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体诗是一种比较难学的文学形式。写旧体诗除了要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外,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修辞方法和格律知识。旧体诗从唐代开始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唐代之前的诗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之后的诗称之为近体诗,但不包括近代的诗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古体诗只求押韵,不受其它格律限制,如骚体、乐府、歌行、古风等均如是。而近体诗则除了要押韵外,还讲究其它格律,较之古体诗更为规范,更富有音乐性。近体诗的格律萌芽于南朝齐梁时期,形成于唐代。它分为绝句(五绝、七绝)、律诗(五律、七律和排律)两种形式。绝句每首限定四句,…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作为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创造了半格诗这一新的诗体,融合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格律规范于一体。就字数而言,半格诗不受字数限制,多用12句、16句、20句等句数类型;就平仄而言,合律诗句和不合律诗句同时存在且比重大致持平,多用粘对律和拗救;就用韵而言,其韵式分为一韵到底、邻韵互押和中途换韵三种,平声韵部使用频率较高;就对仗而言,主要分为律诗的工对、古体诗的对仗和无对仗等三种类型。其规制介于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别具一格,"似古非古,似律非律",为古典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徐远水 《老友》2013,(10):49-49
齐梁时代,音韵学家发现了"四声",作诗开始讲究平仄。到了唐代,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这就是所谓的"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或"古风";唐以后的诗,尽管是五言、七言的四句或八句,如果不合格律,仍然只能称古体诗或杂诗。格律诗有这样一些特点:①每首四联八句。五字一  相似文献   

4.
陈继儒是明末小品文大家,他著作丰富,诗、词、文俱佳。他的六言绝句在节奏韵律、对仗、押韵形式、意境等方面都有独创性。陈继儒综合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特点,创造了自己的六绝节奏形式。陈继儒的六言诗采用全对仗、全不对仗、前两句对仗三种形式;押韵形式有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而以首句不入韵为主;意境富有情韵;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由于这些特色,他的六绝可以称为"眉公体"。  相似文献   

5.
律诗的特点     
《新天地》2008,(7)
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是依照古代诗歌规律来写的,没有一定的标准,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如“我们一起床就做早操”,“你愿意去就去”等,一般的语法书上把类似于这样的句子叫紧缩句,而我们把这类句子归入了单句中,并称之为紧缩谓语句。紧缩谓语句是以单句的形式表达复句意义关系的一种句子。从结构上看,它只有一个主语,谓语虽然明显是两部分,可是其结合得很紧(称之为紧缩短语)且陈述句首主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紧缩句,从结构来说,它是单句的形式,如:前后分句只出现一个主语,后一分句没有主语;至少有两个谓语合并为一个整体,中间没有语言停顿,书面上也不用标点符号隔开;一般有关联词语联结两个谓语等。但是,从意义来说,它却育着复句的内容,如:表示假设、条件、转折、因果等关系。对于紧缩句,可以概括地说,这是复句的特殊现象,用单句的形式表示复句的内容,是复句的紧缩。不过,概括的认识毕竟只是概括的认识,有若干问题还需进一步分忻研究,其中之一便是紧缩句与单句的复杂谓语的区别和辨认的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句看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明代江西诗人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入声韵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近体诗分为七部。近体诗入声韵混押较少,古体诗较多。古体诗中入声韵相混涉及面广,覆盖到了各摄入声韵。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高速度、节奏很快,就要求提高语言交际的效率。这就是说,要求语言采用最经济的手段——用最少的语素来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佳的社会交际效能。作为语言中最敏感的因素:词汇,为了适应交际的要求,就相应地产生了一种新的词语形式——“缩略语”。“缩略语”是世界上许多语言共同具有的现象。本文准备仅就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缩略语”的构成,及其规范问题进行论述。 现代汉语词汇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不断地丰富。其中一些新的词语,是采用对一些固定词组,或经常组合在一起的词语不断地凝结,紧缩的方式形成的。“缩略语”在现代汉语中人们一般称之为“简缩词”。“简缩词”的出现,对语言表达的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0.
紧缩句是汉语中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句式。论述了什么是紧缩句以及它的类型、多重形式、与连谓句的区别、语法功能等。提出了紧缩句是和单句、复句并列的一种特殊句子。  相似文献   

11.
旧体诗就是今人用唐代及其以前的诗歌形式来写的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究声律对偶的近体诗滥觞于南北朝的齐、梁时代。至初唐,近体诗的声律趋于成熟、定型和完备。写作旧体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应师承高古学唐诗,但是更要学习唐人既讲声律、又不惟声律的那样一种自由解放的艺术精神。谐或不谐声律,皆以自然随性不刻意为好,切勿因之而束缚了自己的创作灵性,影响了情志的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2.
词一般是由长短句组成的,而且篇幅一般比近体诗要长,平仄组合亦比近体诗复杂,但是仍然有规律可寻。词虽很难讲是由近体诗发展来的,但近体诗平仄的交错律在词中仍得到保持,对粘律仍继续使用,升降律又有了新的发展。交错律、对粘律、升降律这三者的综合运用,就形成了词平仄组合规律。它在继承了诗的平仄组合法则上又有了发展。(一) 交错律的保持近体诗是以律句为主的,它的节奏,一般来讲,是以每两个音节(即两个字)作为节奏单位的(节奏点发生变化的除外)。近体诗也有拗句,它的节奏虽与律句基本相同,但在平仄安排上与律句不同。词中仍较多地使用近体诗的律句,同时也使用近体诗  相似文献   

13.
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是我国古典近体诗歌的基本要求,也是形成诗歌语言“整饬”特点的重要原因。从意义节奏和韵律节奏的对称、句式特点以及虚词使用等语言的三个方面对孟浩然199首近体诗进行穷尽性研究,发现孟涪然近体诗在语言形式上并不完全呈现“整饬”的特点,而是“整饬”之中蕴含着“疏淡”之羡,从而证明固定句数和字数,讲求押韵和平仄并不是形成近体诗歌语言特点的全部依据,意义节奏与韵律节奏的对称、句式特点以及虚词使用情况也是形成诗歌语言特点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的歧义结构及其分化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就某一种语言来说,语言形式总是有限的,而意义内容则是无穷无尽、千变万化的。以有限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无穷无尽的语义内容,必然会出现“一形多义”的现象。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语言里都客观地存在着歧义结构。就汉语而言,由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词的序列和虚词的使用都有较大的灵活性,造成汉语句法结构成分之间的组合常靠“意合”连缀,因此,汉语的歧义结构的产生具有更大的可能性。当“一形多义”的现象出现在动态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15.
近体诗是指唐朝以后诗人们用严格的格律写的诗,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近体诗的格律主要表现在用韵、对仗和平仄调配上,其中尤以平仄规则为重要.为了邦助同志们掌握平仄格式,本文以七言律诗为例,介绍一种简便的记忆方法.我们知道,近体诗的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着的,有四种交替形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虞集古体诗、词、赋等的用韵和近体诗的用韵做穷尽式的考察分析,我们发现;;虞集古体诗、词、赋等可分为18部,和宋代诗词人用的基本相同,与《中原音韵》有别;;近体诗基本上按传统的“诗韵”写作,但其中有与古体诗各部之间通押相似的借、出韵关系,也有些近体诗不符合“诗韵”规定,而是对实际语音及方音特点的流露。虞集虽然是名儒显宦,近代诗用韵也受到实际语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代古体诗所使用的句法手段和句法结构跟散文基本上没有什么两样,不过为了适应修辞的特殊需要,对各种句法形式的实际选择和运用所表现出的倾向性却明显不同于散文,同时和近体诗相比也有自己的突出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都十分广泛地应用“否定”,因为它是人们在日常表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丹麦著名语言学家欧·叶斯伯森曾把句子分成肯定、否定、疑问三种类型。由此可见否定句是一种很重要的句类。在英语中,除全部否定形式外,几种常见的特殊否定形式在学习中很难掌握。因此了解一些有关知识对人们理解句意,解决翻译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本文试图对英语中的几种特殊否定形式,其中包括部分否定、双重否定、转移否定、半否定、内在否定以及虚拟否定等,加以浅析,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诗词作为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它的语法结构必须基本遵循民族语言的共同规律。但诗词语法又有不同于散文的特点,因为诗词的语言要更加精炼,要受到格律的限制,它不如散文那样自由,许多时候不能不在一般语法规律的制约下,依格律的需要而加以省减、变化。词跟诗,特别是近体诗,格律上有许多共同的特点,语法也大体相同。然而近体诗每句字数固定不变,不是五字句便是七字句。词则由一字句到十一字句均有,一个较复杂的句子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日常语言交际中,总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例如:甲: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要下苦功.上例就是一个表达肯定意思的句子.有时为了某种表达需要,肯定的语意可以通过两次否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例如:乙: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同是表达肯定语意的句子,但由于乙例用了两个否定副词“非”和“不”,表达效果明显地不同:乙例的语气要重一些,强调一些,说明只有狠下苦功才能学好语言.我们称这种通过两次否定来表达一种肯定语意的句子为双重否定句(以下简称为“双否句”),“双否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没有(无)(……)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