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勰家世的一点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器先生在《<文心雕龙·校证>序录》(以下简称《序录》——笔者)中说:“据《彦和本传》,我们知道他的祖父灵真是宋司空秀之的老弟,他的父亲尚是越骑校尉。由是可知,彦和的家庭成分是地主而兼官僚。”似成定论,但我却认为它难以令人信服。《序录》的这个论断很有代表性,因为它唯一的根据是《梁书·刘勰传》中的一句话:“祖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的诗人大都爱好赋,善写赋,创作出不少传世之作。曹植自述:“余少而好赋,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前录自序》)《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也说曹植“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王粲、徐干是当时颇有名望的赋家,他们的许多赋作受到称誉,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赋学史上,刘勰《文心雕龙》以《诠赋》为中心的辞赋批评,首次以理论撰述的形式对楚、汉、魏、晋辞赋创作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探讨,尤其是对汉、晋诸家零散的赋论加以接受、总结与扬弃,构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明体”赋论观。在学术背景方面,刘勰《诠赋》与萧统《文选》“赋篇”的编撰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学术统绪方面,刘勰赋论又是对陆机《文赋》之“体物”说、皇甫谧《三都赋序》绾合“不歌而诵”与“六义之一”的说法与挚虞《文章流别论》中赋学见解的继承与弘扬;在赋学构建方面,刘勰体则诗骚、立赋大体、树立经典与赋文品览的论述,彰显了对赋体论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4.
“四声”之说在转读佛经的直接影响下,肇始于南朝宋齐之间。这一点,学术界似无异议。但是,“四声”之目是谁最早提出的,却是长期以来颇多歧异的论题。择其要者,我以为至少有三说。其一是王融首创说。钟嵘《诗品序》云:“王云长创其首,谢(月兆)、沈约扬其波。”又《梁书·庾肩吾传》载:“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月兆)、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把王融置于前位,似亦主此说。其二是沈约首创说。王通《中说·天地篇》称李伯药说诗“上陈应刘,下述沈谢,四声八病,刚柔清浊,各有端序。”  相似文献   

5.
“维秦八年岁在君滩”释惑─—兼论秦汉时代与历法相关问题赵光贤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吕氏春秋·序意篇》序意篇记成书之年,有“维秦八年,岁在滩”二句,学者多不得其解。清人王引之甚至用许周生之说,迳改“八’伪“六”。王氏父子是清代经学大师,为学者所景仰,其《...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谓的“古赋”,主要是就时间性而言的,指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早期赋体文学,其体制特征虽不如后来的汉赋那样明晰,但却具备了赋的基本因素.本文就早期赋作的体制问题作专门探讨,具体涉及《晏子春秋》《史记》《说苑》《新序》先秦两汉典籍以及《论义御》等出土材料.由此也可对赋体文学早期的发展轨迹与文体特征等问题作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薛立芳 《兰州学刊》2008,(3):127-129,124
《诗序》的作者问题是诗经研究中的一大公案。而毛亨作《序》说在诸多争论中始终居于主流地位,具有相当的影响。但主张这一说法的学者却一直未能解释《序》、《传》间不合的矛盾。事实上,清初著名学者毛奇龄曾对这一问题提出过十分精辟的见解,却始终未受到学界重视。他不仅指明《诗序》本是《毛诗故训传》的一部分,即“故”和“训”,因而其作者同为毛亨;并且解释了《序》、《传》不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经》的赋、比、兴本义问题,张震泽同志近中撰《〈诗经〉赋、比、兴本义新探》(下边简称《新探》)一文(《文学遗产》1983年3期),对此三者的“传统说法”提出否定。文章的要点是:一,自汉至宋如郑众、孔颖达、朱熹等人,乃至当今理论界,大都视赋、比、兴为写作方法(或表现方法)的观点,是一种后起的新义,不符合《周礼》、《诗序》之原义,故用以解释《诗经》,就必然处处难通、治丝益棼。二,《周礼·大师》所云之赋、比、兴,乃春秋公卿赋(指朗读方式)诗言志之“用”法,应以郑玄之注解(“赋之言铺,直  相似文献   

9.
陈山毓《赋略》及其赋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略》是一部将选赋、论赋与辑录赋学资料相结合的赋学专著。该书陈氏自序是一篇精粹的赋学论文,从裁、轴、气、情、神五个方面来探讨赋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绪言》辑录历代的赋论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分成五个部分来加以编排,藉以表达著者的赋学思想;《列传》专门辑录历代赋家的传记资料,内容丰富,颇便读者;正篇与外篇选录先秦至明代的著名赋作,兼及七体、颂体、楚辞体,偶作评点,颇有识见。在明代未年的学术著作中,《赋略》对赋文学进行了最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其编纂体例及学术观点都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于萧统和《文选》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选》一书究竟编定于什么时候,历来说法不一。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十四引《中兴书目》云: 《文选》,昭明太子萧统集子夏、屈原、宋玉、李斯及汉迄梁文人才士所著赋、诗、骚、七、诏、册、令、教、表、书、启、笺、记、檄、难、问、议、论、序、颂、赞、铭、诔、碑、懿、行状等为三十卷。 文末并注云:“与何逊、刘孝绰等选集。”这个说法,今人多不予重视,因为一般都认为《文选》不录存者之作,而何逊据《梁书》及《南史》本传,当卒于梁武帝天监十八年(519)左右。但《文选》所收作品中有刘孝标(卒于普通二年521)、徐悱(卒于普通五年524)和陆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曾遍览中祕所藏,且具有敏锐的史家眼光,其《史记》特重采摘《尚书》,其采摘去取要远胜于当时的《尚书》学大师,方式十分灵活。其诠解《尚书》及《书序》资料,不限今、古文说义。特别是《太史公自序》篇,从多个层面对《书序》有所模仿。《史记》所述孔子"序《书传》"、"序《尚书》"、"论次"《书》,等等,并不等于言孔子作《书序》,其义均谓孔子曾"编次"过《尚书》。  相似文献   

12.
《三都赋》的撰年及其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思《三都赋》很可能撰成于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只有将撰年定为295年,才能与左思一生事迹基本相符。唯史载卒于晋武帝太康三年(282)的皇甫谧曾为《三都赋》写序,此则与295年赋成之说不合。对此矛盾现象,可作两种解释:(一) 皇甫谧所见可能为《三都赋》未定稿,并据此写序;其后左思又向张载访岷邛之事,对赋继续加以修改,方成定稿。(二) 由于皇甫谧文才平庸、后半生身体瘫痪,加之皇序与左思自序在主旨和结构等方面基本相同,因此,所谓的皇序是否为皇甫谧所写,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史记&#183;太史公自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具有自传性质的书序.开创了我国古代传、序结合的自传创作方式。在人称、叙事等各个方面都对后人的自传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则是隐士自传的开山之作。二者对我国古代自传文学的发展都有“开源启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勰在《序志》中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其理论重点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①。正如有些论者所说,“用心”之说,源于陆机《文赋》,但是刘勰却并不仅仅满足于再写出一篇《文赋哪样的描述创作经验的论文,他的理论目标显然更为宏大。在《序志冲,他对包括《文赋》在内的几部“近代论文之作”进行评价:“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人流别》精而少巧,做林》浅而寡要。”这些著作的共同缺点是:“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法,无益后生之虑。”刘勰显…  相似文献   

15.
对康有为诗歌创作的特点与成就,今人论述甚多甚详。但对他的诗学思想,由于他生前未曾撰写专论或专著,尚未被重视。如果结合康有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审视康有为的诗学观,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诗歌美学观同样带著鲜明的时代精神,包含了深刻的实践性和审美性的品格。一、诗歌创作的主客体关系论康有为的诗歌美学观,主要见于他写的《诗集自序》、《日本杂事诗序》、《人境庐诗草序》、《味梨集序》、《与菽园沦诗兼寄任公孺陣曼宣》等“序”文中,而且大多为后期流亡海外期间所撰。究其原因,一是康有为前期忙于从事政治维新活动,除了为近代词人王鹏运作《味梨集序》外,未及发表更多的诗歌创作见解;二是到了后期,他在评论友人诗  相似文献   

16.
刘兆伟  刘北芦 《理论界》2023,(4):102-108
<正>《序卦》:“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卦象是下坎险,上坤顺;下坎一阳统众阴,众阴服从一阳,是一统帅率师而起之象。  相似文献   

17.
元嘉三大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尤以鲍照具有审美主体性的个体色彩.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作出了极高评价:“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认为,鲍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浮艳,倾炫心魂”.鲍照在六朝诗坛上显示出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8.
宫体赋初探     
宫体赋初探张丽“宫体”之谓,始自萧梁,虽是指萧纲、萧绎、徐扌离父子、庾肩吾父子等人创作的“辞藻艳发”、“伤于轻靡”(《南史·简文纪》)的淫艳侧丽之诗,然而“宫体所传,且变朝野”(《南史·帝纪论》),“哀思之音,遂移风俗”(魏征《梁论》),时人蜂拥相从...  相似文献   

19.
《刘子》的作者是谁?唐宋以来就众说纷纭,清近以还,进行了较为探入考索的,当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认为:“近本仍刻刘勰,殊为失考”;“刘孝标之说,《南史》、《梁书》俱无明文,未足为据”;“刘歆之说……可不攻而破矣”;“刘昼一名,则介在疑似之间,难以确断”。杨明照先生于1937年写了《刘子理惑》一文,旁征博引,否定了刘  相似文献   

20.
庄辛《谏楚襄王》考校──兼论《新序》的史料价值(续)赵逵夫一八,蔡侯之事故是也。《战国策》作“蔡圣侯之事因是已。”按:《新序》中三处均作“蔡侯”,《战国策》作“蔡圣侯”或另有所据。鲍彪以“《春秋》和史传无圣侯”,改“圣”为“灵”。加上《史记·管蔡世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