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问题,经济学界在讨论中有不少发人深思的和有价值的看法,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个问题,我想谈谈国营企业的生产目的,同大家一起研究。一、国营企业的两重性地位国营企业从产权归属来说,从所有制关系来说是名符其实的国营企业。但是从企业经济活动来说,国营并非国家在直接经营,而是单个企业的独立经营。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两重性地位是:一方面,每个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每个国营企业又是各自相对独立经营的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国营企业要下放给企业职工集体经营管理。他们在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依法向国家纳税,税后利润由企业自主支配。劳动者的收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相联系,企业多收劳动者多得。这样一来,这些企业从生产到分配完全与集体经济相同。那么这种经营管理体制上的变革是不是所有制的变更呢?这种企业是不是已由国家所有制变成了集体所有制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营企业下放给企业全体职工集体经营,这种企业就由国营企业变成了集体企业,因此也是所有制的变更。这些企业之所以要由全民所有制退回到集体所有制,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由于这些企业的生产社会化程度不适应全民所有,因此退回到集体所有制是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一种进步措施。我们不赞成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国营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所谓国营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是指本应由国家政府组织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组织中某些管理机构,进行社会工作的某些社会力量为主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行政等各种手段,转向由国营企业为主承担或者由国营企业承担其中相当大一部分,从而扩大了国营企业的承担范围,减少了国营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过去,由于国营企业吃着国家的“大锅饭”,这个问题并不十分明显。近几年来,随着国营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组织的被认定,利改税制度的实行,特别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问题就突出出来了。自1984年以来,国营企业需用的各种生产原材料和燃料较大幅度地提价,企业减利因素增加,使这个问题所引起的矛盾扩大了。许多厂长在呼吁对企业“松绑”的同时,迫切要求改变“工厂办社会"的局面,要求减轻国营企业的社会负担问题。  相似文献   

4.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健全企业经营行为,使企业能够在宏观调控下,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切实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为了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把企业推向市场,国家先后制定了《企业法》和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例、政策和规定。但是,时至今日,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国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还远未得到落实,一些关键人物的任免权、进出口审批权以及投资权等仍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争原料、争市场问题商品经济,既使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客观上也要求企业之间展开竞争。竞争才能给企业、给整个经济带来活力。认为乡镇企业与国营企业争这争那,在很大程度上无非是要保护国营企业的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6.
变对外贸易国家垄断经营制为企业独立经营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内容。本文拟就对外贸易的企业独立经营制的原因、内容、条件和过渡办法作一简要的探讨。 一、国家垄断经营外贸制的主要弊病 外贸的国家垄断经营制是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提出并加以论证和开始实行的。其出发点主要是政治上的需要,而不是经济上的要求。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初,在帝国主义列强武装干涉和严加封锁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列宁提出国家垄断外贸的主张是不难理解的。二次大战后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这种外贸体制,则主要是在斯大林的两个阵营…  相似文献   

7.
论印度的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47年独立后,为发展民族经济,用经济独立巩固已获得的政治独立,印度在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同时,又大力发展国家所有的公营经济,从而形成了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为加强对混合经济的宏观管理,印度在不放弃市场调节机制的同时,又坚持实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从而形成计划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机制。从1951年执行第一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以来,印度已完成了七个五年计划和四个年度计划。40年来,印度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不断调整,逐渐改造,为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提供了某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传统的计划体制,引入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机制。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计划经济如何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课题,有待于理论上继续深入地探索和实践上不断改进。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深入发展,社会主义企业破产倒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了出来,迫切需要探讨和回答。一、社会主义企业破产倒闭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实践看,社会主义企业的破产倒闭是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 1、破产倒闭是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个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应当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国家也应当尊重企业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的盈利按国家规定的分配比例真正留给企业,国家不能截留或平调;企业的亏损(非政策性亏损)也只能自己负担,不能由国家补贴,亏损企业不能“合并”到盈利企业,靠人家的  相似文献   

10.
劳动市场理论阐述的是劳动市场的供求行为、供求均衡等问题。目前许多国家正面临失业及工资膨胀的严重困扰,这一理论及其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注目。本文就劳动市场失衡的原因,介绍了传统凯恩斯主义及契约论者的看法;结合劳动供给的特殊性,阐述了劳动市场调节的有关政策,包括劳动需求的调节政策和劳动供给的调节政策。这些对于我国劳动市场调节政策的选择与制定也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来,国营企业产权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重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趋势与选择是国营企业产权改革,这并非偶然。一、营国企业产权的人格化国营企业的产权,在法律上被赋于经济主体占有企业财产,获得收入的权力。对国营企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对戈尔巴乔夫的目标理解正确的话,那么通过改革将要建立这样一种经济,它具有根本区别于以往旧体制的两种特征。第一,用酷似市场机制的另一种形式取代传统的、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机制。给国营企业提出的生产任务再也不作为义务去完成,它们的产品不需要由中央去分配,它们可以自己去寻找消费者以及必要原料和设备的提供者。大多数国营部门(尽管并不是全部)应当在这一基础上去发挥自己的作用。改革的另一个基本因素——建立由不依赖于国家并采用合作社所有制或私有制形式的企业所组成的国民经济部门。这个独立经营部门的可能活动范围目前尚未确定。国营部门和独立经营部门的企业既相互发生作用又同消费者发生作用。我将使用“改革时期的经济”这一术语,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上述两种因素同时并存并充分发挥作用。许多人认为将这种经济称作为资本主义经济似乎更正确,而我却认为,追求一种市场机制并不能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前提,在程度上甚至低于广泛采用商品货币关系。将统一计划经济看成是发挥社会主义经济职能的一种特殊的、俄国式的和列宁式的方式,可能更正确一些。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活力是多种要素构成的复合体。但不论是就业、经营、激励和技术进步机制,还是经济决策,都是以人为活动主体的经济范畴。因此,要搞好大中企业,增强企业活力开展综合治理,就必须重视和研究活劳动因素在搞好大中企业中的作用. 一、重视劳动者精神因素与激励经营作用,提高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1.劳动者的精神因素具有反作用.劳动者的精神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并在劳动过程中独立存在的其他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经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转变成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经济运行机制必然要实现由单一的计划调节向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转变,这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但也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目标模式应当是一种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其经济运行机制是单一的市场调节机制。究竟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及控制机制是单一的计划机制或单一的市场机制,还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调节机制?两者结合又如何去调节经济运行?这些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方面认真地去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深圳特区市场调节的发展状况特区的经济活动,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深圳从1979年办特区开始,经济活动就采取“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逐步过渡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方针。这五年,随着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调节的内容、范围和比重在逐步扩大。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构成中,国家投  相似文献   

16.
劳动行为规范与否与劳动效率乃至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对于产出和增长来说,重要的不是劳动力数量的供给,而是投入劳动力所付出的实际劳动。在我国的国营企业中,由于劳动行为不规范情况的存在,资金替代劳动而使产出不致减少已经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亦即在劳动行为不规范的前提下,我国企业生产是资金替代型的,经济增长是资金消耗型的。而苛动行为的不规范则是我国国营企业(包括一些城镇集体企业)长期以来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顺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这两种调节机制差异性的考察,以把握这两种调节机制各自的运行机理及其规定性。在此基础上,求得对这两种调节机制的有效配置。一、两种调节机制的差异人们对商品经济的调节始终是作为一个社会过程而存在的。从这一角度看,基本的调节机制是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其余的则是这两种调节机制的亚种或变种。概括地说,市场调节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过程。市场调节机制运行基础有两点:一是参与经  相似文献   

18.
一市场调节机制的缺陷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调节机制是价值规侓自发作用的反映,其调节范围具有不完全性,无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实施全口径的调控。首先,市场调节机制无法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由于市场调节机制的启动是通过价格机制的运行实现的,而在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内,价格机制的影响几乎趋向于零。因此,市场调节机制无法影响国民收入的分配。其次,市场调节机制无力控制重大产业结构的及时调整。由于市场调节机制是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反映,其调节作用从信号变动到行为调整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且在此过程中一般都不得不忍受长时期的痛苦和难以想象的牺牲。因此,每当国家对产业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由具手段的强制性  相似文献   

19.
在商品经济运行中,分配机制有着两方面的调节功能,既可以调节宏观经济范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也可以调节微观经济范围的经济利益和劳动配置。分配的宏观调节就是计划调节,分配的微观调节就是市场调节。分配的计划调节的主要形式是政策性分配,而分配的市场调节的主要形式是经营性分配,这两方面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基础上是可以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的。 一、分配机制的调节属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劳动质量日益成为现代化经济增长的核心或引擎。只要我们用现实的眼光对工业社会的产业革命和经济增长进行条分缕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劳动力在当今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转变,生产劳动逐步成为科学劳动,企业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科技与人才上,整个社会劳动不断智力化。科学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已经反映出现代化生产对人力质量与素质的要求。人力资本理论作为一种盛行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思潮的出现,正是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要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