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然而,现在的孩子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幼儿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幼儿接触最多是老师和小伙伴,在幼儿的区域活动时,经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与别人玩,他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自古以来是重后裔的,即使现代人已逐渐淡化了“养地临老”或“传宗接代”的传统生育观念,孩子对家庭的重要性仍然是首当其冲的。在我进行的有关当代人生育观的问卷调查中,79.73%的人认为“有孩子的家庭才是完满的家庭”,15.46%的人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后代”,10.57%的人认为“没有子女的人到了老年会很孤独”,6.47%的人认为“真到老了,还得靠亲生儿女”,也有极少数人(2.29%)生育孩子的动机充满着盲目性和被动性,仅仅是出于“不生孩子会让别人认为是不正常”。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当今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相似文献   

3.
我有一帮做“生活方式”类媒体的朋友,他们算是“过日子”的专业级选手,知道城市里最最高精尖的吃喝玩乐宝地,并且以指导别人过优质的闲暇生活为职业。然而,就像专业厨师回到家以后就再也不想进厨房一样,这些职业生活家们一旦自己休了假,日子就过得乱七八糟,不是埋头大睡就是一部接一部看盗版DVD,最大的亮色也不过是跟着朋友去唱唱KTV,虽然这个项目他们是绝对不会在媒体上向大家推荐的,太俗。  相似文献   

4.
村里有一对夫妻,男的是独子,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在农村,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公公、婆婆见儿媳久未怀孕,对她脸色就不好看了。后来这对夫妻去医院检查了很多科目,当天没有结论。第二天,丈夫去取诊断报告,回到家,他神情沮丧地对父母说:“不是媳妇的错,是咱身上的病。”妻听了,呜呜便哭。这些年,她一直活在公公、婆婆的脸色里,现在终于有了结论,再也不用看他们的脸色。  相似文献   

5.
享受唠叨     
据说国外有一电台,周末黄金时间给一万名男子打电话,问他们正在听什么,竟有9839人回答“在听老婆唠叨”。我不知道别人的感受如何,反正我就特爱听妻子的唠叨,甚至把它当作一种惬意的享受,“看你那样狼吞虎咽,像饿了三年似的。”“天天捧着报看,看了这版忘了那版。”“你这些草稿要不要?天天要人来帮你收拾……”只有我才明白她这些话的“潜台词”:说吃饭快,是欣赏我的食欲;说成天  相似文献   

6.
好久没看韩剧了,感觉那是被新新人类炒烂了的东西,像我这种已经褪去做FANS狂热的人不该再去学着高中生那样赶时髦了!无意当中看了朋友强力推荐的新片《那小子真帅》,不禁大呼过瘾.好看呀,不需要做过多严肃性的分析和审美上的评价.就是单纯的好看.男主角够帅,女主角够可爱!  相似文献   

7.
江涛  刘强 《社会福利》2006,(3):21-22
盛敏,这个5岁就被送到四川宜宾市儿童福利院的孤儿,正深情朗诵自己写的日记——“我从未谋面的爸爸妈妈啊,仅仅因为我和别人不一样,你们就在我生下来的第三天,把我抛弃在寒冷的街头,你们可知道,这么多年,每当我想起你们抛弃我的哪个寒夜,每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自  相似文献   

8.
黄光 《社会工作》2008,(5):47-48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我独自一人在步行街闲逛。忽然一阵叫好声吸引了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杂技团”在表演。说是“杂技团”,其实就是几个七八岁大的孩子。只见他们赤着上身,有的舞枪,有的弄棒,还有一个手持铜锣满场飞奔正敲得起劲。看着他们,我的心中不由一阵的疼痛,这些还是孩子呀!他们应该在学校。此时,一个举着托盘的孩子开始向四周的观众收钱,观众们却一哄而散,孩子茫然地看着他们。  相似文献   

9.
晓英 《今日辽宁》2001,(6):30-31
一个辽西农村的孩子,不知为什么对画与字着了迷.每逢春节前夕农村开始贴年画的那几天,他就挨家挨户地窜,站在别人家的画前一动不动地看.村里的民办教师写对联,他就陪在那儿,一盯就是一天.平时谁家要是买了一个带字带画的镜子、柜子,他准跑过去看个没完.村里的大人们说,这孩子的爱好可真怪.1 979年别人劝他去考朝阳地区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业班,他去了.考试时,别人都拿着像模像样的画板,他拿的却是一个棋盘,招来不少笑声.就是这个拿棋盘作画板的考生,却名列榜首.  相似文献   

10.
于鹏 《社会》2002,(7):6-8
时下,"好看"成了不少电视媒介梦寐以求的传播境界.于是,有人认为<还珠格格>好看,<流星花园>也好看.可是,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就不是好看不好看能说清的,它让人觉得心痛.那么,在这些被电视媒体折腾得热热闹闹的屏幕"卖点"背后,能否找到某些内在的联系.电视传媒在为自身的发展壮大摇旗呐喊的同时,是否也应为青少年受众挤出一点"精神",仔细考虑一下他们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社会大家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来自全国各地因社会、家庭、学校和本人的原因而成为流浪乞讨的孩子们,像候鸟一样,他们在这里暂时栖身;像有家的孩子一样,他们在这里倍受关爱和接受再教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孩子,都把这里当作温暖的家。这就是多次荣获辽宁省、大连市青少年特殊维权岗的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每年收救数以百计的流浪少年儿童,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滋润着这些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2.
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天为帐,地为床;被喝斥、被投石、被鄙视……别人不把他们当人看,连他们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是一个善良而普通的农村青年改变了这一切。于是,在四川渠县演绎了一则:——时令虽然是早春,但川东农村的凌晨仍是出奇的冷,与残冬没有什么两样。天还没有亮,曾令全已醒了。他再也睡不着,惦记着那30头猪,惦记着去城里收捡骨头。“还早哩”妻子翻了个身。“去晚了不好。”曾令全已经穿好衣服,不过十来分钟,他推着自行车已经上路了。曾令全的家与城里相距不过二、三公里,每天一大早到县城最大的农贸市场——人民市场收捡猪骨头是他每  相似文献   

13.
李光敏  宫羽 《东西南北》2012,(13):48-49
平常人剪头发是希望换个造型,而外交官们最忌讳的则是让别人看出来他们的造型有变化。 寸头,深色休闲装,欧式皮靴,与造型机构的同行们相比,“80后”造型师江雨桐的打扮略显严谨,却也不失时尚——这也正是如今他的“顾客”——中国外交官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些“问题”夫妻,谈及他们离异的原因,许多都有触及爱与爱的回报这个话题的。一位年近40岁、自称婚后10余年“一直为这个家,为他和孩子当牛作马”的妻子,最近坚决提出与“其实并不坏”的丈夫离婚。她向我一口气谈了三条理由:  相似文献   

15.
顾惠娟 《社会福利》2003,(10):44-45
“集体供养模式”的优点和“家庭照顾模式”的不足 “集体供养模式”的优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这事关新一代人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孤残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具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或各个方面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事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因此,一个  相似文献   

16.
顾艳 《东西南北》2010,(12):25-25
那是一家快餐店,地处闹市,生意兴隆。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小婴儿来到店里,她想为孩子买点喝的。不过,满店都是可乐、雪碧之类的冷饮,实在不适合小婴儿。左看右看,她终于发现,店里有台饮水机,里面的纯净水,倒可以让孩子喝一点。于是,她试探地问服务员:“你好,能给我一杯水吗?”服务员看她一眼,随口说道:“拿杯子来。”她一愣,赶紧说:“对不起,我没有杯子。”  相似文献   

17.
笑话     
哈里从兽医那儿回家,叹了口气.对妻子说:“我们的小狗真可怜!一路上总是哀叫,像是有话要对我说……”太太看了狗一眼,叫道:“傻瓜,这只狗也许想对你说.它不是我们家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与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合作,于2001年3月组建百合花保育中心(LOCC),正式接管院内0-3岁儿童的全部保育工作,至今已有一年半时间。作为国外的非营利慈善机构,在中国境内以实体方式实际操作儿童福利工作,这还是第一家。其间,他们在育儿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引进了不同的理念和做法,“洋为中用”地为孩子营造出了一个更为适合他们成长发育的环境,孩子的身心状况有了显著改善。目前,杭州市儿童福利院正在全院范围内推广他们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博彦 《今日辽宁》2005,(6):56-58
新学期开学的时候,一位来沈阳卖羊肉串的新疆妇女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沈阳市砂山第四小学,用极不熟练的汉语和手势表达着想让孩子上学的焦急心情。刚开始马淑惠校长并没听懂,后来,个高一点的男孩用不标准的汉语说:“我要上学。”面对孩子渴求的目光,校长毅然决定:尽管语言不通,也一定要收下这两个孩子!萨拉木、萨拉姆哥弟俩互相看了看,开心地笑了。为了学习和生活的方便,马校长又给哥俩起了汉语名砂志强、砂志明,并把他们分别安排在一年一班和一年二班。砂山四校是沈阳市市区最南端的一所标准化小学,2004年5月16日学校被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所农民…  相似文献   

20.
余从 《社会福利》2006,(5):57-58
如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那么,爱罪犯子女的就是圣洁的天使。在古城西安,有一位美丽的天使走进了儿童村,她用母爱和真情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使他们走出阴霪的笼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