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吴蔡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激、蔡松年二人的词作,在具体内涵、情感趋向、写作技法、词风等方面有同有异,而异又远远大于同。“吴蔡体”之称的合理性在于,在金代初期那种近乎荒漠化的文化背景中,二人的词作代表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在当时的最高成就,反映了一种文学样式的形态,成为一种标志、一种典范,而且与此后“国朝文派”的创作在格调上有所不同,因而就有了“体”的意义。但二人的词作从各方面来说,都是异大于同,故“吴蔡体”之称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经不起推敲。至少,吴、蔡不是一个整体,二人的作品不是同一风格,似乎也难说是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2.
金初词坛由吴激、蔡松年独领风骚。吴、蔡的创作赋予金词以伉爽清疏的特质,形成不同于两宋的清劲风骨。吴、蔡的创作确立了金词史上第一个开宗立派的词体范式——吴蔡体,即清旷俊逸、萧散疏放的总体风格。其刚柔相济的手法熔豪放婉约于一炉,开一代风气之先。吴蔡体开启的金词特质可以弥补南宋词“文弱”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198 9年第 9期《读书》载有李冰涛先生《治古汉语易而治古白话难》一文 ,探讨《胡适的日记》一书中为胡适所不解的一句散曲“剔秃栾一轮天外月”,原文是这样的 :古汉语比古白话好懂 ,何以见得 ?因为古汉语尚有历代的注疏帮助理解 ,而古白话 ,随着时间的流转 ,意义便不得而知了。即如白话运动的大师胡适之先生 ,也有不可明了之处。如《胡适的日记》第 5 3页 ,有一句散曲 :“剔秃栾一轮天外月。”胡适在“剔秃栾”后注了个“此字不明”。其实 ,徐州方言里就有这个词 ,是很圆很圆的意思。现在的徐州人形容很圆的东西还常用这个词。“剔秃”或“…  相似文献   

4.
蔡松年是金代著名词人,其词风开金代百年之词运。蔡氏仕金三十年,仕途风顺,官居宰府。但蔡氏身处金初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风口浪尖之上,进退维谷,动辄得咎,“违已交病,不堪其忧”,其词或吟咏山光水影,或追忆往昔盛游,或抒发归欤之志,皆与其仕金经历有关。在艺术追求上,蔡氏词以“清”为主,具体表现为清新、清疏和清旷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伤冲永》:“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最后一句广东人民出版社《王安石诗文选》注:“乞,取讨。之,指仲永的诗。”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古代诗文助读》注:“有的人拿钱求取仲永的诗。”中学课本注:“乞,求。”显然也将“乞之”理解为求取仲永的诗。按这样训释,邑人为什么要“以钱币”求取仲永的诗呢?得其诗又有何用呢?实在使人费解。按“乞”属于正反同词中的施受同词,既可用于受事者,训“求取”;又可用于施事者,训“给予”。北京师大《古代汉语》下册云:“正反同词中还有一种主动与被动、施予与接受、向此与向彼都用同一个词表示的情况,统称为施受同词。”《左传·昭公十六年》:“毋或(即‘丐’字)夺。”孔颖达疏:“乞之与乞,一字也。取则入声,与则去声也。”《广雅·释诂》:“乞,求也”;“乞,与  相似文献   

6.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见于宋黄升《花庵词选》,后入《全唐诗》。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体,月明人传楼。王汝弼《白居易选集》:“据《白香山诗后集》、《病中诗序》的纪年,此词当作于开成四年(839)春。”对于此词的理解,历来颇有出人。黄升云:“此词上四句,皆谈钱唐景。”此说前人已有辩驳。谢朝徵《白香词谱笺》云:“黄叔云此词‘汴水流’四句,皆说钱唐景。按泗水在今徐州府城东北,受沐水合流而东南人邳州。韩愈诗‘洋泅交流郡城角’是也。瓜洲即瓜州没,在今扬州…  相似文献   

7.
再谈“训诂”一词的最早出现本刊1994年第1期“补白”《“训话”一词的最早出现》说“训诂”最早见于东汉河休(129一182)《春秋公羊经传解诂》,近读书,发现“训诂”早在西汉未即已以固定词的形式出现。一见于刘歆《与杨雄书》:歆先君(按:指其父列向)数...  相似文献   

8.
一、“前人”者何? 《后汉书,陈宠传》:“帝敬纳宠言……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馀事。”李贤注:“文致,谓前人无罪,文饰致于法中也。”黄山《后汉书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前”字疑“其”字之误。今按“前”字不误。“前人”一词,律文之常语,犹今云被告、当事人之谓。《唐律疏议》中多见此语,如卷二四斗讼:“诸告人罪,皆须明注年月。”疏议曰:“告人罪,皆  相似文献   

9.
“■睆”一词有两义,一是指容貌美丽、好看;二是指声音清和圆转。可是一九七九年版新《辞海》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给“(目见)皖”一词释义时,—只收了指容貌的美丽、好看义,没有收指声音的清和圆转义。这样删“清和圆转”义就显得提出突然了! 我认为,“(目见)皖”的“清和圆转”义亦应收入字典辞书。 “(目见)睆”一词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凯风》:“(目见)睆黄鸟,载好其音。”对“(目见)睆”一词的解释,历代注疏家存在着分歧。毛传:“(目见)睆,好貌。”郑玄笺:“(目见)睆,以兴颜色悦也。”孔颖达疏:“言黄鸟有(目见)睆之容貌,则又和好其音声,以兴孝子当和其颜色,顺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分三题。《“画屏金鹧鸪”、“弦上黄莺语”与“和泪试严妆”》是对《人间词话》论温庭筠、韦庄与冯延巳词的艺术风格的评述。《“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分析《人间词话》对周邦彦及其词的论述。而《“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旨在说明《人间词话》对苏轼、辛弃疾词风同中之异的深刻揭示的重要意义。文章充分肯定了王国维在词学研究方面的高深造诣,也指出了有些论断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从守节彷徨走向消释超脱——论蔡松年文化人格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松年是金代前期的重要文人, 他的词风开金代百年之词运。他的一生, 经历了一个由不愿仕金到被迫仕金再到情愿仕金的过程, 其心态及其文化人格也经历了一个守节—彷徨—消释—重构的过程。这一过程, 正好体现出朝代更迭之际改仕新朝(尤其是改仕异族王朝) 的封建文人共同的心路历程, 有着极为典型的意义。本文对这一过程作了细致的考察与评析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大学学报》去年第3期披露了周楞伽与施蛰存先生以《词的“派”与“体”之争》为题的几封书信,使我等后学有幸拜读到两位词学前辈论词的高见。但读后私下亦有少许问题,一个对于词学还没有入门的人,本不敢冒昧对两位先生的高见说三道四,好在周先  相似文献   

13.
金朝建国后,全面接受中原文化,文学成就令人瞩目。高士谈、高公振、刘瞻、刘著四人,是金朝安徽籍作家,活动于金朝前期和中期。高士谈、刘著由宋入金,与宇文虚中、蔡松年、吴激齐名,是金初文学名流之一。刘瞻的主要贡献是授徒讲学,弟子中有辛弃疾、党怀英等文坛泰斗。高公振是高士谈之子,金代中期诗人。本文拟对这四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活动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4.
古今研究《楚辞·离骚》的学者,对于《离骚》中“摄提”一词的解说,大多数是趋向一致的。“摄提”者,是指屈原出生的年分--寅年。顾炎武《日知录》说得很明确:“摄提,岁也;孟陬,月也,庚寅,日也;屈子以寅年寅月寅日生。”陆侃如在其《楚辞选》中说:“摄提,是寅年的别名。”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因编撰《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12月版)的需要,刘尊明先生将其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唐五代词的发生、发展等理论和史实问题的探讨上,有系统地撰写了一系列相关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等刊物上,这部《唐五代词史论稿》(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0月版,以下简称刘著)就是在相关论文的基础上加工、整理、拓展而成的。刘著的内容与精神,与《全唐五代词》互相发明,相得益彰,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全书由“发生史论”、“发展史论”、“作家述论”、“学术史论…  相似文献   

16.
人的穷困与“屋基”的好坏、“瓦漏”与“桷子稀”毫无关系,“怪屋基”与“怪桷子稀”都是一种修辞学上的“错怪”.“错怪”运用在文学作品里成为描写人物厌恶情绪的一种手段。例如: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便是“错怪”。月的圆缺,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是诗人因逢中秋思念弟弟苏辙,才怪它不该在他与家人长时间分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早期词学专科目录著作,《词录》是王国维迈入“文学时代”、顺利实现学术转型的第一批具体成果。这部词学目录与《人间词》、《人间词话》、《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等书产生“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创作—理论—文献“三维一体”的词学体系,其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与《人间词》的词创作、《人间词话》的词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互补上,真实反映了他对于“可爱”且“可信”的学术境界的追求与构拟,更凸现了其文化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 元好问为金代文学泰斗,其诗文在当时可谓独步北方文坛。其词上承吴激、蔡松年之后,亦可称为中州之冠。故清刘熙载云:“金元遗山诗兼杜、韩、苏、黄之胜,俨有集大成之意。以词而论,疏快之中,自饶深婉,亦可谓集两宋之大成者也。”(艺概卷四)其词集“遗山乐府”有三卷本及五卷本两种版本,吴庠云:“旧见《遗山乐府》三卷者有赵蜚云借校大德高丽本。  相似文献   

19.
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朝政权,自公元1115年(金收国元年)到公元1234年(金天兴3年),约与南宋相当。在货币方面,金初“用辽、宋旧钱”,以后,贞元二年(1154年),“户部尚书蔡松年复钞引法,遂制交钞与钱并用”。再后,即用银钞。到金代末年,通货膨胀,人民专用白银。总的说来,金代的货币,可以分为三种:一为铜钱,二为银币,三为  相似文献   

20.
自宋人杨偍在《古今词话》中提出韦庄词《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和《谒金门》(空相忆)是“追念宠姬”之说后,不仅代相沿袭,用以阐释韦词题旨,且附会“追念”之说愈演愈多。清沈辰垣等撰《御定历代诗余》又提出《荷叶杯》二首(绝代佳人难得、记得那年花下(是“韦端已思旧姬”之作。近人姜方锬在《蜀词人评传》中《女冠子》二首后云“按女冠子二阙,亦思之作也。”今人刘永济也认为《女冠子》二首(四月十七、昨夜夜半)“乃追追念其宠姬之词”(《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浣溪沙》(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