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教育哲学的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哲学最有用的功能之一是预见前景。在一个忙乱纷繁和应接不暇的世界上,我们很少有时间停下来,转而寻求对事物的统观概览性的看法。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对有关教育哲学的思想作一般性的哲理思考,既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哲学流派,也不是要罗列在教育领域内我们有哪些哲学上的选择。我试图描述的前景既是观念性的,又是规范性的。它是观念性的,因为我将尝试令人信服地说明什么是教育哲学;它是规范性的,因为我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至今仍然是我们民族的追求和梦想。现代化“一方面仿佛是我们未来命运的宣示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百年未了的悲情刻写。”① 但是我们对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长久以来都不是很明白的。现代化追求的就是“现代性”(modernity)。虽然西方社会比我们更早地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更早地意识到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异 ,但系统地反思什么是“现代性” ,也是晚近才开始的。现代性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综合概念 ,它可以从经济、政治、宗教、艺术、哲学多方面来理解。一般说来 ,“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 ,而“现代性”这个概念用来标志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及其与传统社会的本质差别。本文并非对于现代性和现代性问题的专门研究 ,而仅是从学界已经做出的研究出发 ,对这一概念择要描述 ,②以资说明原创文化研究为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刘晓英 《求是学刊》2004,31(3):31-36
传统哲学将其形上追寻设问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种设问使哲学陷入必然性之域,从而注定了哲学走向科学理性的命运。"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之所以是哲学问题,是因为它旨在追寻生活的本根,所以它应该转换为"生活的本根是什么"。形上追问的转换蕴涵着哲学的深层革命———跳出必然指向自由。哲学理性正是面对人的生存自由得以确立的。如果说作为世界本原的必然性赋予了科学理性某种"必然性"的话,那么哲学理性则从人的生存自由中获得了相应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对哲学我们有多种发问方武,哲学是什么?哲学在哪儿?哲学为了什么?为什么而哲学?当哲学对自身以"是什么"的方式发问陷入窘境的时候,哲学就在"为什么而哲学"之"为"中从书斋中的哲学出走了.哲学走进了前哲学的生活世界.哲学从"师法传统"到"师法造化",从"意料之中"到"意料之外",从"哲学的终、始划界"到"哲学的圆圈",从而从"哲学之中"到了"哲学之外".哲学之"道,行之而成".  相似文献   

5.
哲学与女性:他者的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旭 《浙江学刊》2005,(3):203-209
"哲学与女性"问题是一个新的哲学问题.通过考察现象学、存在主义、列维纳斯、德里达、弗洛伊德和拉康等人有关女性的哲学话语,本文试图追问:为什么号称是对整全的知识和真理之爱的哲学,竟然排斥、拒绝和否定女性的思考和关于女性的思考呢?哲学的同一性究竟是如何通过一对"自我与他者"建构起强大的自我确定性的呢?女性的人性的同一性在哲学中又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建构起来的呢?为什么哲学难以言说甚至根本不能言说女性?这一哲学话语的沉默和缺席对于哲学意味着什么,对于女性又意味着什么呢?对"哲学与女性"作为一个哲学问题的自我意识,代表了试图打破这种哲学独白的沉默和缺席的良好意愿,代表了走向二者之间艰难的对话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对于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这个我们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的学术传统具有不同的回应方式."第三代新儒家"从构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具有极大包容性的新人文精神出发,发掘儒家文化传统对于解决人类当前困境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则立足于中国的当下现实,审慎地看待启蒙反思和现代性批判,并出于文化安全的考虑,对儒家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相关性提出全面质疑.  相似文献   

7.
当世界正步入全球化的时代时,有关哲学的未来的两个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首先,每一种哲学传统如何提取其自身文化源头中最优秀的部分,以利于世界上其他的哲学传统?其次,每一种哲学传统如何在公正地面对其他哲学传统时,获得对自身的理解,进而使哲学活动成为所有文化传统相互理解所必不可少的?面对这两个问题的挑战,我们不得不更加关注跨文化哲学。对比哲学和跨文化哲学  什么是跨文化哲学呢?这不仅局限于进行比较哲学研究,就像比较宗教、比较语言学等等之类的情况,它们只是限于研究不同宗教和语言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而已。尽管以这种方…  相似文献   

8.
原创文化研究本身是一种方法 ,或者说是一种视野。简略地说 ,原创文化研究是要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 ,回溯到哲学发生的源头去 ,在精神空间的层面上进行比较研究 ,在与古希腊和希伯智慧的比较研究中对中国人的精神空间进行反思 ,自觉我们自身在精神空间维度上的缺失与不足 ,以拓建适合当代生活的精神空间。试图用简略的界说来表述一种研究方法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并且这个界说本身就会有许多需要讨论的问题。例如 ,为什么要立足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况 ,而不是立足于当前人类的困境呢 ?为什么只选择古希腊和希伯的智慧来进行比较 ?为什么偏要反思中国人精神空间的不足与缺失 ,博大精深的中华智慧不正是当前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的重要资源吗 ?在这篇短文中 ,我只能试图通过对我在研究中国哲学史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一点粗浅思考来努力廓清思路以就正于有道。  相似文献   

9.
一、哲学为了便于专门论述有关文化概括、民族性格和民族哲学的问题,现在我得就什么是哲学谈点看法。对哲学的不同见解有许许多多,几乎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见解,而且最深刻、最难根除的哲学分歧往往在于对哲学方法和哲学目的的不同见解。我想尽力避开这种纷争,而从一个新的视角对这个一般问题略述一二。首先,哲学的含义中包括某种个人的东西,如同威廉·詹姆斯所描写的一样,“哲学——它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并非是个技术问题;它是我们对人生所深深并实  相似文献   

10.
安德森在总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时指出,“哲学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又重新占据统治地位,是1920年以后马克思主义文化发生普遍变化的迹象之一。”[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重心不再像马克思那样从哲学转向政治学和经济学,而是相反,“取而代之的是哲学的讨论本身的复兴。”[2]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的强调最具有开拓性和代表性,正因如此,柯尔施的思想日益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那么,柯尔施为什么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柯尔施所谓的哲学是指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一种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整理“形而上学”概念在17世纪被改编的过程及其基本形态,近代唯理论哲学从其原始内涵中所要排除的是什么?在现代,它被排除的又是什么? 形而上学是一门非常难懂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首次对形而上学的原意进行了阐述,后人在这方面的论述也很多,但既使是直接阐述形而上学的许多著作,对这一概念内涵的把握也很含糊。因此,首先必须弄清楚的就是到底什么是形而上学。关于形而上学的定义很多,在亚里士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的哲学学科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历史性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外国哲学史等,他们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哲学曾经是什么?另一类是理论性和历史性兼有的哲学二级分支学科,如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等,它们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哲学的某一分支曾经是什么和现在是什么?第三类是纯粹理论性学科,实际上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门,它研究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哲学应当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生命周期”?形成它的力量是什么?我们喜欢它为我们所采取的这个形式吗?要改变它能做些什么呢?这些是我今天想试图加以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生命周期?一般地说,周期指的是往复的时间型式一事物、项目或活动的一种行列,它往往被经过,然后又被经过,再经过等等。最直接包含在生命周期中的重复单位是世代,它是从出生到一个被看作正常而适当的死亡年龄的年龄时间间距。这个时间间距的典型事件序列相当不一地被划分为或粗或细、或大概或精确的种种范畴。对于共同体来说,它大致以周期的方式重复着。只要该集体存在着,那么就一代接着一代,代与代交叠。它对个人来说是否也是一个重复的周期,这是一个看法的问题。对于那些相信再生和羯磨规律的人来说,它确是如此;而对不相信这些的人来说,就象做啤酒广告的人告诉我们的那样:“只兜一圈”;童年、青年、成年和老年的序列获得了一个特别的命定性。轮子只转一转,没有第二次机会。对个人来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哲学研究的两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俄罗斯哲学的研究,无论在俄罗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早已有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学者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学术资料:既有对某些哲学家思想主题的个别研究,也不乏各种版本的俄国哲学史系统著作。然而,什么是俄罗斯哲学?有没有独创性的俄罗斯哲学?是"俄罗斯哲学"还是"哲学在俄罗斯"?这些问题却仍然是颇有争议性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此略做探讨,并试图区分对俄罗斯哲学进行研究的两个维度——文化学维度和一般哲学维度,指出这两个研究维度以两种不同的哲学观为根据,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宗旨、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从而展现了俄罗斯哲学的两种不同思想形态和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历史哲学文献中,关于比较哲学形成过程的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的阐述。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从什么时候起可以说比较哲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研究流派?对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在这方面有权威的代表之一印度拉贾斯坦大学教授R·T.拉奇的意见最受欢迎和符合实际。1962年他在自己的著作《比较哲学导论》(伦敦,1962年)一书中写道:“比较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不可能产生在各种不同哲学传统之间的密切接触确立之前。现在东西方彼此进入了空前规模的接触,它们彼此需要更深刻的理解。这种需要已经不是智力求知欲的问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性的总体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时 《求是学刊》2003,30(1):44-47
现代性有感性、理性和反思—超越等三个层面。感性现代性是被解放的享乐欲望 ,理性现代性是理性精神 ,包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反思—超越层面的现代性包括艺术、哲学以及宗教等 ,是对感性现代性和理性现代性的批判。中国现代性的历史 ,存在着感性现代性没有充分发育、理性现代性缺乏科学精神和对个体价值的肯定 ,以及反思—超越的现代性即哲学、审美以及宗教的缺失等根本性的缺陷。这些问题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是否会受到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过去2500年的哲学传统中,日常生活本身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然而,在20世纪,它却跻身为值得哲学和社会学关注的问题。在这里所要讨论的问题(“日常生活是否会受到危害?如果会,那么在什么程度上以及受什么东西危害?”),曾在众多范式的框架中被表述过。  相似文献   

18.
美是什么,即美的本质问题至今未获解决。在这个美学基本问题上,美学研究陷于困境。从根本上说,这种困境是由传统哲学的局限造成的。摆脱美学研究的困境,必须对美学的哲学基础作批判性的反思,并且寻找新的哲学基点,从而在更高水平上解决美的本质问题,重建美学理论体系。美学在本质上属于哲学学科,而不属于一般的社会科学。美的本质问题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因此探讨美是什么,必须先确定某种哲学框架,也就是说,必须先确定比美更抽象,更一般的哲学范畴。传统哲学确立了一个最抽象、最一般的范畴——实体。所谓实体,是独立于主体的客观实在,康德称之为物自体,也称为本体,它是构成世界的本源、基质。在实体范畴的基础上,建立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传统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实体的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生巨大变化,现代性因之成为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试图从现代性与启蒙的关系,尤其是现代性与本土化的关系等角度说明,认识与研究中国戏剧的发展变化。因此,应该更多地注意到艺术本身出现的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发展变化,它包括艺术更趋于自律,平民的艺术趣味得到更多肯定等等基于艺术层面的具有现代性精神内涵的变化。这些变化围绕着两个重要的维度展开,其一是中国戏剧开始了它对现代性的探求,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传统的本土化倾向。几乎所有重要的变化均其于现代性与本土化的互动。只有准确理解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发展进程的现代性与本土化倾向,才能真正理解二十世纪中国戏剧。  相似文献   

20.
费耶阿本德哲学的实用主义批判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耶阿本德哲学虽然不是从美国的实用主义的哲学传统中生长出来的,却充满着实用主义的精神:从思想来源看,费耶阿本德哲学充满了实用主义的批判精神;从思想内容看,"什么都行"的认识论无政府主义是最彻底的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