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国内互联网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现状,借助企业并购绩效的相关理论,可以建构出互联网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2014年发生并购的国内上市互联网公司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内互联网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总体上对企业自身绩效改善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部分上市互联网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因为并购活动而得到显著提升;国内互联网上市公司相关并购的并购绩效要优于非相关并购的并购绩效;国内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非关联并购绩效要优于关联并购绩效.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发生在沪、深两市的57起收购兼并事件为研究对象,选择了7个绩效评价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不同类型的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横向并购的绩效具有明显效益,纵向并购的绩效最差,混合并购的绩效有待更长时间的观察。并深入地分析了不同类型并购绩效差异性的原因:横向并购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公司财力的加强使公司更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高公司竞争能力和垄断力度,因而规模经济效益明显;公司整合不力、管理经验不足以及缺乏战略的远瞻性是公司纵向并购绩效不好的重要原因;混合并购则面临着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管理者经验局限的问题,以及方方面面的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数量和规模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但学术界对资产剥离的研究却严重滞后, 尚未发现专门、深入研究资产剥离长期绩效的文献.揭示资产剥离长期绩效的情况, 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资产剥离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取了2003年91家进行了资产剥离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剥离前一年、剥离当年和剥离后四年共六年作为研究时段,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的长期绩效进行实证检验,以期揭示资产剥离长期绩效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资产剥离关联交易中内幕交易较多的,其资产剥离的长期绩效没有明显改善,非关联交易公司的长期绩效显著改善;剥离与公司行业非相关的资产时可以帮助公司集中主业,增强竞争力,其长期绩效得到显著改善;长期资产负债率高的公司其资产剥离的长期绩效变化不显著, 长期资产负债率低的公司其长期绩效显著改善;资产剥离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长期绩效改善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中国2000~2006年间发生并购的46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第一,总体绩效呈现先缓慢改善,然后下降,再显著提升的趋势。第二,股权收购样本的绩效要优于资产收购;股权收购的绩效表现不购稳定,而资产收购样本的绩效值保持稳定且缓慢的上升。第三,在并购后的第一年关联并购的绩效水平明显高于非关联并购,其他年份两种样本的绩效水平基本持平。第四,横向并购的绩效高于混合并购的绩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困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购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是优化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种常用手段.根据经典的并购理论,并购能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改善公司的绩效.但在我国的实证研究中却并非如此,相当多的企业并购后绩效反而恶化了.从财务性并购的动机变异,战略性并购的匹配分析的不全面和并购绩效评价方法的理想化等三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利润指标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选择构建基于自由现金流的财务指标,以2014年沪深A股发生并购的55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13—2016年样本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并购活动是否给企业的经营绩效带来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活动发生当年企业绩效显著提升,并购后两年呈现下滑趋势,说明并购活动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基于并购活动无法产生长期影响的研究结论以及制造业的并购现状,建议企业立足自身发展要求、充分评估并购成本和风险,注重并购后资源整合工作、实现协同效应,完善监督与激励机制、避免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长期绩效——基于证券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采用长期事件研究法(BHAR),对我国沪、深两市的1672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收购公司股东在并购后1~3年内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混合并购和同行业并购的收购公司股东长期内均遭受了显著的财富损失;收购公司国有股比例对并购后1年内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高管持股比例对收购公司长期绩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作为资本集中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采用会计指标法作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发现东南沿海地区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优于民族地区上市公司。通过分析原因,给出如下政策建议:加快金融服务业及各种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减少对并购的行政干预;提升民族地区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审慎选择并购策略;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并购市场的活跃,整合环节不力导致的并购失败案屡见不鲜。文章以调研为基础,实证检验并购整合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结论表明:并购后的战略整合、管理整合、人力资源整合和企业文化整合,有助于提升并购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资产及债务整合提升了并购企业的财务绩效,但对市场绩效无显著影响;战略整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大,而文化整合对市场绩效的影响最大;不同并购情形下,整合内容的选择对并购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人力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 ,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已成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法宝”,是发展的关键要素。由于无形资产与人力资产在特征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因此对它们的关系众说纷纭。科技的发展 ,使有创造力的人力资产的功能发生了改变 ,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 ,因此 ,分析两者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独立核算和反映就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外资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现象将更加普遍,这必将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产业优化整合、股权结构调整等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迅猛发展,规模空前.其中,横向并购模式在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些企业进行海外横向并购以后的经营绩效如何,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以2008-2010年发生海外横向并购的30家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取样本公司并购前1年至并购后第3年共5年间的18个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对样本公司海外横向并购前后5年经营绩效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发生海外横向并购后,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普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这表明,海外横向并购非但没有给我国公司的经营绩效带来显著提升,反而使公司的经营业绩出现了下滑.在此基础上,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我国多家制造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施国际化战略,期望通过获取外部知识和技术资源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评估跨国并购的绩效,特别是财务绩效自然成为研究的热点。以2001~2014年国内发生跨国并购的3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对影响这些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并购方资产规模与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呈正相关,文化差异与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呈负相关,获得被并购企业的权益比率对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5年开展重大资产重组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将机会成本指标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纳入并购绩效考核,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实证分析并购股权比例、并购方式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将经济增加值(EVA)作为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因子,并购股权比例的提升促进了企业并购绩效的改善;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并购的绩效优于同行业并购的绩效;此外,并购经验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同时,稳健性检验的结果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并购绩效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市公司并购动机是上市公司采取并购方式和选择并购对象的决定性因素。西方学者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对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文化背景和产权制度的差异等 ,这些理论并不能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予以合理的解释。因此 ,本研究运用管理学理论与方法 ,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进行了管理学分析 ,提出了中国上市公司需求层次理论 ,即安全的需要、规范的需要、政治的需要、逐利的需要、避险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与解释了隐藏在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相似文献   

17.
金融资产配置是非金融类企业面临的重要经营决策之一,非金融类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与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作者以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11—2018年期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当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上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本年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之间都在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不同产业、不同性质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将对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产生不同影响。第一产业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国有和非国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即只有适度配置金融资产,才能使其经营绩效最大化。上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增加将显著提高国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本年的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但不会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本年的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产生显著影响;第二产业和非国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与其上年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呈倒"U"型关系,上年金融资产配置不足(过度)将使其对本年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产生补充效应(挤出效应),适度配置上年金融资产将最大化本年的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利用市场手段引导非金融类上市公司适度配置金融资产,鼓励他们加大实物资产投资力度,缓解中国目前面临的"脱实向虚"困境;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应该基于自身产业和产权属性以及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对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不同影响对其金融资产配置进行科学决策,认识金融资产配置不足(过度)对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的补充效应(挤出效应),配置出能使企业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最大化的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和构建投资组合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不同产业、不同性质公司的资产配置行为,考察拟投资对象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是否满足企业经营绩效和实物资产投资收益率最大化要求,以作出有效的投资决策。文章研究结论补充和丰富了企业资产配置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不同产业政策、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规范金融资产配置行为、投资者作出正确投资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中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如以经营目标代替公司整体战略,违背并购规律,盲目进行跨行业并购等。上市公司并购活动应遵循公司并购规律,科学定位并购目标,避免盲目进行跨越式并购,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和组织创新,按照风险一收益配合原则建立并购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依据加入WTO的承诺,我国的很多行业即将对外资开放,外资并购进入快速发展期,这可能对我国经济安全造成影响,我国必须采取以法律手段对外资并购进行规制、强化政府监管与服务职能,完善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取消外资在我国的超国民待遇等措施确保我国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莉 《调研世界》2011,(9):48-51
文章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4家社会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线性模型,对资产收益率与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表示资产收益率与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相关性并不明显。总的来说,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不高,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整体规模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