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中国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前进 ,落后或反动文化阻碍社会前进。中国先进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进步文化。高等学校应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基地。  相似文献   

2.
以创新精神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 ,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章认为应认真学习“七一”讲话 ,以创新精神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研究 ,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先进文化建设的意义、科学内涵 ;把握先进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不断创新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关键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  相似文献   

3.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规律,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着人类历史不断前进.而大学历来被认为是闪光的象牙塔,是先进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温床,在大学生中开展文化道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更是集中贯彻我党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4.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又对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民族院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以马克思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把中国先进文化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现代化起步比较晚,不能循序渐进地前进,丧失了正常发展的机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思想的困惑.这对于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抓住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是我们的既定方针,也是我们赶超先进国家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为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不懈努力的历史,是代表先进文化不断向反动腐朽文化作斗争的历史,是教育和组织人民为实现自身的解放和根本利益而艰苦奋斗的历史.我们要认真总结党在坚持"三个代表"方面的得与失,保证党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其所以能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始终同现实生活,同人类所面临的最迫切问题的认识和解决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因此,从根本上说,真正推动哲学前进的,是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日益进步。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迎合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潮流,使自身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社会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在马克思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自然科学已大大地发展了,自然科学中的许多结论已经过时,或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在吸收当代自然科学新成果的基础上才能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三个代表”论,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的根本任务;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代表”论深化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是新时期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目前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作为师范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把它贯彻落实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校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师范教育肩负培养新世纪小学教师的重任,要有责任感和紧迫  相似文献   

10.
也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逻辑地包括了社会主义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文化和谐,这要求我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经济、社会主义和谐政治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1.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3.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4.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传统既是一个民族社会发展的成果和积淀 ,又是该民族持续发展的背景和基础 ,因此 ,对少数民族社会未来发展充任着文化动力和文化制约的双重角色。本文从中国族群民间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生产神话入手 ,探讨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本源与共振 ,以及由共振导致的文化趋合态势 ,进而说明民族文化的开放性吸纳和民族性自强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意识条件 ,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的辉煌同样取决于文化的开放性和自主性的再塑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 5 0年代以后 ,中国军事后勤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其中传统粮台体制向近代粮台体制的转变是中国军事后勤变革的集中表现。曾国藩在创立近代勇营兵制的同时 ,对传统的粮台体制也进行了相应地改造 ,建立了勇营兵制下的近代粮台体制。本文通过考察近代粮台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兴衰历程 ,试图揭示晚清战时后勤体制在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兴”在“意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力求正确地、历史地把握“意境”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厚诗学内涵。“兴”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景交融、不尽之意、形象思维的特征以及佛教中“境”的介入,最终导致“意境”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典型”作为“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为文本”过程的表现,中国当代文学中,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与此同时,典型作为他者的文化形态也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能够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也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20.
"兴"恰好是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最具深远影响和意义的范畴,也是<诗经>的本质.对<诗经>的诠释基本方式就在于"讽诵涵泳","叶韵理论"的应用就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朱熹美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中国古典诠释学美学的创造性转进与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