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寅佳 《东西南北》2013,(18):44-45
小时候,我胆小是出了名的的,甚至从来不敢主动开口说话。”郑一鸣说道。然而,就是这个小时候胆小到连滑梯、木马都不敢玩的人.后来居然当了8年美图磊兵,跟着航母出海,打过两次仗,还成了唯一一位开美国航母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9月28日,北京东方斯卡拉青岛天幕城演艺广场试营业。一个光怪陆离、如梦如幻的时尚演艺航母将展现在青岛市民的眼前。"逛夜店,去天幕城东方斯卡拉"将成为岛城人夜生活的时尚首选。  相似文献   

3.
董卿  赵琳  贾瑞君 《东西南北》2011,(16):16-19
眼下,毫无疑问,"瓦良格"是中国民间和官方的一个绝对热词。它吸引了众多中国人的关注,这份关注凝聚了亿万中国人对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发自内心的期盼。从1988年下水至今,瓦良格号已经历整整22年的风风雨雨,其曲折的经历也成为中国数十年寻求航母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认为:高度危险作业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但不是绝对责任,作业人在具备法定免责事由时,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123条对作业人的免责事由作了明文规定。但对于如何解释这一条文,法学界存在着意见分歧,审判实践中,在适用这一条文时也存在很大差距。本文拟结舌我国民法的有关规定,从该条文的立祛宗旨和民法理论上对高度危险作业民事责任和免责事由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引起同仁的进一步研究。一、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目前,我国法学界关于高度危险作业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争论的焦点是:作业人的免资事由有几种?…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人们在伦理与国际事务中的行为的相关性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论。这种争论在80年代日趋活跃,现在又因苏联和东欧的事变而变得更热烈了。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类贬损者,一种人认为在伦理与外交政策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关系,另一种人认为,在国际事务中讲伦理道德,是一种矛盾修饰(如:残忍的仁慈)。然而,通过对国际关系现实的分析可以发现,上述看法是不加思索的。在国际关系当中,如  相似文献   

6.
早在遗传学成为一门具有确凿的实际基础的科学之前,它就是异常剧烈的理论争论的对象.这种争论无论从社会政治方面来说,或者从道德和哲学方面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涵义.争论的中心是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遗传和环境在个体进化和发生中的作用如何?从理论上来说,答案不外乎三种:进化单纯是由环境制约的;进化单纯是由遗传制约的;进化既受遗传制约,又受环境制约.但是,赞成何种答案不仅说明某个人的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学的研讨趋于热烈, 发表了不少见解独到的论著和文章,读后给 人以有益的启示,发人深省。但对一些问题也 颇感困扰。例如对儒家学说在实现四个现代 化方面的意义,以及儒学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等问题,我们对之既有一定的兴趣,而又对目 前流行的一些提法有不同的看法。儒家学说在我国的四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儒家学说将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是我国学术界迄今为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儒学的未来发展能否实现现代  相似文献   

8.
对归纳法职能评价的历史综述苑成存如何看待和评价归纳祛的职能,这是自归纳逻辑产生以来西方哲学家、逻辑学家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人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归纳法在科学理论发现中的作用,二是如何评价归纳法在科学理论检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86年5月27日至30日,在浙江湖州市举行了国内首次陈英士学术讨论会,有来自九个省(市)的五十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现将这次讨论会上对陈英士评价若干问题的观点综述如下: (1)陈士英与光复上海陈英士在1911年上海光复战役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对他评价的争论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过去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把上海光复只归功于同盟会,甚至归功于陈英士一个人,完全否定光复会及其他方面所起的作用;另一种看法是否认陈英士领导的中部同盟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7,(10):103-106
遵义会议后,中央政治局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鸡鸣三省的地方召开了一次常委会,中共历史上,这次会议意义重大,作用非常。但这次会议的具体地点究竟在川滇黔的哪个省,三省各执一词,至今没有定论。对于这样的争论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清其中的论据,有自己的见解。当前重要的不是为争论推波助澜,而是要使争论者和谐相处,共同利用、保护好这一名片。  相似文献   

11.
王水雄 《社会》2005,25(3):187-206
在以往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中国学者或理论工作者都比较喜欢进行概念上的争论。这种争论某种意义上颇类似于西方中世纪对宗教教义的不同理解引发的辩驳,它对于正本清源,明晰人们的认知,改变意识形态,形成一种共识,促进社会转型是有较大作用的。不过,这样的学术活动,其实对于学术的直接的建设性作用甚小。当前中国学术界,这种现象少了一些,学者们转而满足于对经验进行简要概括,以期形成一定的能够唤起读者共鸣的概念。这些概念往往能够引起一定的社会效应,然而,其学术意义同样不大,因为它们对于真正的学术累积作用甚小。众所周知的是:仅…  相似文献   

12.
梁孝 《学习与探索》2007,2(5):38-42
社会科学是中立的科学还是为不同的社会集团、社会利益服务的科学?随着社会科学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社会上对社会科学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学术界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与西方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地位展开了空前激烈的争论。这些问题都涉及社会科学中的价值问题,这  相似文献   

13.
法律与经济及金融发展相互关系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经济与金融发展理论兴起以来,围绕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决定因素以及何种金融安排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等问题,理论界兴起过多种重要的争论.本文简述了这些争论,并着重讨论了不同的法律起源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比较欧洲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法律渊源、法律移植、法律实施效率等方面的差别,全面分析了不同的法律渊源对金融及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工具世界     
在世界的理论史上,精神对物质的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我国60年代关于“桌子哲学”和“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争论几乎又重演了这一历史问题。自然物和人造物把精神置入到“二难推理”的境地。是啊!如果说桌子的存在先于人思想上的存在,那么桌子是谁创造的呢?如果说后于人的思想存在,那么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又何存呢?于是,就有人进行考证,证明了古人的“案”和“几”是从石头那里学来的……。这,引起了我们对这类讨论条件的充分性的怀疑:世界除了物质和精神属性而外还有没有其它属性?还有没有被遗漏的其它世界?本文认为有!这就是由物质世界到…  相似文献   

15.
对人进行综合研究的必要性日益成为活跃人的因素的无可争辩的条件。实际上,很长时期以来,人就是整个一系列科学部门的研究对象,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医学、教育学、文艺学等。然而,对以上各学科已取得的知识的综合总汇,以及用各自的专业语言继续进行的争论与对争论问题的比较,都未产生预期的效果。人在不同的学科部门仍有着不同的形象,系统性的本质研究尚未实现。至今,对一些关键性的概念如“个性”、“性格”、“气质”、“情绪”、“意识”、“意志”等尚无公认的定义。摆脱困境的出路在于,研究创建富有成效的理论观念,它们一开始就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有益于现代人学系统中各专业学科部门的创造性发展。其出发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和苏联崩溃已经引发了一场从根本上重新研究世界政治和美国对外政策的热潮。正在学者、实际工作者和政治家们中间展开的这场争论,包括两个相互联系但又有极大区别的分析层次:一个涉及国际关系的性质,另一个则与美国在这种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相关。这种讨论已经提出了大量分析意见和方案,然而,伴随这样的政策争论还同时出现了对世界形势的错误理解,因此,重新思考一下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性质似乎尤为重要。如果不以  相似文献   

17.
郑一鸣 《东西南北》2013,(18):46-48
如果不是《我在美军航母上的8年》一书出版,郑一鸣的传奇人生也许会被忽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位兰州也生并长大的中国年轻人变成了美国航母舰载上的一名军人。  相似文献   

18.
本埠要闻     
《青岛画报》2013,(3):78-79
2月27日,我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首次靠泊青岛某军港,标志着我航母军港已具靠泊保障能力。新建成的航母军港由中国海军组织设计施工,历时4年时间建成,码头水、电、气、油等保障设施完备。辽宁舰将在这里继续开展后续相关试验和训练。辽宁舰于26日离开大连造船厂码头,航渡期间按计划组织了相关武器装备实验。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学与社会》杂志1977年夏季号发表W.M.利奥格兰德的《对"青年马克思"争论的考察》一文,不久,该刊于1978年春季号上又发表了E.K.亨特的《对利奥格兰德在"青年马克思"探讨上的批评》一文,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对马克思著作中"人性"、"人的本质"、"族类"这些概念到底如何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泽波  Wang Keyou 《孔学堂》2022,(3):36-44+134-144
鹅湖之会是儒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争论中,象山主张“悟得本心”,其学理基础在仁性,朱子重视“读书讲论”,其学理基础在智性。双方所论各有根基,但也各有所失:朱子之失在于不了解仁性的思维方式是直觉,也无力真正讲清学习认知在成德过程中的实际作用;象山之失在于不明白仁性并非自足,也不了解孔孟心性之学的不同。从儒家生生伦理学三分法的角度看,整个争论的焦点,可概括为仁性是否透彻和智性是否必需。从这个新的视角出发,对这场争论当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