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作曲理论课程,而钢琴伴奏则是推动课程教学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文章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左权民歌及其钢琴伴奏,继而分析了《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现状,总结归纳了左权民歌钢琴伴奏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中的运用意义,包括丰富课程资源、推动钢琴民族化发展、传承左权民歌文化,最后...  相似文献   

2.
了解民歌在现代城市进程中的现状,分析城镇化民歌产生变化和影响的原因,在未来发展中针对民族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了解民歌在现代城市进程中的现状,分析城镇化民歌产生变化和影响的原因,在未来发展中针对民族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族音乐也即诞生于各个民族生活劳动实践当中,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再加上陕北人淳朴的情感,孕育出一首首动人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当中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一对青年恋人郝增喜与凤英深情相爱,但最终无奈分手的故事。这首歌曲调自由灵活、歌词质朴幽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分析其艺术特色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陕北民歌的特征,传承发扬地方民歌文化。  相似文献   

5.
以羌族的主要聚居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例,对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加以梳理,认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积极发挥阿坝州的先天优势,依托州内高校和博物馆的科研力量,发动羌族学者和广大民众来实现,同时避免商业化炒作和借开发为名的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6.
传统课程教学重视传授知识,而缺乏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文章以《牧童谣》为例,用身体律动多变化组合练习节奏,使学生逐渐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借助图形谱、字母谱、柯尔文手势、手指五线谱等多样手段唱旋律,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从多个角度编创歌曲,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歌曲加入声势、打击乐器、人声等多层伴奏,培养学生的多声部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曾俊华  侯小锋  周莉 《民族学刊》2018,9(5):84-89, 125-126
本文以灾后羌族传统村落汶川县萝卜寨为例探索汶川羌族民间工艺文化的民俗性、工艺特征、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有针对性地对汶川羌族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研究方案:以生产性示范基地的构建来促进其传统工艺的传承、开发利用。从生产性保护实践示范基地的构建, 反思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从消费、传承人、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难题。尽管生产性保护仅仅只能保护非遗的部分元素, 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 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和民众文化自觉以及市场对于高端艺术品的尊重来实现对民族工艺类非遗核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回族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伊斯兰文化后,形成的鲜明特点的回族民俗文化.回族妇女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主角.她们从家庭到社会,用自己的智慧、辛劳和意志、孜孜不倦的追求,一丝不苟地坚守自己民族先民所开辟的一片绿地.传承和发展了回族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9.
白珍 《民族学刊》2015,6(6):68-73, 113-11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们认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在学校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具有区位、人才、政策、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建议通过调动政府、学校、家长、学生及民间力量等路径来实现在羌区学校教育中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广西南宁市文化大院一座古旧的宿舍楼里,我们和壮族著名音乐家范西姆先生进行了一次访谈,话题是少数民族民歌的现状、未来和命运。这是一次艰难的访谈,也是一次珍贵的访谈,或许也将是范西姆面对媒体的最后一次长谈。73岁高龄的范西姆先生2005年中风后,身体活动不自由,语言表达严重受阻。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我们借助书写、提问等方式谈论了民歌的现状及发展。范西姆先生数次艰难但执着地向我们表述着他一如既往的情怀:"我就爱民歌",并将其丰富的著述呈现给我们。他眼含泪光,几度哽咽,反复强调民歌到了一个"要传承,要捍卫,要创新"的关头。  相似文献   

11.
以那坡壮族民歌为代表的壮族文化产品,长期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它的输出受到世人瞩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人们逐渐认识了它的价值。如何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缔造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也在历史与人文的沉淀下因特殊的劳动方式、语言特色和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魅力的湖南民间音乐。湖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当地乃至全国民间音乐工作者一直以来关注的重要议题,而在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对湖南民间音乐文化的新时代发展又有着新的要求。本文将基于湖南重要地理位置湘北洞庭湖区的民间音乐的保护与开发的视角,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对湖南的民间音乐文化如何传承与继续发展的问题作出简要探讨,并提出相关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13.
裕固族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的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固此裕固族的民歌就是流淌在裕固族人身体中的血液,激荡着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4.
泮村灯会有5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时面临着一些保护传承困难的问题.为此,要处理好8对关系,包括:扭转"现代化偏见",修复传统民俗与宗族的关系;明确政府责任,理顺传统民俗与政府的关系;消除认知误区,认清传统民俗各部分内容的关系;超越小农观念,协调传统民俗与外来人口的关系;改革教育体系,平衡主流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关系;转变迷信观念,端正宗族信仰与教育事业的关系;调整运作机制,理清传统民俗与商业力量的关系;深挖民俗内涵,处理传承民俗样式与培育族人品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甘肃天水地区与伏羲女娲信仰相关的神话和灵验传说,力图对口头艺术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深入探讨。文章认为:口头艺术作为表达、维系和强化民间信仰的重要手段,其诸种文体之间在功能和具体语境应用方面存在着协作与互动的关系。就其功能而言,神话是证实和确立相关信仰最初合法性的基础,而此后,灵验传说则在信仰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继续强化着神灵信仰的合法性,而且将遥远的人类始祖或英雄转化为人们身边灵验的地方神灵,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佑护现实生活。从应用来看,不同文体的应用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具体语境,在某个特定场合必然会出现某一特定的文体,其间有着相对稳定的规律。总之,神话和灵验传说之间存在着彼此互动的关系之网,这种关系,既具有维护民间信仰系统的完整的作用,又能够发挥促使信仰传承和延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进步,草苗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特殊的瑰宝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丢失,保护草苗民歌具有深远意义.为了保护草苗民歌,在理论基础的支持下让其更好的传承发展,为了对草苗民歌进行较为具体和深入的研究,并整理出文字材料为草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初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敦煌文化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艺术结晶,是我们一直仰护的传统文化之魂与中华民族之根。针对后疫情时代下敦煌文化艺术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问题,本文采用桌面研究的方法,以敦煌壁画为例,将敦煌壁画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商业,从经济角度对敦煌壁画的文创产品反哺敦煌壁画的保护传承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经济效益反哺文化艺术(敦煌壁画)的构思。并探索在不影响艺术纯粹性的前提下如何使经济效益更好地促进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表明,文化艺术与经济效益是互相成就、彼此包容、互惠互利的关系,经济效益是促进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民间音乐"蝴蝶歌"、"留西啦咧"传承群体中,群体规范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着制约作用;在传承"蝴蝶歌"、"留西啦咧"过程中,群体成员自觉遵守其群体规范,尽可能地适应群体语境,努力把个体行为纳入到群体规范中,以减轻来自群体内部的压力;群体内部的压力往往是无形的,这种无形压力会产生群体内部成员的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9.
所谓饮食习俗是指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属性、食物的种类、制作过程、餐桌上的礼仪,包括节日食品和各种日常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储存、禁忌等内容。饮食习俗是人类民俗事象中最贴近生活的习俗。饮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同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民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学科融合是将两种及以上学科进行融合,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推进学科融合,发挥学科优势,实施协同育人方略是当今课改的基本趋势。我国2022版新课程标准对跨学科融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基于标准对音乐跨学科融合教学方法及模式作出调整和优化。本文将对跨学科融合教学可行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以人音版“多彩的民歌”为例进行教学分析,找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