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艺术的理解离不开它特定的文化与思想语境.对艺术语境化的理解也使得重提“什么是艺术”之问成为必须.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给艺术的定义和分类提出了挑战,一个崭新的概念——“类艺术”应运而生.作为新近出现的艺术术语,“类艺术”与人文学密切相关.价值是人文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事关人类利益.面对价值,人文学采取的方式是分析研究,而艺术则是揭示价值.艺术人文学认为,一件艺术品包含四个紧密结合的维度,即FPCS模式:艺术形式、观者介入、内容和主题,没有揭示某种价值,形式与内容没有合一的艺术品就是“类艺术”.“类艺术”概念的出现进一步落实了艺术人文学,凸显了价值在艺术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无疑,基于价值的艺术人文学对剖析当代文艺和“中国艺术人文学”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屈文凤 《理论界》2008,(10):120-121
“什么是艺术”这是一个哲学的提问方式。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最后从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原始礼仪艺术的符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可将原始艺术分为自然艺术和礼仪艺术。前者是先民个体生存技艺的精湛化,具有个性自由的原创性,后者反映了原始族群的意识,与巫术礼仪相配合。原始自然艺术的发生是遗传结构和社会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艺术形象的符号化过程中,自然艺术与礼仪艺术逐渐分化。礼仪艺术在图像的层面上,经历了抽象化的符号过程;在指示的层面上,经历了规定性的符号过程;在象征的层面上,经历了选择性的符号过程。礼仪艺术的成长,内在地是由自然艺术而来的,它完成了从图像符号到指示符号再到象征符号的演进,逐渐远离了最初的模拟写实的对象,而完全归属于一个文化的解释系统。中国原始礼仪艺术的符号系统体现了分离转换、象征图解、交换沟通、巫技掌控、整合建构等五大功能。  相似文献   

4.
赵毅衡 《江西社会科学》2022,(10):86-94+207+2
美学这个称呼指的是艺术哲学,而符号是研究意义的学问,因此,符号美学目标是从文本的形式特征讨论艺术意义。艺术产业是当今社会文化的重要趋势,“泛艺术化”现象使这个趋势发展愈加迅速而复杂,它成了符号美学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应用符号美学的分析方式,就必须首先对当今的艺术产业作出分节,整个艺术产业可以被分成四个圈层,简单的说法就是“专业艺术”“群众艺术”“环境艺术”以及“商品艺术”。它们都是艺术与产业经济的不同结合方式,但相互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必须仔细辨明。  相似文献   

5.
谷鹏飞 《学术月刊》2023,(6):150-159
AI艺术作为一种由人工智能遵照算法程序而创造出的全新艺术形态,在“作者”的意识与创作意图、“作品”的创造性与创造本质、“理解”的语言与意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与人类艺术不同的阐释学特征。大体来讲,AI艺术的“作者”意识是一种拟人脑意识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它使得“作者”创作的“机心”趋同于“文心”,并萌生与“文心”相应的创作“意图”。AI艺术的“作品”创造性是智能程序基于原始素材与目标意图的比较修正而实现“藏艺于器”“藏礼于器”的表征,它基于信息的渲染匹配与设定目标的不完全吻合性而创造出出乎意料的形式与内容。AI艺术“理解”中的语言与意义,则潜在于算法系统的三重生成逻辑中,即对算法“指令”作“说明”、对语言“程序”作“解释”、对AI艺术一切内在要素作基于“说明”之上的“解释”。AI艺术的意义总体上源于一种客观化的主观阐释,其意义诞生于对语言符码的“指令说明—程序解释—意义赋予”循环阐释,并与人类如何在全新生存语境下重新定义经典艺术的相关概念攸关。  相似文献   

6.
意境的“语象符号”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象符号,是以语言为材料,而负载感性信息的符号.语象符号,包括音象符号、字象符号、句象符号和义象符号,是营造中国艺术意境,特别是诗境、词境、曲境、赋境、文境和书境的主要媒介.下面我们就从音象符号、字象符号和句象符号的结构层面,逐一阐释“意境”在这些结构层面上的审美内涵.首先,从音象符号角度,阐释艺术意境.“音”来源于“声”.声分三类,一是自然声,二是器声,三是人声.其中人声是语言的原型,也是构成音象符号的基本材料.在前语言阶  相似文献   

7.
章辉 《甘肃社会科学》2012,(4):43-46,54
分析美学是当代英美学界的主流美学思潮,其主要关注的问题为艺术定义、艺术本体论、审美性质与审美经验、意义与解释、艺术与知识、艺术价值以及环境美学、部门艺术美学等.当前回顾和清理分析美学的问题域时,应注意联系分析哲学和当代西方的艺术实践,以获得对于分析美学的历史性理解.  相似文献   

8.
评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家马尔库塞对社会的批判和重建 ,不只是站在社会—文化层面 ,更多的是站在艺术—审美层面。而艺术—审美层面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实现“美学转化”。本文试从美学转化的原则、关键和完成等方面 ,对马尔库塞的“美学转化”论作出简要评述 ,并分析了这一理论探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奇观不仅是一种视听感受,更是一种心理体验,其最大特征在于它的非常规化呈现.当前,在技术发展的强劲推动下,视听影像的奇观化特征日趋明显,成为电影区别于其他媒介及艺术形态的方法与路径之一.事实上,奇观不仅在实践层面,更在理论层面上对电影艺术具有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影像奇观作为一种具有区别意义的内容与形式,是电影的内在特性之一,从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层面推动着活动影像不断变革出新.本文将从奇观的审美特征、电影艺术形式及技术等角度对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哲学还是爱智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从“爱智慧”理解哲学 人们从事哲学,却不一定能说清楚哲学的事业何在,或者哲学到底是什么。甚至对于哲学的定义,人们也无法给出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试图定义“哲学”一词,最终可能把人引向历史、文化和语言学等许多途径上去。因此,令人奇怪的事情是,对于从事哲学的人来说,最难以回答的问题恰恰是“什么是哲学”。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总有可能将人们引向哲学的历史性起源。然而,对于尝试以一种系统性的理论思维响应这个问题的当代思想者来说,“哲学”往往被一些“政治的”或者“学术的”以及“文化的”专门术语包裹成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