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松林 《学术交流》2005,(10):176-178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与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裔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美国文坛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如此,华裔文学仍然处于西方主流文化的束缚和抑制之下,而华裔作家内心既非美国人,又非中国人,而是处在夹缝中生存的变形的他者,他们所创作出来的形象丧失或部分丧失了华夏文明的传承标记,是该文化的变种或对立物。因此,美国华裔文化依旧是弱势文化和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自我形象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卓 《学术交流》2006,(3):160-163
处于边缘弱势地位的美国华裔作家,借助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颠覆被美国主流文化“他者化”的华裔形象。然而,美国华裔作家在华裔自我形象的建构过程中,不仅将美国主流霸权文化“他者化”,而且在主观上区别华裔文化与中国文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矛盾态度表明,美国华裔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改造,目的不在于承传中国文化,而旨在建构华裔在美国主流社会中的形象,在“东方主义”的裂缝中为华裔开拓出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翻译给国内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带来了很多困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辞典或其他资料中尽量查找具体人物的中文姓名,采用其中文名的较准确的翻译。否则,将会遇到更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华裔作家排斥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影响了他们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步伐,极力摆脱传统文化的桎梏.到了70年代,他们开始反思中国文化,重拾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己所用.而在80年代之后转而回归中国文化,以全球化的视角、跨界的态度,企图在东西两种异质文化中寻求支点.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美国华裔小说文本中既有客观的、正面的延续,也有主观的、负面的断裂.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小说以其特殊的文化身份经历了百余年的辗转发展,逐渐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对中华传统文化从拒斥到回归构成了美国华裔小说独特的逻辑变动轨迹;华裔小说家在这一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西方视野,在突出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与西方主流文化糅合,构建起别具一格的文化坐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华裔的文化身份建构是通过男性视野和女性视野两个谱系进行的.以赵健秀和李健孙为代表的华裔男性作家致力于重塑父系英雄传统和华裔男子的阳刚之气,旨在打破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男子"女性化"的刻板印象.作家们对男性主体及不同父子关系类型的描写揭示了不同的中西方文化内核,以及新旧移民在异质文化中所面临的困惑、矛盾和挣扎.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这些研究和思考对今后的父子关系的定位和走向,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现实和学术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西南北》2011,(2):35-35
年轻有为的一代海外华裔正纷纷踏上回国路,他们在西方成长之后,返回父母离开的祖国,追求他们的财富与梦想。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出生,伴随美国教育长大的华裔美国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植根于他们血脉的中国文化及后天接受的美国文化共同作用于一身而发生的冲突与碰撞,这一冲突与碰撞,促使他们寻找自身作为少数族裔在美国的自我身份,自我位置的问题.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勇士>,以文学的形式,在这一问题上,做了深入的剖析,在这里,叙述者游移在现实与幻想、中国与美国、过去与现代之间,反映了华裔女性在两种文化、两个世界之中的困惑、无奈与挣扎.她们在处于中、美两种文化背景、两种民族精神影响下,因既失去原有文化根基、又没有完全进入中心文化而总是处于边缘状态.本文就白虎山学道和乡村医生两则故事,探讨华裔-美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固守、对美国文化的疏离以及在两种文化冲突中的生存状态,为华人移民提出了生存策略,即在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尝改变自我,进而建构以继承母文化、吸纳新文化为核心的文化适应模式.  相似文献   

9.
论美国智库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智库通过专家知识与舆论权力的高度结合,构成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和全人类未来的重要舆论力星。本文从跨学科视角,提出公共政策舆论场概念和理论框架,分析大众传媒、利益集团、公众舆论在公共政策舆论场中所处的不同舆论地位和角色,从而明晰美国智库舆论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及其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王军 《东西南北》2010,(10):13-13
作为知识创造财富的典型,华裔生物制药大亨陈颂雄演绎了精彩纷呈的传奇。他因发明抗癌新药而蜚声业界,又以冷酷无情和好出风头顿受非议。而8月初,他响应盖茨和巴菲特的号召,承诺捐出至少一半财产用于慈善事业,成为首位响应这一号召的华人。  相似文献   

11.
刘增美 《学术交流》2008,(2):159-162
美国华裔文学现已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受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国内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往往从中国文化视角入手,相对突出了其"华裔"特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它的美国特征.然而,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它首先是美国文学的问题.因此,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仅要在中国文化中寻根,更应在美国传统中溯源.本文将从研究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文学与主流文学间的互动,以及自由主义传统对华裔文学的"美国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乔艳 《唐都学刊》2013,29(1):86-90
文化批评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这一方法将华裔文学固定在“他者”的位置上,片面强调其与美国主流文学的差异性而导致了研究中的误区和偏颇。分析华裔文学中的成长主题、自传体裁、应许地思想等,可以见出华裔文学与美国文学传统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是美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对华裔文学的文化身份得出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11):172-175
建立和保持校园网络舆论影响力是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调查显示理工科大学生有较高的参与网络舆论和网络行为的积极性,但校园网络吸引力不足,校园网络舆论未能发挥其充足的影响力。高校应构建理工科院校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与引导,规范网络制度建设,增强理工科院校网络舆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张晓玉 《社会福利》2003,(11):60-61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老年事业的发展,动员全球华人为发展中国老龄事业献计献策,促进中国老龄研究和教育的发展,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香港大学的老龄研究机构和美国海华老年研究会等六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华裔老人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丁石孙,民政部副部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国老龄协会会长李宝库出席了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式。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对前苏联的舆论攻势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龙 《唐都学刊》2009,25(4):109-112
舆论既是冷战过程中美苏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也是用来对对方施加压力的重要工具.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苏联国内改革进程引发的舆论混乱,美国发起了一场独特的舆论攻势.这次攻势以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持不同政见者等人的吹捧为主要特点,试图达到分化苏联国内舆论权威、获取最新动态、借以提出要求、进行潜在地渗透引导等目的及效果,使得苏联的改革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导致大量平民伤亡,发生于1968年3月的美莱事件于次年被媒体揭露.美国公众一方面震惊于暴行的残忍,另一方面则对美军的行为给予高度的理解和宽容.自由和保守势力出于不同的动机,一致对面临审判的暴行制造者予以声援,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案件的最终结果.美国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所营造的媒体叙事方式和公众认知取向,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罪感的消解与淡化,也使得美国社会对于越战经历的集体反省具有严重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9,(3):128-133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当今"两个舆论场"并存的格局下,民办高校传媒类专业大学生作为社会化媒体就业主力军,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知程度,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民间舆论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个案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传媒类专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知模糊,政治价值认知水平堪忧。这归因于系统教育缺失、媒体文化缺失和自觉践行缺失。民办高校要培养适应新时代职业定位的网络传媒人才,必须通过教育驱动、文化同化、实践内化和强化"三位一体"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有勤劳自豪、吃苦耐劳的男性特征显著的父亲,也有专制传统的宗堂族长式父亲,甚至有美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喑哑沉默、逆来顺受的纸儿子父亲形象,更不乏理想的兼容并蓄的华裔父亲形象。本文对其中处于唐人街宗堂之上、但又在美国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华人劳工父亲的矛盾而有尴尬的处境进行解读分析,归类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专制传统的中国父亲形象。  相似文献   

19.
20.
阿鲁  春晓 《东西南北》2011,(10):20-21
2011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华裔女律师陈远美擢升为总统助理兼第一夫人办公厅主任。她与现任白宫内阁秘书卢沛宁一样,成为如今在白宫任职官阶最高的华裔政治精英。华裔、女性、律师、第一夫人、军师、最高官阶……陈远美的名字因这些热词而被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