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检结果出来后,有些人发现自己“转氨酶高”,或者“血色素低”、“心脏出现早搏”……那么,这些是不是得了某种病的信号或患重病的前兆?接下来该怎么办?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体检报告所引发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过,对这些数据应该理智、科学地来看待。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觉得肾脏疾病不能早期及时发现,其实不然。有很多小信号能及时给我们提示,像泡沫尿、夜尿增多、尿色异常等等。如果能做到定期体检,及时检查,就会尽早发现隐匿的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3.
小翔 《当代老年》2011,(7):44-45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来说,更应如此。但是,现在体检机构多、项目杂,如何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老人的体检项目呢?  相似文献   

4.
韩勇 《社会学》2006,(2):32-35
如今,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一种“婚内单身”的现象,这种现象又被人们称做“周末夫妻”或者是“SOLO男女”。它指的是夫妻两人已经结婚登记在册,同城相处却各有住所,大部分时间分开生活,定期相聚并一起活动,维持一种类似单身但又似乎处于恋爱中的生活状态。分居的原因不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或者感情矛盾,而是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通常过着“五加二”的生活,即五天工作日里双方分居两处,各自工作生活,只有到周末的两天里才住在一起,共同休闲娱乐。这种“婚内单身”的新型婚姻家庭形式,是现代社会结构变迁和个人归属需要发生变化的一种结果,为人类社会已经非常丰富多彩的婚姻家庭模式又增添了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学勤 《老人世界》2011,(5):49-49
我1986年体检,发现“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三项超标。医生提示:高脂血症,眼药观察。由于自身无异常感觉,加之教学工作繁忙,更因对医学知识无知,竞把医生的嘱咐当做耳旁风。  相似文献   

6.
“以房养老”是近两年一些学者提出的新名词,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或者出租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大城市推行这套政策的机构不少遭遇应者寥寥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数字     
“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登记婴幼儿奶粉喂养情况,却多以口头询问家长为主,缺少更为实质性的筛查行动。为此,我以一个幼儿父亲的名义,建议政府给所有婴幼儿提供一次免费的全面的健康体检,并依据体检结果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免费治疗。”——个父亲眼中的“三鹿奶粉事件”。  相似文献   

8.
人至老年,各种疾病多发,体检对于他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有一个好的体魄才会安度一个幸福晚年,但前提是这个体检不能走过场,必需全面而彻底。“缩水”的体检,即便百病缠身,也无法查出。一旦耽误时机,延误病情,后果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9.
许多疾病是人到中老年之后才发生的,但发病的诱因,可能是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改变生活习惯并定期检查身体,是预防疾病的养生关键。1.定期到医院做体检。防患于未然许多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只要身体没有不适,就不到医院体检。但是,一旦感觉有病以后,再到医院治疗,往往小病成了大病,可治之病成了不治之症。因此,为了确保身体健康,要改变没有病就不去医院体检的习惯。  相似文献   

10.
在季节转换时,有些心脑血管病人喜欢定期输液,目的是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度,以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甚至在一些老人心目中,定期输液是有病可治、无病可防的有效手段,往往主动要求输液,输了液心里就觉得踏实。其实定期输液并不可取。  相似文献   

11.
早搏常见于各种心脏病,但也会在正常心脏中发生。良性早搏不能完全与心脏病画等号。良性早搏见于心脏正常的人,或者至少使用现有的诊查手段不能发现心脏结构和功能有异常的人。它不会给病人带来猝死的风险,也不会对心脏造成损害,预后良好。许多有早搏的人自己感觉不到,只是在升学、就业体检时突然发现。病人可能有心悸、胸闷、类似坐电梯快速升降时的感觉或心脏偶然有力搏动。有无症状或症状轻重并不与早搏的数量或频发程度成正比,有人每天发生上万次早搏毫无症状,有的人每天几十个早搏,却会感到不舒服。一些医院出具的心电图报告单上对查出早搏的结论往往为“不正常心电图、室性(或房性)早搏”。报告单交给患者后,医生又没能耐心地跟他们解释,让他们非常紧张。再加上一些流传的说法,如室性早搏比房性早搏危险,可能突然死亡,对患者精神的打击更大。  相似文献   

12.
据悉,贵州省已有314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入了卫生部门的“健康档案”,去年共为老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260万人次,其中为1.65万名白内障困难老龄患者实行了免费手术复明。  相似文献   

13.
吕斌 《老年世界》2006,(19):31-31
“钙”问题不是单纯的“骨头”问题,“钙”与你身体各个系统都密切相关。 钙VS情绪 钙是脑神经元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充足的钙能抑制脑神经的异常兴奋,使人镇静,缺钙则使人烦躁,情绪不稳。  相似文献   

14.
田野 《女性天地》2014,(4):34-35
例行体检,重要指标异常未获提示 2009年8月的一天,时年53岁的林耀辉在单位的组织下,来到南京某医院(以下简称南京医院)进行体检。  相似文献   

15.
“欧吉桑”一词是日语中的“男性上司”。一个男人到了被称为“欧吉桑”时,手底下有一、两个女性助理,也是很常见的事,但是,在这些女性助理的眼中,“欧吉桑”们是否是合格的上司呢?日本女性职员喜欢的上司,是具有“能受到尊敬的人”、“有果断力的人”、“对工作有信心的人”等三项名列前矛。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吕树龙 《老年人》2009,(5):22-23
在大连,一位年过半百的下岗缝纫女工,发现为“特殊体型”的人做衣服有着很大的商机,便别出心裁,开起专门的“特型服装店”来。为此,她不仅受到了大连市一些特殊体型人的欢迎,连北京的一些驻华使节和国外的达官贵人也成了她的客户,从而开辟了一方事业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高校高级职称教师身体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西南地区高级职称教师体检结果发现,肾功能异常、血脂异常和B超异常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三个健康问题,其中男性教师患者的比例高于女性,行政岗位高级职称教师高于教学科研岗位高级职称教师。针对研究结果进一步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弋 《老年世界》2007,(18):24-24
我虽年过“花甲”,但头发乌黑,一点不“花”,精气神儿也十足。若是体检分等,打个“甲”字没得说。一些多年不见的老友,碰面往往总爱惊奇地发问:“你这‘爬格子’之人,怎么越活越年轻啦?!”在他们眼里,似乎写文章,动脑筋,易衰老。其实不然,适当的“爬格子”.恰恰有益健康。我在这方面就有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李郁林 《老年人》2007,(6):48-49
话说公元1966年10月21日,连日雪沙夹雨,天气异常寒冷。皑皑白雪,茫茫冰冻,龙山山麓像镀上了一层厚厚的水银。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相似文献   

20.
“城乡汇” “城”=城市——向城市人推广有机健康的消费行为,思考食材安全与土地保育的关联性。“乡”=乡村——尊重本土知识和文化,维护生产者的尊严与生计,鼓励农夫采取顺应自然的有机农业生产。 “汇”=定期举办的有机小农墟——通过多元化形式推动市民良知消费,促进城市和乡村的互惠互助,追求可持续的有机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