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权占有制度与我国物权法的完善刘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法作为现代法律体制中基本的财产法和权利法,以其独有的调整手段规范着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商品经济关系,维护并促进了市场运行机制的有序发展。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民事立法尚无明...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传统法律体系中,民事和经济法律关系主要由民间规则进行调整。近代以来,对于这些民间规则的改造成为法律转型的重要任务。就土地制度和地政管理而言,创立新的法律部门、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规则、改革民间陋习是国家制定法逐步取代旧有民间法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民事经济法律关系近代转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唐思洁 《理论界》2001,(6):54-54
一、民商法的构成 民商法是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它是由民法和商法两个部分组成。 民法源于古罗马的市民法。古罗马把调整本国人民间关系的法律称为“市民法”。“民法”一词于清朝末年从日本传入中国,从此在我国的法制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法是指建立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思身份的基础上,直接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作为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民法的目的便在于调整市场经济中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在大陆商法历来被视为民法和特制法。从一般…  相似文献   

4.
黄涵林在(《南方经济》1988年第2期)发表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探》的文章中指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不同的经济范畴.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不存在没有流通(市场)的商品,也不存在没有商品的市场.价值规律不仅作用于生产,同时也作用于流通.只有把生产和流通统一起来,才能全面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经济不覆盖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外延大于市场经济.在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时,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挤的区别时,有其作为市场经济一般的共有规律,如竟争规律、供求规律等,但也存在重要区别,通常是指两种市场经济的基础不同,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私有制.基础不同,作用于经济运行机制也就不同,但调节手段还是可以相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反映的是国家、企业、劳动者利益主体的一致性;调节手段要反映不同主体利益的一致性;又要协调他们之间利益的差别.资本主义同样可以利用这些手段,但它不能解决利益矛盾的对抗性.这是区别之一.区别之二,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直接掌握着强大的物质力量和手段.区别之三,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作者认为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作为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5.
民法的性质是民法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过去由于前苏联的影响,民法理论上将民法纳入公法领域,导致国家过多干预社会经济,国家民事立法匾乏,公民的民事权益很难得到充分保护。随着《民法通则》的颁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我们对民法的性质应有深刻的、准确的、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认识。这对于民事立法和民事司法实践,对充分保护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以及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民法的性质。一、民法为市民社会的法从“民法”一词的历史来源来…  相似文献   

6.
民法,从它在古罗马产生之日起,就是以调整商品经济作为它的主要职责。历史实践证明,民法是最直接、最全面、最集中调整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部门。党的十四大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式,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将迈入一个充分发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纵观我国现行民法,其重大缺陷是原则疏漏、散乱冲突并烙负着产品经济的色彩。因此,民事立法的迫切任务便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要求宏观经济的调节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利用市场机制,借助经济手段。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否定非经济手段调节的重要性。事实上,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中,非经济手段的直接计划、行政干预和经济立法都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谓节机制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一、直接计划的调节直接计划是国家通过计划决策部门下达给经济运行中微观主体的带有强制义务性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关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效益是指法律调整的实际状态和结果与法律社会目的之间的重合程度。其中经济形态与法律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首先,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一定的社会法律精神。自然经济社会中的法律精神体现为对社会特权阶层的肯定和支持,对劳动者对土地占有者的人身依附关系的肯定等等。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对个人独立和权利的肯定和支持,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文化体系成为其基本立足;点和归依。其次,社会经济形态决立了法律在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是主要的社会调控手段,它要求调控机制必须以权利为本位和依归,并有效防止任何人的主观任性。再次,社会经济形态决定了法定权利和义务的范畴和界限。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权利范围不断扩大.自由行为空间更加广泛,法律体系中授权性规范据主导地位。其四、社会经济形态还决定着法的结构。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往往私法发达而公法相对萎缩;自然经济社会中,刑法、官制法等“公法”范畴的法律规范发达,而民商法等法在规范却极为有限。社会经济的类型转换对当代中国的法律调整及其社会效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表现为:经济形态转换与法律目的存在着矛盾性;原有的法律体系亟待重构;经济形态转型也使执法体制面临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合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取得物质基础 ,实现管理经济生活职能的基本法律形式。它与一定的市场主体 ,国家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民事合同的平等要求 ,更有它自身的主体特殊性、目的公共性、资金财政性等特点。因此被规范于经济法体系中。但因其公、私法交织的特性 ,所及法律关系必然接受合同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规范的共同调整。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产权经济,它以不同的产权主体共存为其运行的基本前提。在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一个育点:在强调国家所有权权能内容分离、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忽略从总体上界定国家所有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性质。或者说国家在市场经济中除了自己的政治实体身份外,还是不是一个经济实体印产权主体?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问题。人类社会发展必须经历三个经济阶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与此相适应分别存在三种类型的产权制度:自然经济所有权、商品经济所有权、产品经济所有权。这…  相似文献   

11.
谭智雄 《社会科学家》2007,1(5):104-106
民事主体制度是民法的核心问题,它的不断完善将能更好地发挥民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调整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非法人团体应运而生。在运用民法调整非法人团体法律关系时,出现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现实冲突。为解决这种冲突,应该赋予非法人团体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前,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产权改革就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之一;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后,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最近中宣部和经贸办提出开展“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大讨论(见《光明日报》1993年2月20日报道),我省经济学界亦拟就此重要问题进行研讨,这是十分切合时宜的。在此我谨就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取向谈点粗浅意见。 1.人们已经确认,所有制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范畴,它反映生产要素的归属,表明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支配、使用、处置的关系。产权则是一个反映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权利关系的法律概念,它比所有制概念更现实、更具实际意义,它同样反映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支配、使用关系,但这种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经法律硬化了的占有、使用、支配关系,不仅反映人对物的关系,而且反映人对他人的关系。包括经济主体对生产要素的出售、租赁、交换、赠与、抵押、处置等,是一个“权利束”。 2.从宏观来看,市场经济要求产权主体多元化即要有多种经济成分的经济主体。因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总是要有真正独立的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商品生产者,和纷繁复杂的社会分工;但市场经济并不等同于私有制,多元化不等于私有化。市场经济固然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呼唤精神文明建设冯举(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它涉及国民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方面经济关系的重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基本上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平等观念源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 ,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民法之平等观念主要体现在民事主体资格的平等、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地位平等和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三个方面。要实现民法之平等原则 ,必须按程序平等观的要求加强以主体行为为出发点的立法 ,尽量杜绝以主体身份为出发点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树立正确的公私观杨广慧(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公私观尤为重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进行的。多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经济法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法律,呈现出日益重要的价值.然法律价值的践行,需通过相应执法主体权力与职责的正确运行来保障.经济法执法主体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行政性执法主体和司法性执法主体.通过对经济法执法主体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实践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实例和理论分析,阐述经济法执法主体的具体构成及其发展状况和实际运用,论证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监督和保障的作用.同时,针对二者在现实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体系的补充和实践操作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主体权利包括消费者权利和生产者权利两个方面,它们各自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部门经济法对市场主体权利实现的禁止、限制和促进,是影响市场主体权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文章通过历史考察,认为经济法对市场主体权利的保障,经过了民商法的补充法阶段、与民商法共同调整阶段和当前的引领阶段,并在现有法律体系下有着特定的定位与作用.在新形势下,经济法应着重在4个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社会整体利益保护为原则,规范政府和企业的市场行为;完善经济调控政策与法律,为市场主体权利的实现提供相应的政策法律环境;完善对外贸易法,保障对外贸易市场主体权利的实现;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市场主体权利实现的途径.与此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经济立法任务的完成,将更加有利于市场主体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政策的变迁与经济绩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①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政策等手段对经济施加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济立法和经济政策手段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主要分析我国20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的变迁与影响。一、分析的概念准备因政策观点的差异,学者们对经济政策有着不同的表述。综合来看,经济政策一般被视为国家(政策主体)在一定(或变动)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调整经济关系、调控经济运行等目标而制定的规则(即政策工具,或称为政策手段)。这些规则是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19.
一、民法是发展商品经济的法律保障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种形式,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的,民法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这样。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只要价值规律仍在发挥作用,那么就要用反映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法律形式来调整。这些法律形式,最基本的就是民法。代表着不同历史类型的罗马法、拿破仑法典、苏俄民法典,都曾为调整简单商品经济关系、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关系,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从机关附属物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成为自主办学的主体,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也由以前的准行政管理关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但是,由于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国家和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它具有不可推卸的、其他行业不可比拟的社会公益性,又决定了国家行政机关干预的必要性。所以,当下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介于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之间的特殊的服务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