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消费和投资。消费是城乡居民为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支出,同时也包括政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终点,消费水平直接反映人民的生活水平。投资是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后形成的投资资金。投资主体是企业单位、政府、居民。投资资金主要用于增加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进行技术改造,用于增加学校、医院、文化和体育场所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消费与投资从根本上说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利益。消费是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投资于扩大再生产,投资于公共设施建设,则是为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有利于将来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区制转移模型、离散选择模型等研究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的非线性效应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的非线性效应表征不同:在区制1,基础设施建设、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显著挤入效应,而政府消费和社会保障支出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在区制2,基础设施投资、R&D投资、教育支出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变得不显著,而社会保障支出、政府消费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变大.税收对私人投资也存在非线性影响.预期效应、信誉效应和劳动力市场效应等能够对我国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提供解释,相对而言,预期效应的解释力最强.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者本人和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支出,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近年来江苏城镇居民教育消费支出持续快速增长,一方面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给居民造成了较大的支出压力。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仍有扩大教育消费的需求和空间,但政府作为教育消费的最大受益者,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教育理念、引导合理消费、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1、直接原因——固定资产投资及消费支出膨胀 过量的货币流通引起通货膨胀。过量流通的货币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投资支出膨胀;二是消费支出膨胀。1992~1995年四年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达40~50%,与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极不相称。投资增长过快,迫使银行增加货币投放,同时,也牵动了消费基金的高增长,按经验数据,固定资产投资额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自1998年以来,为了扩大内需,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目标定位是,通过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投资支出,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的增长。增发国债规模1998年为1000亿元,1999年为1100亿元,2000年为1500亿元,2001年为1500亿元,到2001年底累计增发长期建设国债5100亿元。从近几年的实践成果来看,增发国债,增加政府投资支出的积极财政政策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尚不容乐观,政府在宏观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意,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只有让人口众多的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才算小康社会。因此,关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是否实现,关注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是否提高正渐成热点。据罗定市农调队对8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2年罗定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23元,比上年增长3.9%,用于总消费现金支出3706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用于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973元,比上年增加418元,增长16.4%。罗定农民生活消费呈现新的趋势:生活水平步步高,消费亮点闪闪亮。 ——投资建房热浪滚滚。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是广大农民期盼已久的美好心愿,也是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村私人建房装修热再度升温,。2002年罗定农民人均住房现金支出563元,比上年增长28.7%,人均新增住房面积2.59平方米,年末人均住房面积34平方米,居住楼房化程度达77.5%,每户平均住房价值33540元。 ——买车装手机渐成时尚。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加,为方便自己及安心挣钱,选择购买摩托车、安装手机及电话,成为农民生活消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每位家长共同的心愿,也是推动教育消费的主要动力。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威宁县居民家庭用于教育的投资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教育消费与医疗保健消费、交通和通讯消费以及居住消费一起,成为近年来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新消费点。  相似文献   

8.
<正>在分析宏观经济时,人们经常将消费、投资、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是指支出法GDP中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是指资本形成总额,出口是指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然而在实际分析使用中,有些数据用户往往直接使用一些统计指标代替支出法GDP中的支出项目,例如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代替资本形成总额(特别是其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相似文献   

9.
教育问题是近几年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对城镇居民消费调查看,教育消费明显高于同期生活消费的超前现象已存在多年,需引起重视,适当进行必要的教育消费宏观调控实属必要。 一、教育消费快速增加 从对黑龙江七市四县1800户城镇居民家庭调查看,九十年代后居民教育消费支出增幅呈现快速增加势头。调查显示出黑龙江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方面的消费支出由1990年的32.5元增加到1999年240.2元,增加了6.39倍。而同期居民消费性支出仅增加2.71  相似文献   

10.
经济信息     
算算我们的消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19元,在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商品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的份额比重仍居首位。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905元,恩格尔系数达到48.6%,上半年的恩格尔系数为49.8%,突破了保持多年的50%,比上年有所下降,食品消费比例的下降,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去年城镇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1%,副食品支出增长较快,主食基本持平。预测今年有83.38%的消费者家庭将增加对食品类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市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投入,教育消费特别是家庭子女的文化教育消费,在家庭消费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教育支出逐年上升。据2004年天津市城调队进行的城镇居民一次性基本情况调查,城市居民家庭用于子女文化教育方面的支出,与5年前相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投资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分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于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由于消费倾向在短期是稳定的,因而有效需求主要决定于投资引诱。眼1演投资需求作为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扩张会直接引起总需求的膨  相似文献   

13.
正文化消费是人们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欣赏、享受和使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是培育健全人格、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增加与文化强国建设密切关联,本文通过洛阳市城镇居民常年记账资料,分析居民文化消费的特征、问题,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参考依据。一、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1.文化消费支出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洛阳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1220  相似文献   

14.
教育市场 潜力巨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居民储蓄准备用于教育的支出达10%,高于用于购房的支出7%。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曾发布一项调查表明:81%的城市居民认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每对夫妇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家长们将更关注也更有能力投资于子女的教育。启动教育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教育消费供不应求尽管目前我国居民用于吃、穿、住三项支出加起来要占到生活消费总支出的80%左右,但教育消费需求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是由于隐性收入的大量存在,在收入积累率和储蓄积累率之间存在大的差异,造成对家庭教育投入能力的…  相似文献   

15.
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异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于人力而形成,主要包括蕴涵在人身上的各种知识、劳动技能、经验等,投资方式主要有:教育投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医疗保健投资、迁移投资等.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逐渐认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改善自身福利的重要性,加之这些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热情高涨.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括文教娱乐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三类支出)的增长速度都比较快,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由1985年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1.3%增加到2003年的32.61%,年均增长1.59%;而农村居民则由1985年占生活消费支出的8%增加到2003年的24.02%,年均增长1.14%.尽管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增长都较快,但是它们的人力资本投资还是存在不同的地方,下面以1990年以来的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数据为基础,对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于餐饮的消费逐年增加。据抽样调查显示,2002年锡林浩特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265元,比上年纯增1246元。其中用于食品性支出为1984元,同比分别增长31.0%和23.9%。食品消费主要呈现以下两大特点:一是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加大。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三驾马车"的内涵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是指在支出法核算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产品和服务出口。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净流出等于货物和服务的  相似文献   

18.
居民购房应算投资还是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购房支出计入投资还是计入消费,这部分支出对投资率的影响有多大,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住房是由政府和单位出资建设,居民享受的是福利房,建房款作为投资毋庸质疑;但住房改革后,住房货币化了,改善居住条件成为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工业消费品需求旺盛,耐用消费品支出增加。 从商品类别看,总的趋势是“吃”的消费在农村仍是第一位的,但食品消费结构将有所改善;“穿”的消费将稳中有升,消费比例继续提高;“用”的消费中,家庭设备及日常用品购置趋热,文化娱乐投资持续增加。而在工业消费品市场中,农村家电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尤为强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估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993-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模型,对信息消费的恩格尔曲线、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指数对信息消费支出份额的边际影响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对农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总消费支出以及价格水平均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居民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水平变量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边际影响均存在一个极大值水平;价格水平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负效应要大于总消费支出对信息消费支出的正效用,而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中没有表现出这一特征。通过控制价格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可以缩小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