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主要围绕中国周边地区展开,呈现出战略打压态势,与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手段、特征等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以“合作共赢”为出发点,美国以“打压假想敌”为出发点;中国以“经济手段”为主,美国以“安全手段”为主;中国的机制安排“开放包容”,美国的相关安排则热衷于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对立”。中美两国很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继续维持激烈竞争局面,两国的竞争模式将持续下去。面对中美竞争加剧,尽管中日韩加强合作的外部动力增强,但三国合作停滞不前,原因在于日本与韩国已经成为美国对华战略打压最为倚重的盟友。为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周边外交上要保持战略定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妥善处理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新形势下,威尔逊借助美国卷入大战和实施战争动员这一难得的时机,通过重新阐释美国的传统与特性以及利用德国作为“他者”与美国相对照,成功地使美国的自我形象与国际角色从19世纪的“共和榜样”和“自由典范”转换为“自由卫士”和“世界领袖”。威尔逊对国家身份的重塑不仅有助于当时的战争动员,而且解决了美国踏上世界舞台后的角色困惑与身份危机,为崛起的美国确立了长远的国家政策走向。他对美国理想、角色和命运的创造性阐释主导了美国人对自己国家存在意义以及美国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成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外交政策话语,对美国外交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对美国“人权攻势”的回击曾忠恕在当代国际舞台上,“人权”成了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一大“法宝”。美国老是摆出一副世界人权警察的面孔,到处指手划脚,随意指责别的国家“无视人权”、“侵犯人权”。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攻击由来已久,但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来就...  相似文献   

4.
德克 《东西南北》2011,(9):58-60
他接替了被誉为“美国代言人”的CNN主播拉里·金,成为入侵美国黄金脱口秀时段的英国第一人。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英国男人,承接着美国人的“崇英历史情结”,再一次向美国输出了英式文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2009,(11):53-54
终身大事,不少人喜欢大操大办,在美国也是如此。大笔钱用在婚礼上,是不是一种浪费,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美国网上慈善机构“我愿意”基金会的项目“慈善婚礼”,就是鼓励美国人在这笔钱当中抽出一小部分,支持慈善事业,使“慈善”融入传统婚礼文化当中,成为一道必经程序。  相似文献   

6.
余波 《东西南北》2012,(19):28-29
“中国龙爪子正将北美变成中国油泵”。加拿大尼克森石油公司将被中海油收购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一片惊叫。自中海油151亿美元收购尼克森的消息传出后,美国议员竭力阻止加拿大“抛弃美国,投怀中国”的举动,叫嚣“封杀中国”。  相似文献   

7.
关于美国对华战略中的“敌”性判断及“非对抗”因素段克兢唐永胜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剧变、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国国内的政治争论,导致美国对华战略出现“敌”性判断。这一“敌”性判断是美国对华“遏制”或“接触”两类政策的出发点。但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中...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在小说《娇女》中,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建了双重“对话”关系。一是与美国文学史“对话”:美国文学在摆脱对欧洲文化的依附中诞生,但旨在表现民族之声的文学中,为黑奴解放疾呼的力作寥寥无几。《娇女》把种族压迫的主题从背景推向了前景,为重建美国黑奴文学作出了贡献。二是与美国文化史“对话”:蓄奴制文化的滞后性和渗透性,使种族歧视和压迫至今仍是困惑着美国政治文化的严重问题。《娇女》以开放性的艺术思维,让小说中的人物用自己的声音来展示“肤色的惩罚”所带来的“黑色的愤怒”,并让众多人物以各各不同的声音相互交锋,在争辩之中共同完成对于“美国人种”的“复杂命运”的理性思索,从而对美国文化提出道义的质问。  相似文献   

9.
一名胸前挂满勋章的“美国军官”高喊口令,带领着一群“美国大兵”迎面走来。接着,“东德军人”方队进入视野,时间仿佛闪回1990年两德正式宣布统一前的最后热血。  相似文献   

10.
张生 《东西南北》2013,(10):43-43
如果让人选出在美国说得最多的两个单词,一定会有人说是“你好”和“谢谢”,特别是“你好”,更是随时都可以听到。因为不管是在麦当劳里,还是在公交车上,哪怕是正在人行道上跑步的陌生人与你擦肩而过时都会突然微笑着对你来声“嗨”(Hi)。 不过,尽管“你好”和“谢谢”在美国不仅是说得最多也是用得最多的两个单词,可在我看来,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真正有实质意义的却是另外两个单词,那就是“签名”(sign)和“免费”(free)。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人的美国观这一视角来看,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期,美国及美国人在中国的形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在这短短的大约15年间,美国由中国人上下敬仰、有口皆碑的‘“友邦”渐而变之为万夫所指、妇孺耻言的“死敌”。特别是在1946至1947年之交不到一年的工夫,由“顶好’到“滚出去”──以此为标志,美国在中国的“友邦”形象彻底化为乌有。美国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当有人呼吁“用一切力量把美帝国主义踢出去”的时候,此后数十年中美关系的历史也就大致“定格”了。要想真正化解中美之间的疙疙瘩瘩,尚须时间的慢慢消化,亦有赖于方方面面持续、艰苦的努力。因为伤痕太深了。  相似文献   

12.
评美国对外政策的“新干涉主义”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美国对外政策的“新干涉主义”思潮王宏周冷战格局结束之际,恰逢克林顿入主白宫,美国新一届政府开始登上“主宰”冷战后时代的国际政治舞台。一年多来的事实证明,克林顿在就职前后为美国确定的外交方针,即“一个目标”──要在全世界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领导地位──和...  相似文献   

13.
张传波 《东西南北》2013,(21):40-42
她以一份报纸扳倒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成为美国新闻史I-1~,3传奇人物,她是《财富》杂志500强公司中第一位女性“一把手”,是美联社第一位女董事,是美国新闻界传奇人物,被称作“新闻界最有权势的女人”。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度”。驾车奔驶时,幽默的美国人往往不甘寂寞,用红红绿绿的彩纸剪成字母粘贴在汽车后窗上,构成了美国独有的妙趣横生的汽车文化。为了防止后面的车撞上自己,汽车文化中这方面的“警告”特多—“我不愿您来吻我!”,“走开去,我讨厌你!”,“公路上不兴玩碰碰车!”,“撞上来你就得赔大钱!”大卡车以居高临下的口吻警告说;“不要摸老虎屁股!”豪华轿车则娇滴滴地发嗲:“我可是个娇小姐!”为了制止后面的车超车,妙趣横生的佳句比比皆是—“如果你想见上帝,不妨超车!”,“超车意味着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15.
《创新时代》2011,(7):1-1
“中国正处在超越美国成为科技创新一流大国的有利位置,若美国人不能增加博弈筹码,将被中国超越。”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科学顾问、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主任约翰·霍尔德伦曾这样“奉劝”奥巴马。虽然霍尔德伦的紧张多少显得夸张,  相似文献   

16.
2020年9月,“湄公河—美国伙伴关系”正式启动,取代了由奥巴马政府发起的“湄公河下游倡议”,水资源合作成为该新机制的核心议题之一。在湄公河水资源问题上,美国的战略意图日益明确,合作路径也持续更新,地区的影响力迅速拓展,给中国周边安全埋下重大隐患。因此,美国对湄公河水资源问题的介入,成为当前中国周边外交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双向嵌入”分析框架,认为美国对湄公河地区水资源问题的介入是治理和竞争双向互动的过程,在“治理整合”维度上,主要是以其资金和知识的优势提高治理能力为基础,以整合共同利益强化利益合作为动力,以及时抢占时机扩大舆论引导效果为手段来介入湄公河地区水资源治理。在竞争驱动维度下,美国主要是以加强双多边伙伴关系来扩大地区影响力,以升级机制建设来谋求“制度霸权”,以价值观和话语的双重输出来推广其治理理念,从而在“影响力”“制度”以及“理念”三个方面完成对中国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雅皮士变了     
“雅皮士”一词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的原文为Yupies(TheY0ungUforProfesiohals)即都市中的年轻专业人员,被简泽为“雅皮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国的中青年白领。他们是美国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那一代人中的娇娇者,如今年龄大约在25-45岁之间。他们不仅有令人羡慕的学历、职业和社会地位,而且精力充沛、富于进取,是当今美国繁荣与发展的“助推器”,是政治与社会思潮的“晴雨表”。不仅如此,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坚,他们的消费与休闲方式又是美国人生活模式的“导航仪”,它的取向、变化会影响一代乃至几代美国人的生…  相似文献   

18.
“歧机”在日语中叫“差别”。而在今天日本,越来越多外国人纷纷抱怨受到了“差别”。即便是美国人,有此感觉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出生的“大相扑”小井。他早在1984年升任二级大力士时就发牢骚说,“如果不是美国人,他早升上了一级大力士。”此话一度震动了美国传媒,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关注。不过后来小井负了伤,战绩每况念下,日本人于是对他的批评不屑一顾。最近,这名优秀的异国相朴手在退休时,又一次谴责:日本在最近10多年来并未作出多少努力来改变对外国人的态度,“差别”现象有增无减。至于来自亚洲邻近国…  相似文献   

19.
在2012年“大选年”,一幕幕的政治大戏正在上演,或将上演。时下,美国总统“选战”渐入白热化阶段。据美国最新民调显示,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目前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已很接近。现任总统奥巴马能不能卫冕成功?可真的有点悬!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9,(10):57-57
10月为美国国家残疾就业意识月,今年的主题是“期望+机会。充分参与”,这个活动希望能促使整个社会认识到对残疾人“期望”能带来的巨大作用。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一系列新措施帮助5400万美国残疾人能更公平地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