念对当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写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完美结合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以一种别样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坚决地贯彻了诗人"三美论"的艺术主张.正是这首诗,让读者同时看到了诗人的伟大灵魂和他对艺术的独特追求.  相似文献   

15.
当代俄罗斯诗歌的发展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裂变的、徘徊的、寻找的过程。在这个文学进程中,有一个非常活跃、非常引人瞩目的诗人群体,就是"年轻诗人"。从生理年龄和创作时间上看,他们可分为两代人:第一代和第二代。两代诗人的诗歌理念、书写风格和审美情趣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保持了各自的创作特点,批评界称之为"年轻诗歌"。"年轻诗人"及其诗歌创作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诗界的主要构成。  相似文献   

16.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他与中唐其他杰出诗人一样,坚持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实践,但其诗歌的主导性审美追求具有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奇险怪异的审美追求既受到中唐"好奇尚怪"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又与其好奇反俗的个性特征有关,同时韩愈仕途的备受压抑对其险怪诗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愈是韩孟诗派的核心人物,他与中唐其他杰出诗人一样,坚持对诗歌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实践,但其诗歌的主导性审美追求具有奇险怪异的创新趋向.韩愈奇险怪异的审美追求既受到中唐"好奇尚怪"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又与其好奇反俗的个性特征有关,同时韩愈仕途的备受压抑对其险怪诗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英国诗歌史上,介于华兹华斯和丁尼生之间的以幽默诗人身份而著称的托马斯·胡德(Thomas Hood,1799~1845)不仅创作了颇有济慈风味的《我记得,我记得》、《玫瑰花开的季节》、《秋颂》等浪漫主义诗篇,还在人生暮年创作了针砭时弊让欧美读者饱含眼泪的人文主义诗篇《衬衫之歌》、《劳工者之歌》、《叹息桥》等。通过他犀利的诗行,他和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一道喊出了英国社会的良心。胡德的诗触及了诗歌的不同领域和流派,其诗歌风格的多样性使得他成为他那个时代最富才华和最具影响力的诗人。狄更斯认为他"是一个强有力的人—即一个诗人所拥有的惊人的力量和天赋"[1]10。萨克雷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天才和诗人"[2]44。  相似文献   

19.
卞之琳作为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其在中国文学界的地位非同一般。在翻译外国诗歌方面,卞之琳提出了"以诗译诗"、"以顿代步"、"全面求信,形神兼备"翻译原则,体现出译者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的翻译思想,表现出对原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在自译诗歌方面,其翻译中又体现出诗人特质,以读者为中心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对读者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王慧骐,男,37岁,当代青年诗人,原我校中文系77级学生,先后任共青团江都县委宣传部长、县文化局长、江苏省青年杂志社副总编,现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理论部主任。已出版诗文集、评论集12本,主要有散文诗集《潇潇洒洒二十岁》、《月光下的金草帽》,散文集《爱的笔记》,诗文集《十七岁的天空》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大赛及评奖中获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