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人大幽默     
一、路路四岁,可爱这人。一天,我们见她向隔壁阿姨吹牛:“阿姨,你哪里都长得好看。我妈妈可惜太胖了。”阿姨说:“路路,这样讲妈妈听了会伤心的。”路路若有所思地跑回家了。很快她又跑出去对阿姨说:“我妈妈忙着看电视,没有空伤。C广二、路路的爸爸有爱吹牛皮的习惯,治路妈称之为“放大炮”。有一天,路路爸爸吹遭:“过段时间我带你们出去旅游,几千元的费用不成问题。”路路叹口气道:“爸爸,真希望你这一炮能打得响。”三、邻居阿姨抱两岁的强强过来玩。强强抓住路路的头发,把路路都抓疼了。路路大哭,末了说:“哎!现在的…  相似文献   

2.
宋阿姨刚过50岁,这身体就大不如前了。逛街走了小半天就得坐下歇一歇;脸色也总是不太好,要么很苍白没有血色,要么就是发黄;面部还容易浮肿……可最近这一年,宋阿姨的身体大有改观,精神了不少,原来她自己琢磨了好几款养颜养生茶。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养花     
正季羡林接受外地文联的邀请,要去参加会议,需要离开北京几天。临走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还没有给自己漂亮的君子兰浇水,只能赶快对家政阿姨交代,要求她负责给花浇水。会议结束回到北京,季羡林发现君子兰已经枯萎死亡,原来阿姨浇完水,看着天气十分晴朗,于是将君子兰搬到门外的太阳下  相似文献   

4.
62岁的方阿姨看着天越来越暖和。想彻底打扫下屋子。正在檫地的她突然想起来水龙头没关。急急忙忙跑过去,由于地上有水,一个没站稳.方阿姨摔倒了,把脚扭了。虽然很疼,她也没在意。可几天过去了,脚痛仍不见好转,肿也不消,上医院拍片子竟是脚踝骨骨折;  相似文献   

5.
个案背景 60岁的廖阿姨和老伴儿都已退休在家,每年有固定的社区股份分红收入。廖阿姨的两个儿子有吸毒史,均已各自成家,但都没有工作,大儿子有一套房产收租,小儿子则一直待业在家。如今,廖阿姨与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廖阿姨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患有心肌病、高血压和轻微的白内障。其中,心肌病是主要疾病,廖阿姨多年来一直在治疗,但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她经常表现出对医生的不信任,甚至觉得医生都是骗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廖阿姨时常情绪低落,尤其是当谈及其家人时,她总是会不自觉地落泪。  相似文献   

6.
我17岁那年,陈西也是17。她妈妈张阿姨和我妈妈是很好很好的朋友,所以给我们取的名字都是一样的,一个陈西,一个苏西。陈西比我大一天,自称是我干姐姐,可是我从来也没有承认过。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初的一天,家住大连某小区的李雅琴老人正在厨房腌制酱菜,突然门铃响了。李雅琴将防盗门拉开一条缝,只见曾在家里做过保姆的贾晓敏和一个陌生男人站在门口。未等她发话,贾晓敏指着身边的男子怯生生地说:“李阿姨,这是我丈夫段强,我们来大连打工,一时找不到住处,能否在您家借住几天?”李雅琴爽快应承下来。  相似文献   

8.
邻居聂阿姨的女儿领了男朋友上门,男孩进门时,聂阿姨还笑呵呵的,哪知吃顿饭的工夫,聂阿姨就变了卦,反对女儿和这男孩交往.为这事,聂阿姨与女儿闹了好几天别扭.  相似文献   

9.
提到孝敬父母,很多人都会在给老人买礼物上动脑筋。其实,如今大多数老人已经不会为了吃穿而发愁。与其挖空心思为父母拉一份孝心礼单,还不如给爸妈送一份好心情,而经常夸奖一下老人,就是一个既贴心又有效的好方法。秦阿姨的女儿最近出嫁了,本来是件喜事,可因为一些琐事,母女俩在婚礼当天闹得很不愉快,秦阿姨甚至伤心地觉得这个女儿是白养了。女儿度完蜜月回娘家那天,秦阿姨的心情也没有好转,可听了女婿进门后说的几句话,她的脸上没过多久就“多云转晴”了。  相似文献   

10.
一天,王阿姨参加老同事聚餐结束时,手中的手机不小心滑落在地,王阿姨赶紧弯腰去捡,却不料“啊呀”一声“闪”到了腰,直不起身来。几个老同事赶紧把王阿姨送医院就诊,经CT扫描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专家提醒,弯腰拾落在地上的物件时,如果不注意姿势,很可能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搬提东西的时候,很多老年朋友只顾尽力弯腰,但膝关节和腰却直直的。这种情况下,腰椎小关节负荷增加,容易造成关节囊、肌肉、韧带的劳损,从而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有可能造成“闪腰”,严重者甚至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专家提醒老年朋友弯腰最好不要超过90度,家里的家具最好不要过矮,扫帚、拖把的长度不要过短。弯腰拾物的时候,最好先充分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下蹲后再适当弯腰拾东西。  相似文献   

11.
《当代老年》2006,(11):4-4
13年前,浙江上虞农村的张越珍经人介绍,来到吴淞牡丹江路朱家当保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服务对象是一对77岁的高龄老人,其中老太太瘫痪在床。为了照顾老人,她坚持和他们睡一间房,每晚为老太太倒茶、翻身、端尿盆,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2002年朱老伯去世后,老太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张阿姨像个心理医生,疏导着老太烦躁不安的心。在她的努力下,老太的心情渐渐舒畅起来了……做了多年保姆,张阿姨也已融入这个家。  相似文献   

12.
正孙阿姨患糖尿病近二十年了,自认为血糖控制得不错。但近一年来,孙阿姨的双脚总感到隐隐刺痛,晚上尤为明显,经过两次住院治疗,医生认定为神经病变,但治疗效果不佳。于是孙阿姨开始自己试用偏方,但都没有太大作用。最近,孙阿姨  相似文献   

13.
张静 《老人世界》2014,(8):10-12
父母土得掉渣儿的爱情 张任飞听父亲张耘天说,他和妻子陈为群相恋是在1991年—— 两人是桐乡市第一中学的校友,高中毕业后,直接参加了工作,张耘天被分到了桐乡市人民检察院,陈为群在嘉兴市银监分局上班。有位好心的阿姨给他们保媒,第一次见面安排在陈为群家。  相似文献   

14.
我的第一个房东是个50多岁的阿姨,在某国家机关上班。这三户共用卫生间的筒子楼中的一间就是她们单位早年分的。大约有十几平方米。李阿姨没有结婚,每次收房租之类,可能出于安全考虑,都是她弟弟陪着一起来。那个中年男人是个警察,骑着一辆旧摩托。  相似文献   

15.
正六十多岁的卞阿姨是一位非常热情开朗的老人,平时人际关系很好,如果说有一位"冤家"的话,那就是她女儿。卞阿姨的女儿今年已三十好几,还没有男朋友,这是卞阿姨最为头痛的事情,一直催婚,搞得母女关系很僵。最近,卞阿姨的闺密来找卞阿姨聊天,卞阿姨就跟闺密抱怨自己的女儿,比如不会做饭、女强人,担心女儿嫁不出去等。谁知被回来的女儿听了正着,于是跟卞阿姨大吵了一架。女儿认为母亲随便跟别人说自己的隐私,但是卞阿姨却觉得自己没说什么。那么,问题到底是出在哪了呢?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冰棍式的孩子,怎么能让自己的生活温暖呢?几天前,朋友阳姐邀请聚餐,席间有个姓洪的年轻妈妈带了不足百日的小宝宝。一大桌子人,吃得尽兴,快吃完时,服务生又上了一小盅红豆杂粮粥,大家疑惑,阳姐更是奇怪:"我根本没点这个呀。"这时,阳姐的儿子小范腼腆微笑,要服务生把粥放到洪阿姨面前,"洪阿姨一直哄宝宝,吃得太少,所以我给她加了一盅粥。"  相似文献   

17.
正日子总是牺牲一些,得到另一些。忍受一些,收获另一些。领居家有一对与我相熟的婆媳,阿姨古道热肠,心直口快,教过我许多生活小妙招;儿媳身材瘦小,为人和善。当了婆婆又特别热心的阿姨,难免有点八卦。上个周末她遇见我,上来就热心地问:"小李,前几天我看你拖着行李箱,又出差啦?"我说是啊。她又说:"我看你成天早出晚归的,真是能干啊,收入一定很高吧?"我笑着挽了下她的胳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阿姨顺势拉着我到长椅上坐  相似文献   

18.
张阿姨年轻时很漂亮,而且心肠好,十里八村的人都得到过她的帮助。邻家梅三娘半夜突然早产,丈夫又出门在外,张阿姨一个人背着梅三娘去了医院,才使得梅三娘和她的女儿都平安元事。梅三娘坐月子,也是张阿姨忙前忙后地照顾。梅三娘一家感恩戴德。要好好酬谢她,但她死活不肯接受。1972年,张阿姨不幸地患了子宫瘤,不能生育了,丈夫因此和她离了婚。1974年,张阿姨嫁给了一个比她大15岁的瞎眼老头。几个月后,张阿姨收养了一个被人抛弃的男婴,给他取名  相似文献   

19.
正星期一的神经内科诊室迎来了两位眩晕患者。张阿姨,58岁,平时身体挺健康的,每天里里外外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近3天来,每次睡觉时,她一向左侧翻身就感觉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天天如此。张阿姨不禁犯起嘀咕:该不会是中风了吧?在家人的陪伴下,她来到了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医生经过问诊和专科的体检,初步判断张阿姨的眩晕不是中风引起的,而是耳石症,经过手法复位和中药的运用,张阿姨的眩晕症状当场消失。  相似文献   

20.
正钟阿姨的女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珠海工作。孝顺的女儿每星期都托人空运海鲜给妈妈吃。身体虚弱的钟阿姨可高兴了,她觉得海鲜可以大补,就天天变着花样吃。可是,吃了一年以后,钟阿姨的身体不但没有变好,还患上了哮喘,经常感觉呼吸不畅快,喘不上气。钟阿姨很纳闷,难不成,吃大补的东西还补错了?钟阿姨找到了我,想弄个明白。原来,钟阿姨天生身体就不好,稍微着凉或受热就会感冒,身体内血液的循环本来就不好,现在又天天吃容易生痰的海鲜,毛病就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