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疼痛是人体特有的警告信号,但有些病症出现时,老年人可能疼痛感不明显,因而延误诊治时机。无痛性心肌梗死据调查,无痛性心梗的发生率在非老年组中为20%,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为58%。这是由于老年人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以便指导诊治.方法将1509例肺部感染患者,根据年龄不同分为2组:20~59岁为非老年组(658例),≥60岁为老年组(851例).分别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肺部感染无典型肺部症状者,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分别占29.8%和9.1%:发热者分别占68.6%和94.4%;院内感染者分别占20.8%和7.9%;MODS分别占16.8%和3.8%;病死率分别占20.4%和2.9%,各项比例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老年人肺部感染症状复杂而不典型,易发生呼吸衰竭,伴随疾病及并发症多,院内感染及二次以上感染者多,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临床诊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年龄≥60岁的1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按年龄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并对各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肌梗死的特点及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AMI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病最多(85例,66.41%),其次为有吸烟史(60例,46.88%)和合并糖尿病(33例,25.00%)。男性组吸烟人数显著多于女性组(P〈0.05)。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显著高于男性组(P〈0.05)。60~69岁组中有吸烟史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且60~69岁组患者的BMI显著大于80岁及以上组(P〈0.0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0.63%)显著多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37%)(P〈0.05)。2支及以上冠状动脉病变显著高于单支病变(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治疗手段无显著差异。60~69岁组中经介入治疗的患者显著多于80岁及以上组(P〈0.05)。结论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是老年AMI最主要危险因素,应戒烟并合理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应提高PCI和溶栓在老年AMI患者中的治疗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失禁现状与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北京老年医院以及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共计4419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老年人年龄及不同失禁状况分为低龄老年组(60~75岁)和高龄老年组(75岁以上)以及大便失禁组、小便失禁组和大小便均失禁组。对各组老年人失禁情况与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的关系行卡方检验分析,分析得出当前我国老年人失禁的特点。结果老年人失禁一般状况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长期居住地、养老方式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层、性别及教育年限的老年患者失禁发生率不尽相同,失禁老年群体饮酒及长期运动等生活习惯及各种常见慢性病及老年综合征的发生率与无尿失禁老年群体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64例老年组(72支血管)和42例非老年组(50支血管)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的冠脉特点和发病血管支数与非老年患者差异无显著性;两者在CS成功率、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PTC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减少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在临床心电图检查工作中,收集了我院50例老年人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易患无痛性心肌梗死。结论无痛性心肌梗死常危及生命,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年龄分成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每组64例,对两组患者开展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者低于非老年组(P0.05),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者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生化指标检验中,血清ALT与AST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ALP与GGT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红细胞MCV与MCH水平较非老年组高(P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但红细胞MCV与MCH等指标异常,患者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在今后的临床检验与诊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林秋  徐婷 《山西老年》2014,(8):64-64
老年性肝炎的特点60岁以上的人患肝炎称为老年性肝炎。老年人患肝炎与青壮年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发病率占肝炎的3%左右;以乙型肝炎为主;黄疸发生率高;程度较深,持续时间长。青壮年患急性黄疸性肝炎时,黄疸多在2~4周内消退,老年人则需要1-2个月才会消退。老年性肝炎的症状较重,重型肝炎发病率高,并发其他脏器感染的概率也高,约占50%,如肺、泌尿系统、胃肠道感染,并发症可使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为其诊治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6年5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186例45岁以下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收治的398例65岁以上老年人出血性脑卒中做对比,分析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结果 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季节性不明显,不同于老年人冬春季发病较多;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青年组脑血管异常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吸烟、饮酒是青年组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组头痛、呕吐症状较老年组常见;青年组72小时内死亡占比高于老年组.结论 高血压是各年龄组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青年出血性脑卒中更应注意排除脑血管异常,预防出血性脑卒中应该早期健康教育,尽早控制血压,戒烟限酒,出现头痛等症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便秘症状及表现。方法 57例近期住院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老年组)和45例同期住院的非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接受了"便秘症状评估问卷"测试。结果老年组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严重的便秘症状及评分。  相似文献   

11.
方真 《山西老年》2008,(12):56-56
问:心肌梗死一般会出现心慌、气短、胸痛等症状,但医生告诉我说急性心梗并无胸痛的表现,所以常常被误诊。请问,如果不发生胸痛,怎样辨别这种无痛性心肌梗死,从而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呢?答:急性心肌梗死无胸痛发生,医学上称为无痛型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般有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征,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年龄段不同,将107例4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中年组(40~59岁)56例和老年组(60岁以上)51例,观察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昼夜变化异常发生率和舒张压60mmHg发生率。结果老年组24小时、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中年组,舒张压低于中年组(P0.05);老年组血压昼夜变化异常发生率和舒张压60mmHg发生率均高于中年组(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平均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昼夜节律异常及舒张压60mmHg发生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临床需根据不同年龄高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多学科协作诊治方案在老年患者急腹症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研究2013年7月~2014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急腹症患者,分析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之间MDT诊治方案在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①比较术前资料,入院至手术开始之间的术前准备时间,老年组明显比非老年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前多种基础病构成比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②术中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并发症,老年组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拔除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的时间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合并多种基础病,急诊救治风险大,术前实施MDT似乎延误急诊手术时间,但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提高了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所以在普通外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应用MDT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常见误诊的原因。方法选择我院呼吸科老年哮喘患者及同期门诊非老年哮喘患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发年龄、主要症状、体征、吸烟史、误诊史、胸部CT、肺功能等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72例:首次发病年龄在60岁以前者43例(59.72%);首次发病年龄在60岁以后的29例(40.28%)。老年组病程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老年组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喘息,体征为呼吸音减低、哮鸣音不明显,两组间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老年组重度发作者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老年组吸烟人数及自动戒烟者多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老年组的肺透亮度增加、肺气肿、肺大疱、胸膜增厚等影像学异常变化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意义(均P<0.05)。老年组误诊比例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别(P<0.05)。老年组存在的基础疾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明显的通气功能障碍,但老年组FEV1、FEV1%及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哮喘患者60岁以前发病者多,存在的基础疾病,吸烟者及自动戒烟者多。哮喘的症状、体征不典型,发作程度较重,肺功能差,存在肺气肿、肺大疱、胸膜增厚等影像学变化,这些因素均是老年哮喘患者易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早期左心衰竭患者常无典型临床表现和特殊体征,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将本院1997~2001年诊断为早期左心衰竭的16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6例中,男9例,女7例,年龄65~81岁,平均71.2岁。临床症状和体征:轻度活动后出现咳嗽、胸闷、气喘或气促12例,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严重并发症观察指标。方法连续选择近5年在我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215例,并按年龄进行分组,观察临床表现及严重并发症观察指标。结果 215例肝硬化患者中,老年患者71例(年龄≥60岁,33·02%),中青年患者144例(年龄<60岁,66·98%)。老年组的黄疸、腹水、感染、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例数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或P<0·05)。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各种临床表现均较明显,严重并发症多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1142例60岁以上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住院老人进行调查,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方法通过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第一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住院患者,做为对象。结果骨质疏松症的易患人群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住院患者男性发病〉女性发病。(60~74)岁以内发病女性大于男性,超过70岁男性发病率高。结论随着人均寿命延长,老年化社会越明显,骨质疏松症的患病也越多,重视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青年与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了幽门螺杆菌阳性结果的胃溃疡患者共1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室对象,随后我们将收治的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年龄小于60岁的患者划分为中青年组;年龄在60岁以上的则划分为老年组。中青年组有86例患者,而老年组有82例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并监测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愈合率和症状的缓解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后中青年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溃疡愈合率以及Hp根除发面明显好于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此次研究表明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在治疗中青年与老年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中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在中青年患者中。此次研究结果可作为今后开展此疾病的治疗依据,值得广发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在数天或数周内的迅速恶化、体内代谢产物潴留、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超过正常参考值的50%或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础上又下降15%以上,以及由此引起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临床综合症。在医院内由于感染、创作、休克等因素导致的医院获得性急性肾功能衰竭(Hospital—acquiredARF,HA—ARF)更可带来严重的后果。多数报道提示老年人是HA—ARF的易感人群,且病死率极高。为了解老年人(≥60岁)HA—ARF的病因、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本文对我院1997年~2008年老年HA—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体液因子变化的特点.方法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44例,老年组88例,非老年组56例.根据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NYHA分级;根据体征对患者进行Killip分级;根据血液动力学指标对患者进行Forrester分级.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心房肽(ANP)浓度.结果老年组NYHAⅣ级的患者比例以及ForresterⅣ级的比例较非老年组多(P<0.01,P<0.01).两组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老年组的增加幅度均较非老年组低,其中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心房肽血浆浓度的增加较非老年组显著为低(P<0.01,P<0.05、P<0.01).结论老年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较重,心功能低下更显著,但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心功能不全的代偿反应性较非老年组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