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晓林  吴迪 《中国民族》2014,(11):9-11
记者:您好!作为中部地区多民族人口大省的湖北,在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方面,采取了许多得力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请李书记结合湖北工作实际,谈谈对于"守望相助"的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2.
万里长江东去,悠悠汉水西来,孕育出一座魅力之城——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武汉也是各民族交融汇聚的热土,是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城市。城市民族工作看武汉。近年来,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大力践行"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理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赞歌。  相似文献   

3.
董立人 《中国民族》2014,(10):54-55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为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指明了努力方向。嵌入式社会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及社会发展环境内,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及生态生活等活动的行为嵌入在社会网络中,并以共同体文化价值取向、公共道德认知、互助互信、互学互补、包容共济的信任声誉为坚实基础纽带。为此,我们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形成相互往来、守望相助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4.
赵红 《中国民族》2014,(6):8-13
记者:阿主任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刊的专访。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提出希望"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您是如何理解"守望相助"的?在您看来,"守望相助"对吉林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晓林  吴迪 《中国民族》2014,(10):48-53
记者:您好!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希望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的要求。前不久,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广东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缩影,是全国民族工作的战略要地,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窗口,在全国民族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牛颂 《中国民族》2014,(12):76-76
北京民族电影展从第三届起,特邀著名电影艺术家娜仁花作为形象大使。从那时起,我们就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推广,多次进行了长谈。正是在对娜仁花有更多了解后,我们决定推出"娜仁花电影周"。题目是突然出现在我脑海中的:守望生命的草原。这个题目娜仁花很喜欢。  相似文献   

7.
清代归化城、绥远城地区由于各民族的不断涌入,逐渐形成了多民族杂居共生的局面。归绥地区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经历接触、交流、重组和重塑,通过不断调整各自内在的结构以应对外来的影响,呈现出各民族间文化上交流互鉴,经济上相互依赖,生活上守望相助的局面。正是在这种交往交流交融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韦荣慧 《中国民族》2010,(12):18-21
极富民族特色和情感的中国各民族音乐背景、美丽精致的苗族银装、华丽高贵的蒙古族长袍、美若仙境的朝鲜族服饰、典雅端庄威武豪放的藏族服饰……这就是"多彩中华"!它演绎了中华各民族的服饰艺术,没有语言、没有讲解,只有音乐、只有色彩……2010年,"多彩中华"首次走近美国民众,被称为"真正的文化使者"。至此,"多彩中华"走过了11年。11年里,"多彩中华"成为一个用激情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品牌;11年里,"多彩中华"奉献出了一场场用爱心传递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精彩演出;11年里,世界因此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11年里,"多彩中华"也记录了一个个辉煌和难忘的时刻。  相似文献   

9.
"守望相助"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断,既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总结和精辟概括,也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发展创新。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精髓在民族关系中的传承与发展,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巴人传奇:从土里走向大世界本刊记者郑茜"我只有用土家族的大礼来感谢你们!"年过半百的舞蹈家资华筠跪在那一排淌着泪水的演员们中间;"从此,一个民族在音乐、舞蹈上站起来了!"著名教授杜亚雄这样宣告。--这就是1994年《土里巴人》对于中国民族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国情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不同,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各民族既认同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又保留着各自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形成了在认同中容多样、在多样中求认同的格局。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以实现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而穆斯林文化独具特色,个性鲜明,更需要与各民族文化特别是华夏文化交流与沟通,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为实现建立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书坊     
《中国民族》2014,(11):80-80
《民族团结云南经验》 该书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以2011年以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的建设实践为重点和引子,深入探讨了云南长期以来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云南现象",系统总结了云南引领各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边疆的"云南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潜江市教育局坚持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扎实推进援疆工作,全面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合法权益,具体表现为"三抓"。  相似文献   

14.
郭娅 《民族学刊》2011,2(4):48-52,94
从"社会性别"的视角来分析人的思想行为方式,是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用社会性别的视角对西部民族地区民众的思想现状进行调查,对研究西部民族地区各族民众的思想现状,关注各民族民众的发展需求,发挥各民族民众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刊推荐我们用歌舞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我们用激情演绎这属于中华文明的另一半我们在舞台上翻开中华各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精彩目录地方:云南曲目:《舞彩云》:打造者:云南省民委、省文化厅表演评介:这是一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舞台艺术精品”。一群守望精神家园者的歌舞。它蕴涵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彰显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维护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可以称为是一座云南民族舞蹈的“基因库”。此台节目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歌舞表现得既传统又现代,既民族又世界,具有民族的个性,又有世界的共性。让观众深受震撼!…  相似文献   

16.
一 行为的所有标准都是相对的,不同民族的差异,往往集中表现在各民族文化不同的特征上(所谓文化,在这里将其界定为生活方式),而不同的民族文化,又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排他性和各美其美的民族优越感。这种各美其美的特征导致认为本民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总是好的、正常  相似文献   

17.
杨琤 《中国民族》2010,(12):25-27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国家民委于2010年启动"中华民族一家亲"文化下乡活动,旨在通过送戏、送书、送医等活动,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和理解,不断从民族地区挖掘素材,汲取营养,引导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大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璇 《中国民族》2015,(12):62-65
广西的风儿特别暖,广西的歌儿特别甜。只要你走进广西,就一定能切身感受到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浓浓氛围。在广西,民族关系连续13年成为民众满意度最高的社会发展指标。这是因为"三个离不开"思想早已在广西各族人民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广西建立健全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打造出具有广西特色、全国独树一帜的民族团结品牌。  相似文献   

19.
王蕾 《中国民族》2007,(9):46-47
在西北少数民族民歌中,有部分少数民族根据本民族的习惯和歌词内容,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这样的少数民族有东乡族、土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等。在这些民族中,土族民歌的"家、野"相对而言比较完善、明显。  相似文献   

20.
崔榕  赵智娜 《民族学刊》2021,12(8):1-8, 120
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中华文化认同是整合、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程中,各民族文化认同得以萌发并日益浓厚,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主线。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各民族共同守望和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认同得到了巩固和增强,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基础、精神动力和整合机制。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增强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来展开,促进各民族强化中华文化符号认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促进中华文化仪式的传承与创新,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团结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