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再雄 《云梦学刊》2002,23(6):119-120
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是否存在理据性一直以来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从分析英语词汇层面的理据性入手来探索语言符号的可分析性,可以见出,英语词汇层面存在着高度的拟音,形态和语义理据,语言理据是辩识或诠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符号任意性一直是语言学和符号学争论的热点话题,随着象似性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者对理据的追寻,符号任意性越来越受到学界诟病.文章在充分占有前人对任意性批判的基础上,分析索绪尔任意性的基础,并指出任意性的本质是约定性,任何理据性都必须受任意性选择和约定性的规定.文章同时论证,正是符号的任意性保证了文化的丰富性和符号文化传承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臆造词即新创造的词汇,是当前进出口商标翻译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方式。商标译名臆造词的构词为研究对象,从语音、形态、语义和语用四个方面对其构词理据进行探究分析。商标译名臆造词构词,遵循音似性理据、形传神理据、形达义理据和符号映射语境理据。  相似文献   

4.
语言不仅属于符号范畴,而且还由于其自身的一系列区别性特征所致,从而属于特殊的符号系统.许多学者认为语言符号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本文拟从语言符号所具备的社会性特质为基点,来加以探讨和论述词语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5.
汉字是据义构形的表意文字,其原初字形是有理据的.在汉字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理据重构成为一种重要现象.通过时纷纭复杂的汉字理据重构现象进行分析,并根据演变前后构形理据之间的关系,可以对汉字理据重构现象作出恰当的分类,并对理据重构原因作出较为科学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6.
研究语言符号的理据,对于阐明事物或现象的“得名之由”,明确人们创造语言符号时的造词心理,认识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语言符号意义演变和发展的规律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不承认语言符号理据性的存在,不去探求有理据的语言符号的根由,那么,对语言符号的理解就只能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低层次上,就会增加记忆和交际的负担,也就无法解决语言学领域存在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界多年来一直讨论的焦点问题是,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理据的?从历时的角度、从人类语言的普遍性的角度入手分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符号的两种同等重要的基本原理,它们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在语言系统中互动分布,共同构筑了人类语言。  相似文献   

8.
曹铁根 《云梦学刊》2004,25(6):106-110
汉语句法的中心主题是汉字。字、辞、块、读、句,是汉语句法单位的自然序列,其符号的创制编码与组码,是有理可据的。“心生而言立”,字、辞、块、读、句的语义结构直接映照汉语社团人脑心灵观念意义的结构。简单而通俗地说,汉语句法结构的理据与制码大法就是“象似思维”与“比类取象”意以象尽”。“根字”是其编码组码之本,语序虚字是其主要组合手段。  相似文献   

9.
多模态隐喻研究的重点之一是隐喻相似性表征方式研究,而此类研究需结合语类进行,道路交通标志是图像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符号。从隐喻映射入手可发现,交通标志隐喻表征可分为五类,模态实现和配置颇具理据性,并有独特的语类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赟 《船山学刊》2022,(6):14-28
西方提供的人类知识谱系以神话为原初符号形式,哲学、启示(宗教)、科学等都是从神话中分化出来的。而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的知识谱系,是以原史为原初符号形式,经、子、史等都是从中分化出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以神话和原史为原初符号形式的不同文明不可以沟通,事实上,二者在史诗那里就达到了交会。以原史作为原初符号形式的中国古典思想与以神话作为原初符号形式的古希腊、希伯来思想的一个重大的文明论差异在于,在中国传统中,历史意识与宇宙秩序可以相容,而在后者,宇宙论秩序的经验则着力泯除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