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正能量”文化内涵与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能量"文化,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主流意识、正确审美观,倡导以人民为价值中心的、深受广大人民欢迎的具有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的精神产品的总和。一般表现为格调健康、情趣美好、振奋精神、发人深省、催人向上的文化特质。"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正能量"文化,其内涵一是以中国先进文化为旗帜,一是以传统和谐文化为灵魂。在这两大基本点之下又各有四大构成元素:即英雄主义情结、奉献主义胸襟、理想主义色彩、实现复兴信念;以及和合主义思想、集体主义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民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论,何为新中华民族主义、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内在价值诉求、新中华民族主义的实现道路是其基本内容。这一思想的提出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精神的振兴,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伦理思想的根本原则和最高道德规范。对孔子《论语》中仁学思想的剖析主要是探索孔子仁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仁学思想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孔子从“孝悌”的自然亲情出发,以推己及人为方法,进而把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突出强调了仁的爱人精神。  相似文献   

4.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学"是孔子思想的精髓,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复礼"是"仁学思想"的践行标志;"孝悌"是"仁学思想"的心理基础;"人格"是"仁学思想"的精神动力,它们共同建构起孔子"仁学"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仁学"思想体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精华部分对于当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管理主义到服务主义:公共行政理论基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念国 《江汉论坛》2005,2(6):77-80
公共行政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阶段和新公共管理阶段,现在又向新公共服务阶段演进。传统公共行政以古典管理主义为理论基础,新公共管理以新管理主义为理论基础。当代公共行政以新公共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其理论基础是服务主义。  相似文献   

6.
孟子继承并发挥了孔子仁学德治及西周以来的民本思想.以民贵君轻、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为核心的系统的仁民安民、平治天下的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德治思想的极大超越,在儒家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具突破性意义.孟子的民本仁政说与现代民主既有本质上相悖的内涵又有许多相通的精神,经剔除糟粕、扬弃改造,其对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具启迪与警示意义,也终将显示出其对孔子德治思想之超越.  相似文献   

7.
仁学经典思想的逻辑发展及其演绎的道德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仁学经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学伦理思想的核心,是由孔子创建的;经由孟子、董仲舒、二程、朱熹和王阳明的传承和创造,合乎逻辑地发展成为一种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的伦理思想体系和道德传统体系,也合乎逻辑地演绎为典型的道德悖论。这使得它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人格的培育具有善恶同生同在自相矛盾的"双重作用"。因此,今天传承仁学经典思想及由其培育的民族精神,在总体思路上需要具有"悖论意识",运用"悖论方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之下,实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8.
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王佃利,刘宗贤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所以又称之为仁学。仁学的建构与形成,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仁学思想的价值导向,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社会倾向性。本文拟对孔子仁学的社会伦理导向作一分析,以说明孔子仁学价值体...  相似文献   

9.
陈来是当代中国哲学界、儒学界的重要哲学史家和哲学家。他的学术集中在对根源期和发展期的儒学研究上,他的思想集中在儒家文化观及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的创新上。《古代宗教与伦理》等书研究了儒家思想的根源,认为礼乐文化是儒家思想生成的直接基础和源泉。《朱熹哲学研究》《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两部经典之作,代表了当代宋明儒学研究的两重境界;《诠释与重建——王船山哲学的精神》让船山思想重归道学正统,破除了启蒙思潮说所投射的一些虚假影像。陈来的儒家儒学文化观比较丰富,是其从事儒学研究及其思想创新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仁学本体论》等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作,陈来由此构建了以仁学本体论为核心的价值儒学新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略论传统儒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秀海 《东岳论丛》2002,23(4):101-103
传统儒学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其仁学强调“爱人” ,重视“修身” ,注意到人自身的价值 ,肯定人的能动作用 ,强调身体力行 ,以仁为乐 ;其所追求的普遍的和谐 ;其所主张的以义驭利的价值观 ;其“内圣外王”之道和“格物致知”的思想 ;等等 ,其所体现和折射出来的重德精神、“民为邦本”思想、爱国主义、求实精神、阳刚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 ,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征。对这份丰富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 ,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重要的现代价值.当代社会的人性危机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将孔子仁学思想中的文化精髓继承、转化,在国人中形成共识并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必将为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精神重建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仁”字探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名春 《中国学术》2001,3(4):123-139
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是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学,“仁”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仁”字的本字为何?后来又有了些什么发展变化?这对探讨“仁”字的本义,从而加深对孔、孟思想本质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以新出的简帛材料为突破口,对文献的记载和时贤的新说做一系统的清理,  相似文献   

13.
传统与现代之间:徐复观的忧患与两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复观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且富有极具特色的思想内涵。他一方面以传统主义卫道,另一方面又以自由主义论政。两种价值取向决定着他的思想探索既是痛苦的,又不免是矛盾的。他试图通过复兴传统儒学打开现代中国民主自由的大门,但其文化主张之本身又深在地妨碍了民主政治的真正开出。这样一种两难的思想进路充分说明了现代新儒学的道德理想主义很难落实于社会变革的实际,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和主义是人类政治思想史中一个古老的伟大传统。通过对古典共和主义的思想纲领的历史梳理与逻辑归纳可知,古典共和主义的核心理念在于其“混合均衡政体”思想。与从古典共和主义到现代共和主义嬗变的紧密联系的四大价值取向是从贵族共和到民主共和;从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从美德共和到制度共和;从混合均衡到分权制衡。这种转变是和基于个人权利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吴灿新 《学术研究》2004,(12):86-89
孔子思想的伦理精神, 主要是其仁爱主义、中和主义、尚义主义和等级主义精神。在这些伦理精神中, 既有精华, 又有糟粕。因此, 它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就具有鲜明的两重性。我们只有区分其精华与糟粕, 汲取、改造其精华, 才能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而更好地发挥孔子伦理精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仁学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起始于人类普通的道德情感,并作用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因此,仁学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精神瑰宝,也是克服当代人类发展过程中种种弊端的重要思想资源.孔子的仁学以其开放、自由的特质确保了与不同文化进行对话的可能性,从而以一种兼容并蓄,融通和合的姿态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仁学,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未来和谐、共荣的景象,这也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孔门儒学的核心内容是仁学 ,仁学的精髓是体现于其中的主体精神。本文试就孔子仁学主体性的形成、层次 ,哲学基础和综合特质作一番探讨 ,以期为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提供一些合理性资源。一  孔子的仁学起源于周礼 ,是从春秋新时代精神出发 ,通过对体现于周礼中的人文精神的阐发和提炼而创立。要说明孔子仁学的进步性质 ,首先要说明礼的内容、性质和作用。礼渊源于远古时期定居的农业部落生活的风尚和习惯 ,这些风尚和习惯在时间中的延续就逐渐固定为民俗与传统 ,礼便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成文的规范和习惯法。它是道德与法律制度尚未分…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仁学的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家国一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公精神、修齐治平的奋斗精神是其最基本的内容,它集中反映了仁学所特有的对人生、社会和政治道德理想追求的内涵,凸显了道德理想主义的精神特质。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是历史的凝聚与沉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在金钱销蛀理想、迷信颠覆信仰的当下,赓续孔子仁学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发掘其引领社会生活的精神价值,可以矫正与重树当代社会的理想信仰,为民族复兴的大业提供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儒家仁学是基于血亲共同体和人的反省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哲学意义和浓厚伦理色彩的价值学说,旨在开显人的爱心、伦理责任并建立文明秩序.传统仁学的等差之爱是第一位的,平等次之,而自由主要是道德的自主和自律.今天,我们要继承并创新仁学,关键在于彰显孔子以“仁”启示人、提升人的思想旨趣,修正并拓展传统仁学的致思理路,对爱与平等给予同样重视,尊重并吸取西方自由学说的合理性.如此,仁学方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合理分化及民众的平等要求,并为促进人类之爱和全球正义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蒋国保 《学术界》2002,(1):196-204
本文重在探讨方东美关于复兴中国哲学精神的设想。本文首先分析了方东美从“形而上的途径”研究中国哲学 ,从而把中国哲学界定为“既超越又内在之形上学” ;然后分析他依据这一界定 ,将四大精神传统 (原始儒学、原始道学、中国大乘佛学、宋明新儒学 )交融与会通处视为中国哲学的最高精神成就 ,进而以这四大精神传统的传承为主线将四千多年的中国哲学发展史确定为由高潮走向低潮、最终在清代中叶导致死亡的历史 ;最后就他所设计的“人与世界在理想文化中的蓝图”作具体分析 ,以揭示他关于在现代复兴中国哲学精神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