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贸易协议迅速发展,近年来有超过世贸组织的势头,在充分参与多边贸易和双边贸易体系构建过程中,中国如何能游刃有余,从规则被动接受到主动制定规则,需要审时度势,规避矛盾以达成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赵忠秀 《领导文萃》2014,(13):28-29
<正>中国入世十多年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新的时期,即贸易规则重塑的时期。中国过去是个学生,学习市场经济,我们做得很好,考试得了优。但是,现在我们要参与规则制定。美国正在搞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实际上是在美国相对实力下降的情况下在全球层面推广美国的贸易标准。这是一个影响国际经济规则的有效工具,是美国版本的、高标准的贸易规则。一旦成功,美国就可以携这些成果来改造这样一个多边贸易  相似文献   

3.
“纺织品回归”与中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战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贸易歧视与贸易自由化的激烈斗争中,纺织品及服装历来就是一个非常敏感与非常特殊的问题,为各国所特别重视。说它敏感,因为纺织品及服装是世界贸易中生产量最大、消费量最大的一类产品,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说它特殊,是因为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大国的策动下,一直把纺织品及服装游离于原关贸总协定自由贸易体制之外,成为背离国际贸易规则的特殊商品,从而使纺织品出口国的生产与出口受到极大的制约。在广大纺织品出口国的呼吁和努力下,乌拉圭回合终于达成了纺织品回归到自由贸易轨道下的协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平衡增长议题的提出,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和相应的贸易政策制定、调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设定了全新的政治经济环境,为国际贸易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我国未来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贸易争端和摩擦形成机制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全球平衡增长问题需要将理论、实证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寻求新的全球治理结构下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是关贸总协定四十多年历史上范围最广泛的一轮谈判,服务贸易作为谈判议题首次纳入多边贸易会谈。《服务贸易总协定》即将生效,世界范围内的服务贸易将置于一个多边协议框架之下。 服务贸易谈判由美国发起,其谈判目标是:减少或消除国际服务贸易方面的壁垒和扭曲以及实施国民待遇的障碍和开业权方面的限制,建立包括争端解决程序在内的国际准则,服务贸易谈判的结果将作为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的一部分,由各个谈判参加方所接受。我国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多边规则的发展由来已久,现今已成为国际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法律规则。随着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不断发展变化,国际贸易多边规则也呈现出新的特征。我们要坚定地依据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涵来不断的完善多边贸易规则,只有这样,多边贸易规则才能在经济体系中长久不衰。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式成为 WTO 成员国以后,各方面的专家对我国加入 WTO 后所面临的经济、政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影响,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在世贸协议的全部框架中,农业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最敏感,也是影响最明显的问题。随着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加深,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一方面,WTO构建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WTO 规则对政府扶持农业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纪律约束,未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只能  相似文献   

8.
从规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多边贸易体制是一种能使政府摆脱贸易政策下"囚徒困境"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整个世界的福利,但其发展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因此,正视冲突、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及减少贸易保护和国内政治因素干扰,多边贸易体制走出困境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9.
WTO的基本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科学文摘》2000,(10):13-14
贸易自由化 所谓贸易自由化就是各成员方通过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和约束关税,取消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本国市场准入度.  相似文献   

10.
WTO现有多边贸易规则中的保障规则或“安全阀”机制基本上可分为应急保障机制和非应急保障机制两大类。  相似文献   

11.
伍艺 《科学咨询》2024,(1):73-76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贸易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愈发明显。目前,发展并完善数字贸易规则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作为第二大数字贸易大国,更加迫切地需要构建起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贸易规则。本文从贸易博弈视角,对数字贸易规则的发展从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完善国内已有的数字贸易法律法规;二是尝试确立目前缺失的数字贸易规则;三是加快构建数字贸易规则“中式模板”。  相似文献   

12.
安丰明 《管理科学》2005,18(3):61-70
贸易集团的增加和扩张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介绍了Yoram Z. Haftel的研究成果,研究了贸易集团对第三方和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认为贸易集团对非成员国的经济产业具有负面的经济影响.这些受影响的生产商敦促政府采取对抗贸易集团的政治行动,政府相应地拥有几种政策选择,这些政策的吸引力决定于国际国内的激励和压力.Haftel认为向GATT/WTO提起诉讼是有效吸引第三方政府的政策工具,他假设贸易集团的存在、深化和扩展最终将导致多边贸易体系诉讼的增加,并利用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南方共同市场三大重要贸易集团 1948年~2000 年间被诉经历来检验这些假设,使用时间序列截面计算模型.为对应习惯的备选解释,实证分析支持理论构架.  相似文献   

13.
人权同贸易发生关系的历史几乎同人类历史一样久远.最初,贸易凌驾于人权之上,并由此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贸易与人权发生了全面的制度性联系,开创了人权与贸易关系的新纪元.世界贸易体制起着人权保护的功能,从创立到运行'从宗旨、原则到具体协定,都体现出了对人权问题的关注.体现在WTO规则中的原理构成了人权的基石,组织和规则的某些方面允许人权考虑渗透进贸易决策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 自1945年来的第一次。美国解决其最惠贸易争端的途径将面临着另一次选择。今天,华盛顿贸易谈判的焦点已不再是靠多边贸易协商削除世界贸易障碍和减小世界贸易扩张,而是采取单边行动报复的对象及报复的后果。这种观点将变得更加强硬。日本便首当其冲。克林顿总统的新政策是否已开始产生影响,是否又将触发新的残酷的贸易战,导致区域性集团的崩溃,世界贸易的萧条。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以后,各方面的专家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经济、政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影响,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在世贸协议的全部框架中,农业问题对中国来说是最敏感,也是影响最明显的问题.随着入世以后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加深,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将进一步增强.一方面,WTO构建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了农产品贸易的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另一方面由于WTO规则对政府扶持农业的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纪律约束,未来提高国际竞争力只能靠推进技术进步.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农业科技界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玲 《管理科学文摘》2010,(28):261-262
国际贸易中,规则的制定更增加了环保因素,环境的发展,可持续的要求,更需要贸易中创造出更好的软环境,但是存在绿色贸易壁垒,相关的技术和个国家相关的法律约束,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挑战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17.
"保障措施"作为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中的焦点议题,对各成员的经济利益都有较大的影响,也必将对各国的服务贸易及国际服务贸易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的展开及成员方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承诺量的扩张和深化,在服务贸易领域制定保障措施规则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后,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征,与传统的贸易保护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不同以往的特点。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有多边贸易体制的原因也有法制化、制度化的推动。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全世界经济处于冬眠期,新贸易保护主义再一次蠢蠢欲动,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入世后,政府、企业以及公民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政府作为WTO本国贸易体制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最主要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则首当其冲。政府信息公开就是我国政府为履行WTO规则而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一、政府信息公开是履行WTO透明度原则的基本要求WT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具有活力的、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透明度是WTO的主要目标之一,几乎所有的WTO法律文件都规定和贯彻了政府透明度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求政府有关贸易方面的法律制度贯彻透明度与公开性原则。这…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着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实施和美国新农业法的出台,农产品国际贸易一体化和自由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加人WTO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大国,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影响。如何客观地评价这种影响,并及早采取对策,已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回答的问题。一.从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到美国新农业法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关贸总协定(GAN)发起了7轮多边贸易谈判,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得到了有效的遏制,特别是工业制成品方面。发达国家平均关税率已由1948年的40%下降到目前的5%左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