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内在困境与外部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杰  姜海龙 《河北学刊》2004,24(6):157-161
对于中国史学界而言 ,目前的繁荣并没有使历史学真正走出困境。历史学的困境与危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史学的内在困境与误区 ;二是史学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所谓史学内在的困境与误区 ,主要是指实证研究的过度化、庸俗化与理论污染化。所谓史学与现实间的紧张关系 ,首先在于二十余年来社会变革对史学研究的巨大冲击 ,其次是史学与史学研究者相对贫困的物质困境 ,再次是纯学术的史学研究成果向一般社会知识的转化过程受到严重阻碍  相似文献   

2.
祝宏俊 《江海学刊》2014,(2):171-175
公共史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内在的公共性,对公共史学之公共性的认识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传统史学为参照,公共性表现为专业史学家之外人员的广泛参与以及研究内容侧重于公共领域;二是立足于史学研究本身,其公共性表现在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选题、研究活动、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其表现途径、服务对象(或成果去向)等环节;三是公共史学的公共性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担当,必须坚守真实性原则、道德原则和社会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3.
经世致用与史学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经世致用与史学研究的误区武吉庆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而中国史学和社会现实──尤其是现实政治之间的那种如胶似漆、难解难分的关系,是史学经世传统的重要表征。在这种传统的浸染下,“以史为鉴”成了圣君贤相们自我做戒的规条,“史学所以经世”则被有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史学的困境与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史学的困境与误区王东一、中国当代史学的总体困境:史学主体的分离所谓史学主体,由两个方面构成:史学研究的主体──史家和史学接受的主体──历史教育的接受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构成史学主体的这两个方面,其基本关系是不尽相同的。但是,象今天这样,史学...  相似文献   

5.
学术的发展推动学术史研究的发展,中国史学学术史具有多种撰述方式,如果把那些不同时期学者撰写的史学家传记汇编成书,也是一种中国史学学术史.其特点在于不仅传主所在时代的跨度很大,撰述者所在时代的跨度也很大,这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思考空间.在那种为史学家立言、以“对话”形式撰写的访谈著作中,史学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其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也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总之,史学学术史应当把史学哲学、史学方法、史学学术成果的价值估量以及史学成果与其他史学成果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考虑到,并作系统的考察,逐步摸索出各不相同的、但行之有效的专门领域学术史的撰述途径.  相似文献   

6.
潘顺利 《学术界》2007,(5):88-90
在研究工作中要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史学研究,作出史学研究最新成果.如果不加分析地搬用西方的某些史学观点,那才正是表现出学术的狭隘.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史学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思想众多研究领域中,毛泽东史学思想研究稍显单薄,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深度不断推进,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尤其是在研究内容方面,对毛泽东史学思想的渊源、毛泽东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传统史学的关系、毛泽东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中的贡献、毛泽东的史学方法、毛泽东党史思想以及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缺憾等六个方面取得了较多的重要成果.展望未来,毛泽东的史学思想研究仍有进一步加强、深化、拓展的空间:第一,大胆吸收国外毛泽东史学思想研究的优秀成果,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进一步发掘毛泽东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二,系统反思毛泽东史学思想的缺陷;第三,积极开展毛泽东与同一时代的革命家、思想家的史学思想的横向比较;第四,开拓研究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史学思想;第五,大力加强对当代毛泽东研究文献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史学论纲元人先秦至清前期(1840年以前)的中国史学,无论是从术语概念、思维意识、理论体系,还是从研究方法、等作形式都十分明显地表现为一种自足形态,如何从传统史学所横跨的特长时段中抽象出中国史学的传统思想、方法及其史学精神,是文本的目的。一、...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史学"真了解"的精神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以"通识"求得对各种史料价值的"真了解";二是参证各类史料求得对史实的"真了解";三是主张以"通识"求得对社会历史的"真了解"。陈氏能很好做到史学"真了解",在于主张历史研究必须具备"通识",即,从文化和民族的高度来研究中国历史,要坚守中国文化的精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史学思想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史学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延安和重庆两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了各自的研究规模与研究群体.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史家在中国通史、古史分期、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框架体系和话语系统.两地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点,共同壮大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阵营的声势,在中国史坛形成了不可忽视的一个史学流派,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宇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76-79,108
近10年(2001—2011)来,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尤以天人关系、君主论、史学批评、少数民族史学的发展表现得最为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学术梳理,从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成果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傅斯年与中国现代史学的科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现代思想界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和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治史方法的熏陶,傅斯年一生致力于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建立历史学,试图“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为了追求“纯粹客观”的历史学,他极力排斥主观,消灭自我,把历史学严格地限定在史料学范围之内。他还以史语所为大本营,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贯彻和传播其治史旨趣的专家学者,由此形成了一个以追求“科学”、“客观”的史学为目的,以整理、收集和考订史料为其内容,以“求真”和“务实”为其风格,具有强大声势和广泛影响的学术集团。傅斯年对中国现代史学科学化做出的种种努力,促进了中国现代史学的发展。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把历史学自然科学化,他的失误也恰恰在于唯自然科学是尊,用纯粹自然的眼光看待并要求历史学。  相似文献   

13.
做为中国现代的东北地方史学,发起于十九世纪后期,形成于二十世纪的三十和四十年代,是从傅斯年《东北史纲》、金毓黻《东北通史》开始的,而以《东北通史》对后来的影响为大。东北地方史形成的初期,是以古民族、古地理做为研究的基础,在方法上受王国维的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的影响,并兼采国外之说,分期分章叙述。它的意义在于使中国方史学从封建史学中摆脱出来,建立现代的地方新史学。此间,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方史学的研究几无涉猎。到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对东北地方史研究大有新兴之势,匡亚明…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史学发展历程中,两宋史学在理论上的成就十分突出.在历史观念方面,表现出深刻的忧患意识;在史学观念方面,表现出广泛而深入的史学批评意识,把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推向繁荣阶段。其特点是具有自觉史学批评意识的史家赶来越多,提出的理论问题越来越深入,开展史学批评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这几方面的“合力”,造成了中国史学在多速发展之后又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降大任 《学术界》2001,(3):214-221
从 2 0世纪 30年代至今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史研究走过了 70多年的历程 ,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中国史研究在历史观上的三大误区上 ,极不利于中国史研究开创新局面。兹就管见所及 ,对中国史研究的三大误区略作论述 ,就教于方家。误区之一 :“规律”至上论  这是就史学研究的目的来说的。历史研究为什么 ?一致的回答是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这答案本不算错。通过史学研究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 ,才能鉴往知来 ,指导人类社会健康地向前发展。规律 ,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联系 ,是决定事物本身内在的单纯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是否具有普适性的问题,学术界存在较大分歧和多种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必须具有普适性,才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才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任何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及实践成果是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普适性是一项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有一种误解,即认为历史学只是关于过往社会的知识,同现实社会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轻视以至于忽视史学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应当坦率地说,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不仅从史学发展来看,尤其是从社会、国家、民族的进步与前途来看,凡有此种误解的朋友,都应该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有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说过:不重视史学,不是一个民族的光荣。这句话,讲得深刻,分量很重。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史学与社会这个重要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这对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是十分必要的。史学…  相似文献   

18.
王金玲 《理论界》2006,(6):16-17
毛泽东一生酷爱史学,他对史学理论的阐述和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毛泽东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发挥了特殊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领域,人们的重心大都集中在史学思想和史学编纂方面,而对更具有决定性的史学政策则缺乏充分的认识。一般说,史学政策是指统治集团对历史研究的总策略和总要求。史学政策不同于修史机构或史论制度,后者只是一个作用有限的学术性的官僚实体,而前者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兼具思想规定和权力约束的政治一学术模式。史学政策不仅体现在修史机构的设置和史馆制度的程序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皇帝和历史学家二者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猜忌的微妙关系和复杂心态中,它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定向和史学文化的品格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内容、形式、途径和成果等五个方面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是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是对中国问题的"是什么"和"怎样做"的回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式是指内容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从目的到成果的实现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的在中国化过程中的实现,即最终结果,它表现为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社会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