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作为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九五”时期,正处于世纪之交、体制之交,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担子十分繁重。加强对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于顺利完成“九五”计划,努力实现黑龙江省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转换进程──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双碑村经济起飞看转型期工农业协调发展姜凌,郑晓幸,傅泽平当代中国农村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一转型期间,我们应以...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陈荣富我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保证我国的社会转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减少转型过程的痛...  相似文献   

4.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伟大创举李克社会主义经济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问题,自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起到苏联解体时止,就一直没有解决。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四大”,决定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马启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逐步开始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整体性过渡和转型。随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这种转型的速度和规模将进...  相似文献   

6.
试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克 《天府新论》1997,(6):38-4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事管理体制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抓住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与市场经济体制同频共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的目标。一、材生桥的观念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奋斗目标,我国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党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前一个转变的根本要求是深…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念变革王玉我国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其价值观念也必然要发生重大变革。那么,价值观念变革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由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是否意味...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科学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吴旭霞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并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简言之,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  相似文献   

9.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常用“产、供、销”来概括企业生产经营的要素和组织过程。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应该让这种排序颠倒,由“销、供、产”的排序取代! 以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十四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实现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的宏伟目标,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这种转变,标志着一个旧的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张梓太一、市场经济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铁轨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发生重大的影响,经济建设与环境保...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转变与改革,强烈冲击着高等教育的现行制度。教育体制与经济体制是互为对应的。教育受经济的制约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制的模式是政府计划型、资源配给型,其特点是自上而下、整体划一和相对静止迟缓的超稳定状态。学校层次的规格、招生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改革成败的比较,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改革中,必须解决好“抓住经济改革本质”等5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试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王俊西北政法学院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开始了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建立...  相似文献   

14.
粗放、集约及其衡量──应准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武建奇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一经提出,与经济增...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有制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赵志浩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非常深刻地触及现行的经济、政治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而且极其广泛地影响社会各个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  相似文献   

1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新旧经济体制更替,必须加快经济立法,这是当务之急。 1.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及其行为规范,急需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企业要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人和直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对农业产业化认识多种多样,观点不一,但从农业产业化对促进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农村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来看,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中介组织为依托,以社会化服务为手段,以广大农户为基础,依据平均利润的组织...  相似文献   

18.
论金融业实现“两个转变”的途径选择张仁明,尹忠祚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它为世纪之交乃至下世纪初我国宏观经...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科学的宏观调控始终是关系资源配置能否最终达到整体优化,国民经济能否持续高效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而“时滞”则是困扰宏观调控有效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及早引起对宏观调控“时滞”问题的注意,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与不利影响,进而探索必要的对策措施,对于我们尽快熟悉和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规律,提高宏观调控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更新观念,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做好质量工作,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市场经济的运行法则决定了企业质量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都由国家、行业或地方主管部门控制,企业只是一个被动的产品生产者,因此缺乏市场观念、质量观念、用户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企业直接面向市场,面对用户。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把质量问题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用户由“饥不择食”变为“货比三家”,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