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观察》2012,(2):187-189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王续琨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介绍新兴城市科学——个体城市学。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城市文化断裂的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长福  段书凡 《城市》2007,(7):73-75
城市化的潮流一步步从全球各地涌来,城市文化在城市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矛盾中挣扎,面对来自世界范围的文化冲击,中国的城市文化正在走向断裂的边缘,如何拯救我们的城市文化迫切需要大家深度思考.而当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实践领域,都很少对城市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力求通过对城市文化断裂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复兴城市文化的思路,供城市发展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翻译及翻译研究与译介学的关系、译介学在中国的界定和发展、译介学的意义和价值等译介学的基本问题,梳理了诸多学者的观点并提出了笔者的个人见解,以求更清楚地认识译介学这门比较文学领域的新兴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4.
古兰学(‘Ulūmal-qur’ān)是研究《古兰经》的基础学科,也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传统学科。尽管古兰学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它因以《古兰经》为研究对象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并由此产生了若干分支学科,经注学(‘ilmal-tafsir)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主干学科。古兰学与经注学在学科原理和认知经文层面的共性关系,既有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古兰经》的文体经义,也为伊斯兰文化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社会学的重建自酝酿实施至今已20年,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科学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也历近15年。与家庭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社区研究等一些成熟的分支学科或领域的发展有所不同,科学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前后受到了不同学科的推动、渗透以及挑战。直接从反映学界、学者的动向和成果最为迅捷的相关专业学术刊物入手,有所侧重、有所取舍地厘清科学社会学既往的历程,包括其内容特质,当有助于人们明确这一学科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尤其社会学家在其中的任务和作用。一、学科的基本情况中国社会学自1979…  相似文献   

6.
吴志强 《城市》2023,(5):5-9
在文明历史上,城市学与文明学是连在一起的。Civilization中的civil的含义就是“城市的”,civilization指城市化的过程。有了城市,人类离开了野蛮;有了城市学,人类有了文明学的关键内核。城市的发展迭代一直依托于对城市规律认识的深化,而对于城市规律认识的深化又有赖于对城市问题和城市挑战的深刻认识。本文综合探讨城市规划领域存在的时代挑战与变革,主要聚焦于四大挑战: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制定总体碳平衡城市规划;城市社会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城市已经进入数字智能文明时代;超越城市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对这些重大挑战认识的深化,正在推动着下一代的城市创制探索,也直接影响城市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未来城市规划的六个方向,从强调对城市规律的理性挖掘、数字化模拟平台的推进、规律应用于城市周边生态地区、减少碳排放依赖、城市众脑结构的认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就会有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也必然要求科学和教育与时俱进,建立能够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的新学科和新理论。所谓“监控学”(SupervisionandControl)就是当今社会急需建立和建设的新学科和新理论。这是因为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生产力以及社会运转可能集中的巨大能量,已经到了不能不加以控制、监督的阶段。例如,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和利益,但同时本身  相似文献   

8.
刘海岩  郝克路 《城市》2007,(1):60-62
按:目前出版的有关城市的辞书,对于与城市相关的词汇,大都是从城市学、城市经济学或社会学的角度来定义的.许多定义或多或少地把欧美城市的概念套用到中国城市,从中很难了解中国城市用语的特定涵义.更有不少中国城市特有的用语,至今还很少有确切的诠释.《城市用语新释》对近年来出现和使用频繁的城市用语,包括书面用语和口头用语,分条目加以全新的释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研究与中国社会学使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社会学百多年发展的轨迹和中国社会学前辈艰辛探索学科本土化的启示,在我看来,探索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且正确的研究路径是: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越传统;借鉴国外,跳出国外;正确总结中国理念,科学概括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改造是随着社区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快速扩张而出现的一个棘手的城市问题。它不仅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且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的因素。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在城市化进程方面关注的大事之一。把城中村改造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社会文明、管理科学的新兴城市社区,是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创建于1822年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埃及学建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尚有很大差距.但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埃及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埃及学家协会,国内学者也陆续出席国际埃及学家大会;国内有三所大学先后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和埃及研究中心;我国学者发表了一批埃及学论文和专著,撰写了古埃及文明的通俗读物,翻译了国外埃及学著作,为中国埃及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的存在,"新移民"在文化上具有"山寨性"、"快餐性"、"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既是他们"扎根城市生活"的生活写照,也显示了他们"永不言弃奋斗精神"之下潜伏着的集体张力。"新移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再次点燃了城市的文化活力。"新移民文化"所拥有的现象特征与内生动力,显现出其所蕴含的城市革新力量与未来发展潜能。他们是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至关重要的一环,乃至成为整个中国未来现代化事业中值得信赖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13.
陈为邦 《城市》2012,(6):3-4
曹老仙逝了.我国城市科学界和城市规划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和老前辈.我们无比悲痛! 在这沉痛的时刻,我们不能忘记他作为我国城市科学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创建和推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的历史功绩.他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28年来,对中国城市科学的发展、对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推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在我国,城市数量的增多以及规模的扩大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重物质、轻文化的城市建设模式。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摆脱物质的控制,建设更加符合人与自然与社会更为和谐的城市文化,成为了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整合城市文化资源;2、立足科学规划,塑造城市文化形象;3、抓好文化教育,提高市民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创建于1822年的埃及学是一门研究古代埃及历史与文化的综合性学科。中国埃及学建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尚有很大差距。但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埃及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我国加入了国际埃及学家协会,国内学者也陆续出席国际埃及学家大会;国内有三所大学先后成立了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世界上古史·埃及史研究所和埃及研究中心;我国学者发表了一批埃及学论文和专著,撰写了古埃及文明的通俗读物,翻译了国外埃及学著作,为中国埃及学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马昊昱  陈方怡 《国学学刊》2023,(2):11-16+138-139
为积极响应建构中国人文研究学术自主知识体系的要求,发扬冯其庸先生开创的“大国学”的研究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提出了建设“中国古典学”学科和学术研究体系的设想。国学院广泛吸取学界建议,与无锡市惠山区委、惠山区人民政府、冯其庸学术馆联合筹办“人文学术新路径:中国古典学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古典学的理论与方法”和“中国古典学的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有关科学哲学的研究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它兴起的原因大体是由于知识的高度浓缩性以及其所特有的反思与批判精神。同时,也因为科学哲学在方法论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而,科学哲学的发展对推动国际关系学科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入手,着重探究它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过程,对于国际关系学的发展来说,科学哲学对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科学哲学能够利用方法论的独特优势对国际关系学进行指导,从中窥测出新的知识点和创新性的理论建设,从而使关系学的建设趋于完善。同时,将科学哲学运用于国际关系学科当中,为国际关系学科发展的提高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而,科学哲学的发展和进步,也更应该受到学界的探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18.
大杂院     
常利民 《中外书摘》2010,(11):80-82
大杂院是城市的特产。产大杂院的城市得有一把年纪。新兴城市也有杂乱的居民大院,但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杂院。大杂院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没看过有关的考证,猜想大约在晚清之后。晚清之前这些院子就都存在了,但那时不叫大杂院,叫府第或大宅门。居住者不是高官显贵,便是富商大贾。  相似文献   

19.
苗丽静  王彬 《城市》2014,(4):69-74
正在党和国家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个人、政府等各类社会主体都面临着不断提升学习力以促进创新发展的挑战。为提高竞争力和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很多地区都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学习型社会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正不断深入。然而从国内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论研究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来看,各地对于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思路还不清晰,大多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局限于个体学习,认为只需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或将个体学习以组织的形式组织起来,就建成了"学  相似文献   

20.
关于城市文化的拙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致远 《城市》2009,(5):3-10
跨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史无前例.城市面貌革故鼎新.城市味道若有若失。人们对城市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兴致。尤其是2007年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发表《城市文化北京宣言》以后.城市文化热议不息,有关论著已载入2008年《城市科学学科发展报告》,迈入2009年,在面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之际.城市文化必将激发城市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城市文化进一步感悟、探讨和调理,故而掷出一管之拙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