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大陆投资,其中港澳地区居全球首位。截至1996年11月底,我国已连续三年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举办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外商投资企业在数量上猛增的同时,一些虚假现象也日益显露出来。 一、关于外商假合资骗局问题 所谓假合资,就是指外商采用“空投”或“变相空投”甚至不投的手法,与大陆的一些投资者举办“合资企业”,使中方企业披上合资企业外衣,谋取我国给予合资企业优惠政策下的各项利益。实际上,假合资是损害我国国家利益的一种违法行为。其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李玉 《江海学刊》2007,(2):227-231
董事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决策层,既对股东会负责,又受监察人质询、审查。董事会在公司上层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决定于公司中枢权力的运作模式,主要有董事会主导型、董事与经理联合主导型,也有董事会从属于经理型。北洋时期的股份公司普遍对董事当选的股份资格进行限定,体现了“大股东当政”的原则,即谋求股权与“治权”的相对平衡。不过,随着个人投资领域的扩大,形成了庞大的大股东阶层,也形成了较为复杂的董事交叉网络,一人身兼多家公司董事的现象屡见不鲜,但事实上难以充分或直接履行董事之“治权”。也就是说,不少公司的董事只是大股东在公司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而已。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股权选择行为演变的三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独资已经取代合资成为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向中国直接投资的主导选择。本文以跨国公司进入股权选择行为为研究对象 ,通过建立基于双重视角的三层次分析框架 ,系统分析了影响跨国公司股权选择的因素。本文主要结论为 :在外资管制放松的条件下 ,对于新进入跨国公司 ,独资和控股选择主要由公司战略和技术水平决定 ;对已进入跨国公司 ,独资和控股选择主要由其在东道国经验的积累和战略决定。跨国公司进入的股权选择是一种混合动态选择行为 ,合资与独资在中国仍会长期共存。  相似文献   

4.
公司运行一旦出现僵局,股东权益必然受到损害.公司僵局的成因主要是:公司决策实行多数表决制的负面影响,公司股东人数较少或股权缺乏多元化,股东的利益差别,法律规定的不足.2006年<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僵局的救济措施:滥用权利股东的赔偿责任、强制控股股东收购股权、明确股东间接或直接诉讼的权利、股东有权请求公司司法解散.但<公司法>在解决公司僵局方面过于谨慎.应当细化公司章程,完善公司僵局的预防和应对机制,司法合理介入,直接诉讼解散公司,强制股份置换,拓展纠纷解决方式、增加仲裁和调解.  相似文献   

5.
外资引进过程中的外资控股行为,主要是通过收购国企、投资入股和增资扩股这三种方式进行的。其主要特征是第一,外商对国企进行控股收购和压价收购,从而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外商在投资入股中采用了拖延出资、低价高报等不正当手段来实现控股目的,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第三,外商要求增加注册资本,导致中方股权下降,达到控股目的。凡此种种,均对国有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外资引进中的国有股权管理,实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政府有必要通过政策、法律和行政手段来强化国有股权的管理。宏观上,国有股权的管理应在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政府立法指导下实施。微观上,则表现为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等政府行为的直接介入。  相似文献   

6.
刘莎 《天府新论》1998,(2):17-20
国有控股公司是当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意大利工业复兴公司、英国国家企业局、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日本电报电话股份公司、法国石油研究与生产公司和埃尔夫·阿奎坦股份公司、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GF公司、奥地利工业控股公司等,这些都是本世纪30年代特别是二战以后人们早已熟悉的国有控股公司。国际上这类公司在法律上一般称为“国有控股公司”或“国家持股公司”、“企业集团”,都是国有控股公司的具体形态。中国政府于1993年作出组建国有控股公司的决定。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  相似文献   

7.
一、国有企业具备实行经理控制的条件吗?我们先来分析“经理资本主义”。西方经济学家在研究“公司控制”问题时,依据股票分散程度(用个人或机构的股票持有比例来衡量)划分公司控制的类型。一家公司一定比例(关键控股百分比)以上的股份被个人或某集团拥有,就被认为是所有者控制;在这个比例以下,被认为是经理控制。在早期的研究中,这个比例是20%,现在由于股票更趋分散,该比例降为5%。在国外的一些公司中,由于股票发行极为分散,以至于没有任何个人或集团拥有的股票能够达到关键控股百分比。由此便出现了“权力真空”,使经理…  相似文献   

8.
一、股权投资:近年来外商来华投资的新动向股权投资是指通过出资购买或以合资方式占有企业部分股权、参与企业经营、分享企业利润的投资方式。其特点是投资人可按其投资于企业资本所代表股权的多少分享企业利润,并对企业的经营方针行使表决权。在80年代,外商投资主要是投入货币和实物资本,兴办“三资”企业,主要目的是分享利润。进入9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外商不再兴办企业,而是直接收购我国国有企业,并且要求在该企业中居于主导地位,以达到用部分资本控制企业全部资产的目的。还有的外商利用收购的企业到境外发起成立新的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9.
控制权溢价是指用来购买公司控股股权而支付的超过非控股股权转让价格以上的价格部分,其存在已为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所证实。控股股权交易(协议转让)原则上不需公司有权机关批准,包含控制权溢价在内的转让价格由交易双方商定,对公司和其他股东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控股股权协议转让中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可具体化为调查义务、信息披露义务,以及特定情形下的忠实义务,义务的违反直接导致与控制权溢价归属相关的法律后果。我国应针对控制权溢价存在的事实,对上市公司协议收购中的控股股东课以具体的诚信义务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董事除享有一般公司董事的职权外,还可以经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部门授权而享有许多特殊职权.由于我国缺乏一套完善而高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来规范董事的经营行为,导致国有控股公司董事的经营权畸形扩张,国有资产低效运行甚至大量流失.为此,应当从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等方面来建立和完善董事经营责任追究机制,通过公司内部追究和外部追究等方式,把对董事违法失职行为的追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公司董事权是公司董事基于法律、公司章程的规定和委任合同的约定而享有的受托处理公司事务的各种权利或权力 ,公司与董事的委任契约是公司董事权产生的必要条件。公司董事权是一种对内权 ,其权源为法律规定和股东 (会 )的授权。董事权的行使具有不可替代性 ,同时受董事义务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在控制了样本选择偏差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绩效与股权激励呈现正相关关系;民营控股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但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这种效果并不显著;与股票激励相比,期权激励更能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张梅 《东南学术》2013,(3):88-98
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正逐步迈进全流通时代,如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抑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目前研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发现:(1)随着独立董事比例的增高,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将显著降低;(2)随着独立董事中具有会计背景的人数的增多,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将显著降低;(3)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具有政治背景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代理成本并没有显著的降低,考虑到公司终极控制人的影响,检验结果也表明具有政治背景的独立董事对抑制控股股东代理成本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4)具有政治背景的独立董事能显著增加企业价值,这种作用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尤为明显。可见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着监督和平衡的重要作用,但独立董事制度仍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4.
自从19世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公司所有者和管理者职能第一次分离以来,人们就一直在探讨如何促使管理者对股东负责的问题。美国通过立法,使股东拥有最终控制和监督权来监督管理者,具体措施是通过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使股东具有选举、罢免和监督董事的权力。同时把董事作为信托义务关系的一方,使其代表股东行使选举、罢免和监督管理者的权力。董事会的主要作用是为维护股东的利益而监督管理层的活动。从法律意义上讲,董事负有两个责任:谨慎和忠诚。谨慎指董事在制定决策时必须保持应有的勤勉。当问题出现时,他必须尽可能地获取有关信…  相似文献   

15.
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是重要组成部分。现行独立董事制度下,独立董事的实际权力与法律权力差异较大,导致独立董事权责严重不对等。当前国有上市公司中,具有科研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较高,而参与实际决策的话语权和监督权较弱。文章利用2005—2020年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个人特征和决策参与数据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背景和实际职责定位受企业治理文化和治理结构的影响,股权集中度和管理权集中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文章认为,现行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需进行本土化改革,明确区分不同类型独立董事的职责范围,使决议问责型和战略顾问型独立董事各司其职,同时针对国有企业类型结构进行灵活的制度抉择。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实现全流通,控股股东频繁争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且在接管事件中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演变为对上市公司和股票价格的双重控制,从而有可能获取更多私人收益.对于控股股东"隧道行为"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可以从接管溢价收益、操纵股份收益和经营期间的转移收益三方面进行测度.规范控股股东的接管行为,需要完善所有权结构、法律、法规、媒体监督、产品市场竞争等要素.  相似文献   

17.
张晓璐 《南方论刊》2022,(5):52-53+69
随着代表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我国的大规模发展孕育,而对于这一新兴力量的监管模式必然是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论文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理论考察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提出要制定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主体和强化央行在监管体系的作用等建议,优化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进而防控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8.
董事权力、义务、责任源于董事在公司中处于高层的法律地位。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探讨了中外几个典型国家有关董事义务的公司立法,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相关公司立法的不足,并提出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叶敏 《兰州学刊》2009,(11):152-155
公司重组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涉及到控制权的转让,即对公司资源和相关权力的再分配。由于控制权转让交易的复杂性、重要性和终结性,这类交易对公司和利益相关人的影响是重大的。在多重利益冲突中,为了保护公司及少数股东、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控制人的法律监管,建议完善《公司法》、《证券法》中的相关制度,包括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董事忠实义务、控制权转让交易审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企业,虽然都属于外商投资企业,但从法理上看,却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是一种股权式责任有限公司,它由投资各方商定并在合同中严格明确各方出资比例,按规定外商投资比例不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25%。 合资者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用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或其他物料、工业产权(包括商标、专利等)、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等折价作为投资。这种企业具有法人地位。 中外合作企业则是一种契约式的合营企业。它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