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英汉人生概念隐喻既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和相似性,也具有差异性。它们都呈系统性,都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人生这个抽象概念,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概念隐喻网络体系。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也体现了语言的系统性。人生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系统性和文化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隐喻。  相似文献   

2.
对11部莎剧中"人生"隐喻的研究发现,常规隐喻与新奇隐喻构成规约化程度从高至低的连续体。莎剧对"人生"在精神方面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显著拓展,而对位移类隐喻的创新较少。莎剧通过扩展、细化、质疑、混合、泛化等方式在常规隐喻的基础上创造新奇隐喻,并在语言层面利用明喻、暗喻等显性修辞手段体现概念隐喻的作用。发掘莎剧中隐喻的创新方式,对深入认识莎剧的语言艺术及思想内涵,探寻概念隐喻在人类认知及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本文将从概念隐喻理论简述,概念隐喻的四个基本要素,概念隐喻和认知语言学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来对概念隐喻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概念隐喻理论与汉文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当今西方语言学界占统治地位的雷柯夫“概念隐喻理论”的一些主要观点 ,并对基本的隐喻类型给出汉语的例证。这一理论对研究汉民族的文化、语言和认知模式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5.
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英汉语在“喜、怒、哀、惧”的概念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语中共通的概念隐喻都源于身体体验,而英汉概念隐喻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的差异性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文化价值、哲学观和医学观等方面对这些差异作出了阐释,提出促进跨文化隐喻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了论述:目前国内外隐喻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概念隐喻的本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中英概念隐喻的跨文化研究以及中英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等,我们发现:英汉概念隐喻既有相同性,也有半相同性,又有完全不同性.  相似文献   

7.
隐喻性表达的普遍性,证明隐喻在语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显示了隐喻性表达是语言能力的重要构成。就此而言,隐喻能力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保证,而隐喻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习者对基本概念隐喻及其相应的概念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是使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隐喻已经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最新发展成果,概念整合理论同样可以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Charteris-Black提出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主要是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分析工具,忽视宏观语境,无法解释新奇隐喻,然而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弥补这些缺点。提倡建立以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的连贯的全面的批评隐喻分析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的翻译也应以认知为取向。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在明确隐喻翻译实质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翻译中应把握两大关键问题即转换喻体意象和保留隐喻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认知反应一致。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及其认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具有普遍性、系统性、认知性,隐喻通过将源域的图示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来理解目标域。概含隐喻分为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隐喻三类。概念隐喻具有帮助人们理解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介绍了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方位、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翻译理论对拟人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学范畴,从语言形式和文体层面进行静态的比较,忽略了隐喻的认知性质。概念隐喻理论从隐喻的认知性质出发,打破了传统隐喻翻译研究的局限,为拟人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用一个事物理解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方式。隐喻是通过认知主体的思维在两个认知域或概念之间建立认知联系。隐喻解释涉及理论很多,通过Lakoff“概念隐喻”理论,结合汉语实例对隐喻认知功能进行一个侧面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隐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与网络语言的意义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在网络语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网络语言意义变异的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隐喻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有着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拟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的角度看,拟人也是一种隐喻。拟人隐喻的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往往是将人的各种属性如动机、特性、活动等等映射到客体上,使之人格化。因此,拟人隐喻表现为赋予各种"物"以人的言行和思想情感,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与隐喻一样,拟人已超越了词汇、句子层面的修饰功能,成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在重塑人类经验重构社会现实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拟人在英汉语言中应用的对比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拟人的理解,而且也拓宽了隐喻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爱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情感。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该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文化人类学来探讨中英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并进一步阐述产生异同之处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隐喻概念系统内部的纵向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研究隐喻概念系统内部的纵向联系 ,主要分析了隐喻系统内上下层隐喻之间的关系 ,以及在隐喻系统形成的过程中 ,上下层隐喻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结果发现 ,下层隐喻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使用上层隐喻 ;上层隐喻是下层隐喻形成的基础 ,而下层隐喻形成后 ,会反过来影响上层隐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研究对于语言系统性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以Life的概念隐喻为例,从概念隐喻与其隐喻表达之间的系统性、相同目标域的概念隐喻之间的系统性以及相同源域的概念隐喻之间的系统性3方面探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语言修辞手段之一,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从隐喻入手学习英语词汇,有益于突破传统英语词汇教学的弊端,提高学生的隐喻性思维能力。该文介绍了概念隐喻的含义,隐喻在英语词汇中的作用以及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为英语词汇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修辞学、哲学和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均未对隐喻的内涵范围、表现形式、以及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展开科学系统的界定和研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认识语言学将语言的隐喻表达看作人类共有的概念隐喻体系的外在表征。认知视域的概念隐喻理论引导人们将隐喻理解为人类将身体经验所获取的认知向未知抽象领域的映射。人类通过隐喻映射来认知未知的、为身体经验所不能感触的抽象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