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哲学史为中心的思想史研究”是李维武教授近年来从事19—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致思理路。这是一种历史的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被提出,是因为在他看来,哲学史研究除了运用逻辑的方法以外,还更应该重视历史的方法。所谓逻辑的方法,重视的是哲学自身的内容和线索,着重对哲学思想的内在演变进行考察;所谓历史的方法,强调的是哲学思想的具体的历史生成与演进,着重从哲学思想与历史文化的联系上对哲学史进行考察。如果说,李维武教授于15年前出版的博士论文《20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是对哲学史研究的逻辑的…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按】萧萐父先生1924年1月生于四川井研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病逝于2008年9月17日。他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正值先生冥诞90周年之际,我们从先生的及门弟子中选了7位作为代表,从不同的侧面回忆先生当年的精神风貌,以纪念这位珞珈中国哲学学科点创始人。郭齐勇教授着重回忆萧先生当年是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培养博士生的情况;李维武教授主要从"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这门课程的教学,及《中国哲学史史料源流举要》一书出版情况出发,回忆萧先生是如何重视  相似文献   

3.
范寿康是一位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哲学家。20世纪30年代,他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期间所著《中国哲学史通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写作的中国哲学通史。该书既坚持从唯物史观出发看待中国哲学历史,又重视发掘中国哲学史自身的特色精义,留下了有益于中国哲学研究的宝贵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谓中国哲学是指中国古典哲学或中国哲学史。近十年来,中国哲学的研究呈现为多向发展的势态,其中主要有三个趋向:一是向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靠拢或转移,即通过中国哲学考察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等;二是范畴研究,即建立中国哲学范畴的逻辑体系,考察各种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微观研究,即对中国哲学史上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哲学界 ,张岱年是逻辑分析方法的积极提倡者 ,罗素、穆尔和金岳霖等人的逻辑分析方法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他。早在 2 0世纪 30年代初 ,张岱年就对什么是逻辑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的对象、逻辑分析方法与辩证法和直觉方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探索。同时 ,他又积极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和自己的哲学思想创建中熟练地运用逻辑分析方法 ,来剖析中国哲学概念的含义和建立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试图把逻辑分析方法和唯物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丰富的语言哲学思想,但直到今天,中国人并未形成自己的语言哲学运动。20世纪西方语言哲学运动的成果虽然已经介绍到了中国,但中国哲学史界还很少有人借鉴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思想与方法,来认真清理中国古代的语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人文科学?人文科学的价值是什么?人文科学究竟有没有自身的特点与方法?若有,其特点与方法又是什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何区别与联系?人文科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何意义?对于上述问题,立足于文化哲学的研究视野与方法,李维武教授在其新著《人文科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中分别一一作了解答。  相似文献   

8.
逻辑哲学是20世纪以来在西方哲学界与逻辑学界兴起的一个交叉研究领域,它是20世纪现代逻辑与现代哲学相互融合,特别是“哲学的逻辑化”与“逻辑的哲学化”这一趋势的直接产物。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始,它就引起了我国的逻辑与哲学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时至今日,一大批逻辑工作者与哲学工作者一直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在逻辑哲学的研究者中,北京大学的陈波教授无疑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位。十六年前,陈波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逻辑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0年),这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冠名为“逻辑哲学”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方东美的文化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中有浓厚诗人气质的代表人物方东美的文化哲学理念,阐释其经由中西文化的比较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的阐扬所建构的以科学文化为基础、以哲学文化为核心的"艺术、哲学、宗教"三者"合德"的思想文化体系,衡论方东美文化哲学思想在20世纪中国文化哲学尤其是现代新儒家文化哲学中的地位和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10.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思想。认为杨献珍针对当时泛滥成灾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通过对中国古代先秦关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思想表达方式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探索,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一科学辩证法理论命题,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合二而一”思想的比较研究与深入阐发中,赋予了“合二而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一个杰出典范,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哲学通史》是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具有严肃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这就是从选题到研究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中,甚至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都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并且显示一种哲学发展的人类学意义。该书以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为宏观背景,从土家族精神传统的生成切入,并从历史观、文化观、政治哲学等层面系统、深入地揭示土家族哲学从远古到20世纪的历史发展,具有明显的前沿性特点。该书特别重视研究民族哲学的方法论问题,因而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亚里斯多德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早有定评的。但是,把他作为一个哲学史学家来研究,则是很不够的。笔者最近学习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深感要真正弄清他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就应当首先把他作为一个哲学史学家来研究,必须了解他对哲学史的批判。为此,本文以《形而上学》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亚里斯多德作为哲学史学家的一些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思维智慧特质的学理形态.19世纪末期,它以哲学名称、学科生成、论域研究的多重成熟,超越了曾经的道术之学、义理之学.回顾20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取得了哲学之"史"的文本繁荣,却忽略了哲学之"学"的文本建设.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包含着"哲学"与"哲学史"两个论域.哲学是哲学问题范畴所构成的现实学理体系,哲学史则是哲学问题范畴发展的逻辑进程."学"是"史"的本体,"史"是"学"的逻辑进程.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文本著述有"多史少学"的倾向,21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工作应着力于增强"学"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学者风采     
李维武,1949年生于武汉市,1968年高中毕业后务农做工近十年,1977年冬参加恢复后的首次高考,1978年春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先后读完本科、硕士生、博士生,获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84年起在武汉大学哲学系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1995年评为博士生导师。现同时担任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炎黄儒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199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既是一个关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乎能否创立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导师何萍、李维武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 0 0 2年1 0月版,以下简称《探论》)集多年的研究成果,立足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问题,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刻地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与文化选择,提出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导师萧萐父教授是中国哲学史的大家,20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有关明清哲学史的论述蜚声海内外,而他所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也成为国内许多大学哲学教材的一时首选。我自己最初对中国哲学史的入门学习,除了冯友兰先生早年撰述的《中国哲学史》外,就是从先生主编的这部《哲学史》中去作解读与领会的。大体说来,佛家与儒、道两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的纲骨,这一点即使现在看来也不为过⑤。于是,佛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理解中国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自近代  相似文献   

17.
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考察研究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思想。认为杨献珍针对当时泛滥成灾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通过对中国古代先秦关于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思想表达方式及其在中国哲学史上传承与发展的理论探索,充分肯定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合二而一”这一科学辩证法理论命题,并且在把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与中国“合二而一”思想的比较研究与深入阐发中,赋予了“合二而一”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内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一个杰出典范,在中国哲学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冯契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特色之一是坚持“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的依据:其一,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其二,哲学史的创作必须自觉地以某种哲学元理论为指导;其三,中国哲学史著作的创作者必须拥有哲学家和哲学史家的双重身份。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经历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其包括20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清华研究院当研究生时思想的萌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华东师范大学进行的探索与著述。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体现在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以“智慧”说哲学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以“螺旋式圆圈结构”诠释中国哲学史。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赵俪生先生哲学方法论进行了初步探讨。赵先生主张,哲学思想的研究必须置于广阔的文化背景下加以综合考察和准确定位。他从文化入手,在先秦诸子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独到的见解。赵先生是最早摒弃日丹诺夫的教条主义,而主张对哲学家的阵营归属和思想观点进行辨证认识的学者之一。他反对简单地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哲学家进行定性,提出在中国哲学史上存在着一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居的哲学。赵先生是中国当代明确地把“内”与“外”从中国古代哲学中抽象出来并进行现代阐释的第一人,并由此出发对中国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再评价  相似文献   

20.
此文从考察哲学史的角度,对哲学自我意识产生过程,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不同的历史阶段予以逻辑演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这有益于研究近代哲学,正确把握现当代西方哲学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