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唯物史观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根蟠 《河北学刊》2002,22(3):121-126
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和发展与唯物史观的传播密不可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的中心是如何运用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形态,这次论战启动了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而现代意义的中国经济史学正是在这次高潮中形成的。活跃在这次高潮中的各派学者程度不同、先后不一地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由于唯物史观的指导和影响,中国经济史学一开始就形成了社会经济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百年沧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伯重 《文史哲》2008,1(1):5-22
我国的经济史学的前身是传统的"食货之学",但是作为一个学科,却是在西方近代社会科学传入以后出现的。它迄今已经历了萌芽、形成、转型和发展阶段,并在此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即1949年以前居于主流地位的历史主义史学传统、1949年以后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传统以及1978年以后形成的多元化史学传统。这三个传统都是我国的经济史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其"中国特色"之所在。而中国经济史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既珍视自己的传统,又积极投入国际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学术主流的经济史学。  相似文献   

3.
探寻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结合--"新经济史革命"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史革命"以探寻人类历史上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为主线展开,经过了逻辑上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这场"革命"更新了经济史学研究方法,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促进了经济史与经济学的结合;这场"革命"的方法论成果是值得中国经济史学和经济学借鉴的.  相似文献   

4.
徐毅  崔海霞 《天府新论》2003,(3):126-127
当伊始的新世纪以其特有的时间魅力剌激我们放眼回眸流动不息的学术史长河时 ,我们不禁发现 ,中国经济史学从上个世纪初由一批研习西方经济学、历史的学者开创至今 ,业已走过了近百年的坎坷历程。百年的学术发展史不断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学科发展规律 :中国经济史学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其内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和新的分支学科的相继涌现。然而 ,一个研究新领域的开拓 ,不仅需要扎实的研究成果 ,而且必须假以时日。恰当不少学者努力超越学术旧状 ,企盼中国经济史学在新世纪里开拓与日俱增多新领域之际 ,唐凌教授等人所著的《自开商埠与中国近…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晴佳 《东岳论丛》2004,25(1):10-19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揭示历史演变的大趋势为目的,即历史一线发展进步论;以中心、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西方社会中心论,西方精英史学,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则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科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现代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以实证主义观念为基础,即在主、客严格区分的前提下倡导"科学史学"、"客观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则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对中国史学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史学界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国县域经济的特点,对中国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经济思想是其坚实基础,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其"主体框架","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是对这个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只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产生及发展,科学理解和正确掌握其基本内容,才能更好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总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4位,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作为过去20年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主要标志,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优化升级使得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制造大国"的地位,并为实现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贾根良 《学术研究》2023,(5):84-96+2
梁启超在1902年发表的《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标志着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中国诞生。本文运用经济思想编史学的方法,通过回顾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我国120年的发展历程,按照其在不同阶段的主要功能和特征,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考察了该学科在每一阶段发展的背景、动因和主要成就。在过去的120年中,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中国经济学发展和国家建设中发挥了三种主要的功能:引进新思想、为探求国家富强之道提供历史借鉴并提出新的战略思想、服务于国家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它也将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该学科在建构新的经济理论体系方面的功能基本上仍付之阙如,其在代表性高校的现状说明,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中国面临着生存危机,经济学界和相关部门对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经济转变与城市群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良 《学术月刊》2013,(7):107-112
"十一五"以来,中国的区域发展重心不断转移调整,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东、中、西部"条状区域发展思路,以城市群为单元的"块状"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经济区域由"带状"向"块状,,转变。平均来看,城市群以占所在省份32.28%的国土面积,聚集了所在省份60.66%的人口,创造了75.61%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国区域经济已由省域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当前,行政区经济的弊端日益显现,城市群将是中国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的主要载体,中国区域经济正在由行政区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在这三大转变基础上,"城市群经济"概念的提出有其合理性,空间聚集已从"产业聚集"演化为"城市聚集"。这时,城市群经济已成为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及运行的一种形式,是基于社会分工深化、市场深度扩张、要素高度空间聚集而演化出来的区域经济形态。城市群发展的当代意义还在于城市群已成为中国城镇化的空间主体,是实现中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领者。  相似文献   

11.
人口的多寡 ,体现着经济的盛衰强弱 ;人口与经济的相互作用 ,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对此 ,就 1949年之前的中国人口经济史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租金耗散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由于中国皇权专制社会官僚集团的寻租活动盛行所导致的官僚机构日益膨胀、国家开支不断增大,税负不断加重,最终导致社会全面崩溃的过程,并用大量的经济史、人口史资料对模型的结论进行了验证.认为,皇权至高无上不受约束、国民的财产权和人身自由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法权结构是导致中国皇权社会治乱循环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三个阶段涉及四种经济成分 ,总供给与总需求非均衡运动中所出现的宏观经济现象构成各阶段的主线。在一系列宏观经济现象中 ,需要注意积累、消费、投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源涛 《河北学刊》2001,21(5):98-102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为现代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创建提供了诸多研究成果。他们广泛展开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同时致力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的专题研究,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等多个方面,在诸多问题上形成了他们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16.
学术界对中国古代、近代经济史上的GDP研究似有升温趋势,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有碍于更加真实地认识中国古代、近代社会和进行跨国家、跨社会的比较。主要的问题在于,认识和估算的思路进入了误区,偏离了GDP的规范定义。中国经济史GDP研究中的具体方法也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运用计量模型推导GDP,对于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和基础性数据的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不宜把GDP作为将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或中国近代二元转型社会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作比较时的主要普世价值评价标准,尤其不宜用偏离定义或模型有缺陷的估计或计量方法得出的GDP数字来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会造成以下的结果:(1)会以不规范的偏离程度很大的GDP数字来不恰当地衡量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2)掩盖了中国近代二元经济结构的事实;(3)掩盖了中国古代市场十分有限的事实;(4)掩盖了市场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的差异。社会转型的评价标准是多维的,在很多时候,GDP并不能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对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60多年来,我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表现在研究内容方面是形成了两个特色,之一是个案研究,之二是群体研究。个案研究,主要是探究单个人物的经济思想,其中有一个热点,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人物研究。群体研究(宏观研究)就著作范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题型宏观研究,另一类是通史型宏观研究。论文方面,大致包括派别、通史式、思潮等群体研究。体现在视角方面是形成了四个较为值得关注的视角:外部视角、历史视角、现代视角、比较视角。视角不同,导致我国史学趋于多元、多样化。至于不足之处,主要集中于理论、方法、内容、资料建设及研究者素质等五个方面。总体看来,有关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还有待我们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准推进,不仅研究的理论需要加强,研究的方法需要多元,研究的内容需要拓展,研究的角度需要继续多样,而且资料的征引范围需要扩大,认知和思维模式需要革新,史料的整理与研究有待深入,研究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研究的结构有待继续完善与提高。只有在这几方面都有相当改观的前提下,该领域的研究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社:中国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史上教训深刻的一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励 《学术研究》2002,(10):47-51
人民公社一度是中国的一面旗帜 ,引起全世界 ,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但经过25年的风雨历程后 ,它最终被中国农民抛弃了。导致人民公社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是留给我们的教训却是深刻的。新时期的农村经济制度建设不要忘了这一段理论的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9.
郑起东 《社会科学》2006,3(8):70-79
2005年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国家对经济的作用受到重视;二、产权制度的探讨继续深入;三、企业管理研究成为热点;四、经济学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文章对此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建设从草创起步到初步繁荣走过了约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迈入新世纪之际,该学科无论从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还是关键措施上都面临着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为学科建设者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