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修律是清朝统治阶级挽救危机、推行“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修订法律的指导思想上 ,统治阶级内部存在较大分歧。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杨度为代表的法治派就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长达近 1 0年的争论 ,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方向 ,启动了中国法律由封建化向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清末礼法之争是清末修律中法理派与礼教派之间的一些争论,这次争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围绕"存留养亲"、"亲亲相隐"、"无夫奸"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主张去除以三纲五常为最高指导原则的传统法律体系及理念,大力吸收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和体系,为中国法律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沈家本到孙中山——中国法律的现代化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改法修律之际,修律大臣沈家本最初准备循序渐进地推进法律变革。可是 由于时局的艰危、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巨大压力,沈家本只能以“折冲樽俎,模范列强”作为 法律现代化变革的宗旨,把法律变革本身等同于制定西方化的各种法典。辛亥革命以后,民 国的缔造者孙中山提出了中国的法律变革当以西方法律为参照,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法律 变革应以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依归。从沈家本到孙中山,中国 法律现代化变革的指导方针发生了重大转变,清末的实践教训和民国初期的理论经验都值得 我们今天的法律改革事业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中国近代法律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法律改革。这一时期,也是礼法之间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与以张之洞为代表的礼教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新修订的刑律是否应继续纳入传统封建礼教的规范,这场争论就是著名的“礼法论争”。礼法论争不仅反映了外来的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本土的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中国法制在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通过对清末修律中“礼法论争”这一具体史实的分析,回溯礼的产生及礼法关系的演变过程,启示中国现代法制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依托,在借鉴西方法制经验的同时,中国应当走民族化、中国式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沈家本是清朝廷中少有的具有一定西方近现代资产阶级法律理念的法学家,他强调尊重人格,主张平等,并以此为原则对清朝的法律实行改造。这种具有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理念,在清末修律中遭到了以劳乃宣为首的保守派的疯狂攻击,使其在修律中遭遇了理念和实践的双重尴尬。  相似文献   

6.
法学家沈家本主持了清末十年的修律活动,在修律实践中形成了可贵的法学思想,强调法律是达到政治清明的途径,并在修律过程中贯彻了仁政思想.他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法律理论,深入检讨中国固有法律体系,会通中西,贯通古今,以中西方学术思想和历史实践为资源进行学理研究,从事法律改革,形成了修律实践的方法论,建立了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逻辑,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在方法上也有值得借鉴之处,是极为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7.
一、诉讼立法急功速成 清末时期,传统法制面临转型,其中首当其冲的是诉讼制度的新构和诉讼文化的转型.在此方面,无论清廷还是法律学者都存共同的意识.当沈家本和伍廷芳被任命为修律大臣主持清末法制改革开始,就把新式诉讼法律的制订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且紧锣密鼓地着手清末诉讼立法.  相似文献   

8.
沈家本的法律现代化思想直接影响到了清末法律现代化的实践。本文从沈家本的法律现代化的总体思想、法律制度构建、法律物质设施建设、法律运行和法律观念进行总结概括,以期窥见沈家本主导的清末法律现代化的全貌,正确评价沈家本的法律现代化思想和实践,为我国当代法律现代化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9.
晚清法学大家沈家本从早期"以律鸣于时"到晚年"会通中西",不仅反映其本人独特的法思想发展轨迹,而且实乃近代中国法律演进的缩影。传统律学家的身份和"务期中外通行"的修律时局,使当时年事已高的修律大臣沈家本不得不纠结于"迥殊"的中西律法之间,也正是在这种艰难的思想之旅中,沈家本努力探寻着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清末修律中的法理派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情理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并使其具有了近代意义上的丰富内涵。法理派的近代化情理观是其融会贯通中西法理精神的理论基础。法理派在主持、参与清末修律的过程中使其近代化情理观得到了具体实践,从而促进了对部分基本人权法律保护的初步实现,有利于中国传统法律从顺因情理到保护人权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依据湖广总督张之洞“中体西用”的修律路线,清末新政时期修律的主要程序是编订商律、修订刑律和译法三项,其中修订刑律的内容是改良诉讼与刑狱,主要方向是刑罚由重改轻 修律的模式是效仿日本法制 修律的论证方式亦是取资法古、仁政和情理等传统法资源。此间法律修订在清廷内部虽并未引起较大争议,但亦有明显的分歧出现。  相似文献   

12.
清末修律活动与晚清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末修律的直接诱因和催化剂.清末修律是在政府推进下的自上而下的法律的全方位改革,受到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影响很大.清末修律过程中东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始终进行着,其经验和教训是我们法制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近代化,即从古代传统封建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中国法律近代化是从清末变法修律开始的,沈家本、伍廷芳等是中国法律向近代资本主义法律转型的最早实践者。而在此前约半个世纪的洪仁 ,却是在思想上主张中国法律近代化的第一人。其主要内容与基本表征是:一、由人治到人治与近代意义上的法治相结合;二、由法律保护封建自然经济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三、由刑、法、律到法律,由专制主义、惩罚主义到人道主义、法治主义。  相似文献   

14.
清末维律活动与晚清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末修律的直接诱因和催化剂。清末修律是在政府推进下的自上而下的法律的全方位改革,受到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影响很大,清末修律过程中东西方法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始终进行着,其经验和教训是我们法制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5.
清末新闻法制是在清末"预备立宪"以及变法修律的背景下出现的,既受到了变法修律的影响,其本身也是变法修律的一种表现。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专门的新闻法律的产生,在客观上对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清末法律移植活动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修律开启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法制现代化始终贯穿着法律移植。清末修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法律移植活动 ,其指导思想、方式、手段、过程都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7.
试论清末修律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张凤磊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努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尚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笔者特提出两点辩证和补遗,以请教于同仁。一、领事裁判权与“修律”的关系长期以来,法律史学界存在...  相似文献   

18.
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清末修律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启示在于:依法治国必须与更新传统法律观念和树立现代法治意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必须结合中国国情,正确把握学习和继受西方法律;依法治国必须吸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和优良传统道德的精华,实事求是地推进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清末修律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崩溃和大陆法系在中国的开始确立.并且还决定了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基本格局,此后的民国、包括新中国的法制化进城基本上都是沿着这种路线的.文章旨在重新考察清末修律的各种历史事实,对清末修律之所以选择大陆法系而不是英美法系的原因作出分析和诠释.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直接面临西方列强的全面侵略,法律文化也毫无例外地受到强烈冲击。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接受与中国法律传统完全异质的西方法治观念和法律体系。因此,对清末修律的历史进行理智而冷静的分析,全面反思清末修律发生的原因,正确评价其立法成就和历史意义,对中国当前法治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