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 1937年卢沟桥事变期间 ,是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华侵略的特殊历史阶段 ,蒋介石为应对外敌入侵 ,在军事方面作出了自己的思考。本文根据蒋介石这一阶段的论著 ,概述了他对于未来战争的认识、他的国防理念、他关于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构想、他的军事教育思想 ,在此基础上 ,对这些军事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滇西抗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张晓琼,李根50多年前,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了祖国大江南北。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日军结束了进攻作战,转入了对中国长期的持久战争。为了支持对华的持久战争,日军于1939年冬在广西钦州...  相似文献   

3.
朱理峰 《理论界》2009,(10):107-108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判断对日战争已难避免,一方面采取了军事动员、制定军事战略方针、实现与共产党合作、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等各方面措施积极准备对日作战,另一方面又对和平抱有一线希望,利用一切机会企求改善日渐恶化的中日关系,努力寻求和平解决事变的外交途径.  相似文献   

4.
四十年前,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既定的战略部署,强渡黄河,在兄弟部队的紧密配合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蒋介石统治地区的心脏地带插进了一把尖刀,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本文拟从解放战争的战略全局上来考察我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功绩。 一、挺进大别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反动政府利令智昏,对全国人民渴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呼声置若罔闻。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公然推翻“政协决议”,撕毁“停战协定”。1946年6月26日以大举围攻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内战。 然而,经过一年来的内线作战,我解放区军民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毛泽东“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的正确战略方针,歼灭了敌人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连地方团队共计112万余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并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奠定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全部歼灭敌人的基础。“这一胜利,给了敌人以严重打击,在整个敌人营垒中引起了极端深刻的失败情绪,兴奋了全国人民”。 党中央早已预见到革命战争的进程,人民  相似文献   

5.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反革命内战被我人民解放军打败以后,南京政府逃亡到广州,全国的解放指日可待。但是,蒋介石反动集团不甘心灭亡。他把最后赌注压在西北的一胡(胡宗南)、二马(马步芳、马鸿逵)和退缩西南的白崇禧身上,妄图保住西北,屏障西南,利用这最后一块反革命基地苟延残喘,伺机卷土重来。然而,党中央和毛主席明察秋毫,为粉碎敌人的阴谋,决定让华北野战军第十八、十九两个兵团,在结束太原战役后,立即西渡黄河,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斗行列。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阴谋发动反革命内战的同时,为了配合他们的军事进攻,又一次把黄河当做战争的工具,丧心病狂地制造了“黄河归故”、“以水代兵”、水淹解放区的罪恶计划。当时,为了挫败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一狠毒的政治阴谋,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了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长达一年又一个月之久的谈判斗争,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黄粱美梦,为黄河中下游解放区军民的复堤自救赢得了时间,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周恩来同志为此而建树的辉煌业绩,则誉满大河,功盖千秋,永远铭记在黄河儿女心中!  相似文献   

7.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政治人物。长期以来,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蒋介石的评价基本上都是负面的,是学术研究的禁区,人们不愿涉足。改革开放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史学界对蒋介石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渐趋客观,对蒋介石早年的革命活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执政后实施的政治与经济改革、坚持抗日战争、丢失大陆的原因,以及败退台湾后对台湾发展的影响和对大陆的关系等方面,都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近几年,蒋介石研究成为两岸学术界和社会上关注的热点,如何把这一研究活动引向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值得人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妄图在中国重新巩固其法西斯统治,丧心病狂,在被迫与我党签订“双十协定”后,墨汁未干,就大举向我解放区进攻,发动了全面内战。为了粉碎蒋介石反动派的进攻,党中央指示:“在国民党统治区要把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少数民族及其爱国民主人士和海外华侨等各个阶层的群众联合起来,组织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桂林的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发动和团结各阶层群众,形成了一条广泛的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并积极开展对敌斗争,为保卫城市,保卫人民生命财产,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桂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史,就是“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史。红军能够粉碎敌人的第一、二、三次“围剿”,首先是毛主席的正确决策。本文目的在于,同大家一起回顾毛主席指挥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的战斗历程。 一九三一年一月初,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被粉碎后,蒋介石恼羞成怒,决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积极策划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一九三一年二月,蒋介石就派军政部长何应钦来江西兼任南昌行营主任。三月中旬,蒋介石已纠集了反动  相似文献   

10.
战争法是人类在长期的战争中形成的对交战双方都有着较大约束力的"游戏规则"。战争法对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有着一系列的限制;战争中作战方法和手段的使用应与预期的、具体的和直接军事利益成比例,禁止损害过分的攻击;战争中要区分平民和作战人员,区分军事目标和非军事目标,只有军事目标才可以作为军事攻击的对象,不得"滥杀无辜";战争中交战国不能以"军事必要"为借口,不遵守战争法。  相似文献   

11.
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几位党史工作者编选的《黄河归故斗争资料选》已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我认真阅读了这本装帧颇为美观的书,感到编选者确是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1938年6月9日,为了阻止日军西犯中原,在蒋介石命令下,国民党军队炸开了花  相似文献   

12.
江浙财团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密切 ,它曾是蒋介石上台的经济支柱 ,与蒋介石一道叛变中国革命 ,但当蒋介石羽翼丰满之后 ,却为蒋所抛弃 ;江浙财团欲借蒋的力量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愿望 ,也被蒋所粉碎。通过国民政府对江浙财团的利用、控制到吞并的过程可以看出 :南京国民政府并不真正代表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桂系东山再起1929年蒋桂战争,蒋介石胜利了,桂系失败了,但武汉战事刚结束,中原烽火又起,内战无已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无数次反帝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抗战胜利后,饱受多年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渴望着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安居乐业,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这个时期,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在中国展开了一场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决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中国人民日益认清了蒋介石的反动面目,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被毛泽东称之为反对蒋介石的“第二条战线”的蒋管区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它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同蒋介石的斗争,对蒋介石反动政权的早日灭亡起到了促进作用。 蒋管区学生运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阶段。(1945年12月—1946年8月)。蒋管区学生运动是以昆明“一二·一”运动为发端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我国的学生运动也进入一个新的高潮时期。而这个时期学生运动的第一把火,就是震惊中外的昆明“一二、一”运动。1945年11月,随着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反动面目的暴露,  相似文献   

15.
赵文博  陈功 《南方论刊》2010,(10):72-73
诸军种联合作战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它始于战争之前并贯穿于战争的整个过程,对于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国内外、军内外的各种观点,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趋势不可阻挡,由机械化联合作战向信息化联合作战是潮流所致。只有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用信息化的思维去研究战争、指导战争,以达到既定的作战目的,才能在未来的联合作战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使我军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人民战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我军在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在历次抵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进行人民战争的客观环境发生变化,作战范围变成非本土区域,我们长期坚持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否还能适用。根据朝鲜战争以及中越战争的史实,结合当今我国周边地区实际,分析人民战争思想在非本土区域作战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独立自主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心一环明月一、独立自主原则的实施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电令第29军军长宋哲元就地抵抗,并调集兵力援助。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如果战端一开...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蒋介石与中东路事件--错误决策给国家带来了恶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违约侵权与张学良错误判断形势导致了中东路事件的爆发;蒋介石迫使张学良关闭了 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中东路事件的大门,而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决策改写了历史。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蒋介石与斯大林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从朋友到失和的过程.1937年<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是中苏国家利益的需要.蒋介石多次要求苏联出兵直接对日作战,但斯大林仅仅答应给中国援助,避免直接对日.蒋介石多次要求与苏联缔结"普遍性条约"或互助条约,也未能如愿以偿.相反,苏联为了保持其东部和西部边界的安全,先与德国后与日本缔结了十分不利于中国的条约.国民政府一度相当艰难.1945年8月14日苏联参战,固然加速了日本侵略者的灭亡,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收回的主权是不完整的.蒋介石赢得的只是一场安慰赛.  相似文献   

20.
成都军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23日至25日在成都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苏德条约》评价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苏德条约》的签订既有消极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条约的签订推迟了苏德战争的爆发,赢得了战争准备时间,使苏联得以建立“东方防线”,从而避免了西线作战的危险。(二)打击了英、法等国怂恿德国进攻苏联的绥靖政策,粉碎了德、意、日反共集团的包围。另一种意见则认为,《苏德条约》不是真正的互不侵犯条约,而是一种战略结盟,它反映了苏联对外政策中的沙文主义,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势力。苏联虽然利用条约争取的时间做了一定的战争准备,而德国则利用同一时间结束了西线战事,完成了东线作战的战略布势,使反法西斯国家和苏联战略上更加被动。军事上,苏联“东方防线”的建立,使苏军临战前夕彻底变更部署,脱离经营十数年的国防工事和筑垒地域,开赴缺乏坚固阵地依托的新边界仓促组织防御,更加丧失了战争初期的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