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娄春 《家庭科技》2006,(3):29-29
韧性,对于女人,绝对是一个褒义词。当有人赞美你的身体“韧性十足”,就意味着你健康、年轻、灵活、有弹性,还有性感。丽对于男性,爱人柔韧的身体对他们更具有“杀伤力”。颈部练习身体以自然位站好,头部做环转动作(右→后→左→前,再反方向进行)。做4个8拍。教练指导:动作时力量要均衡,以头部引领颈部转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突然发现性高潮似乎消失了,你是否了解这种尴尬的原因呢?医学专家把这种性高潮突然消失的现象称为"暂歇性高潮中断".只要找出原因,正确调适,即便不吃药,你的性高潮"死穴"亦能解开. 方法一: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性欲及快感的下降,很多时候是因为夫妻间缺乏亲密抚触,或是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了解自己的身体,探索自己体内欢悦感的来源,当你把那份体验融人性爱时,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身体"内涵的含混不清,是儒家身体观在当前颇受争议的关键原因之一.从字源义的角度分析,"身"与"体"都与身体密切相关,但是二者都不能等同于现代汉语意义上的身体,而且二者在内涵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决定了对儒家"身体"概念的界定,必须结合思想的角度来分析.从儒家经典文本来看,当他们提到"身体"时,想到或意指的不仅仅是我们今天这个生理意义上的肉体,而是与其他各事物密不可分,关联着体验、践履、身体力行等涵义,从而使其思想呈现出重视"身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平日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短时间的讲话不清、看不清东西,面部或手足麻木,或突然身体一侧无力甚至跌倒等症状呢?如果有,那就得注意了.这很可能是"小中风"发作了.别看它"小",却是个可致命的危险信号.据权威数据显示,一旦患有"小中风",有40%在近期内会发生中风,如不控制危险因素,以后发生中风的几率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伴随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身体写作浪潮,有关身体写作的批判浪潮也接踵而至,如影随形.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出现如此良性而积极的互动局面,真倒是多年少见.面对"一边倒"的批判浪潮,身体写作者们并不因为批判的尖锐而示弱半分,反而趁势借机炒红了自己,出了名声,赢得了读者,赚取了金钱.正应了娱乐界那句话:不怕遭人批,就怕没人理,那些以身体而力行于写作领域的无论"美女"还是"美男"作家,落得就是这个实惠,至于心安理行乎,不得而知.浏览部分身体写作者的"豪言壮语",笔者越发觉得在当今社会日益世俗化、市场化、娱乐化的大潮中,身体写作作为其中的一朵浪花,到处充盈着名与利、肉与欲的气息.  相似文献   

6.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流行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强烈冲击,给居民生活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从这个意义上看,增强居民生活的韧性对应对未知风险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文提出了"生活韧性"的概念,构建了生活韧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同时把生活韧性的相关因素分为生活系统和支持系统.生活系统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生活消费内容;支持系统包括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和组织资源四类,它是影响生活韧性的主要因素.为了能进一步分析,本文利用疫情期间的两次问卷调查数据,根据理论分析框架对居民生活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疫情期间,居民生活的主要经济压力来自子女教育、房贷、房租和吃饭.此外,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对生活韧性有显著影响,其中职业和代际的影响是最突出的,职业地位越高、年龄越大,生活韧性越强,反之则越不足.当然社会关系和组织资源对居民生活韧性的潜在支持也非常重要.最后本文还提出了增强生活韧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学术话语中,"身体"是一个日益凸显、频率渐高的话题.在关于消费社会和视觉文化的著述中,"身体"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如博德里亚的名著<消费社会>中,即有"最美的消费品:身体"这样非常醒目的一节.西方学者在进行文化研究时也对"身体"本身的研究非常重视.在美学领域中,"身体"也成为一个异军突起的命题.这些理论现象是很应该得到我们关注的,同时,我也认为,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西哲学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似乎被忽视了,即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一种以意识为其根本的哲学,是一种意识本体论的哲学的话,那么与之迥异,中国古代哲学则为一种以身体为其根本的哲学,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不是"意识"而是"身体"始终被置于中国哲人关注的中心,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安身方可立命"应被视为中国哲学的堪称纲领性的结论.该哲学不仅以身体构建世界图式,从身体推出社会伦理,由身体企求精神超越,而且该哲学的历史亦是循着身体运行的模式而非意识运行的模式展开的.  相似文献   

9.
"思"辨——身体思维的内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不应把"思"仅仅归功于大脑,而忽视整个身体对思维的作用.思维不是一种独立于身体活动的先验逻辑能力或纯粹的主观意识,而是在有机体能够寻求和处理世界的信息时就已经具备的一种功能,一种根植于身体场的生成性活动.身体是积累和储存人类经验、知识和智慧的信息库,是持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和能量交换的身体场,它孕育和催生着所有形式的思维.正是独特的身体结构、生存意向、生命冲动、感知能力、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意志力、直觉、多层次的意识结构、灵活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共生性等共同构成了"思"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笛卡尔以降的整个近代西方哲学,都没能摆脱他所定下的"心尊身卑"、主体乃为"思维主体"的主体基调。福柯的作为"被动者的身体"的身体观和德勒兹的作为"主动者的身体"的身体观,为意识主体的退场和身体主体的出场提供了比较完备的注解。身体主体是物性化的和去本质化的后现代主体形态,用德勒兹的话来说,也就是"无组织的身体"。  相似文献   

11.
"革命+恋爱"这一小说模式深刻地反映了政治与审美的合谋关系,而装载着个人情感和欲望的身体充当着它们之间的桥梁,起到了连接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功能.由于对个人经验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无视,早期革命文学中的"身体"只是徒具获得民众情感认同的条件和形式,却并未透过个人的身体表达特殊而复杂的人生体验和人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义"图像表象"的身体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通过直觉、灵感、想象等创造出与现代都市生活在本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象征图像,这种图像表象是一种身体的活动,是对世界上生活-身体(lived-body)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从身体维度来审视现代主义"图像表象",不仅可以揭橥这种图像表象活动是一种由艺术家亲历参与的图像意识行为,从而把握现代主义艺术"意义"发生的深层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明了现代主义为何把艺术表现的"情境性"、"事件性"推到极端的缘由.  相似文献   

13.
罗为 《家庭科技》2009,(6):21-21
有一天,突然发现性高潮似乎消失了,你是否了解这种尴尬的原因呢?医学专家把这种性高潮突然消失的现象称为"暂歇性高潮中断".只要找出原因,正确调适,即便不吃药,你的性高潮"死穴"亦能解开. 方法一: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性欲及快感的下降,很多时候是因为夫妻间缺乏亲密抚触,或是对自己的身体一无所知.了解自己的身体,探索自己体内欢悦感的来源,当你把那份体验融人性爱时,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4.
立足于中国古代身体观,"体知"所涵括的"身体能够知道"的义项与西方认知理论中"具身化认知"的新进展相一致,但不同于西方认知科学中向经验的彻底回归以及仅仅将身体看作认知的基础,"体知"也是在高层次上对事物复杂性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体知"之"知"在于"身体自然知-‘道'",则"体知"不是一个纯粹认识论的范畴,"体知"之"体"的动、名词区分,显示了作为隐暗维度的"气",这一"存有的连续"的一体之本然是"‘体知'何以可能"的本体论基础,同时,在此框架下,"身体自然知-‘道'"也体现出修身哲学中"不待修饰把捉"这一实践工夫的独特的理论内涵.因此,作为一个"新"词,"体知"能自然地相承于古代话语,又顺畅地契入于当代生活,可视之为中国哲学创造性转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5.
"五四"的身体话语起于晚清,晚清的国家身体化思维是以"拟人说"为原型的,它开辟了民族主义性质的身体话语,并为"五四"的身体话语提供了思想资源和言说方式。"五四"时期的身体话语虽然受到了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中的身体话语的影响,但却更多的呈现出本土化的特征。身体在"五四"时期主要是在伦理道德的范围内被谈论的,因而"五四"身体话语是和反封建伦理的时代话语重合的,并由此出现了身体被呈现和被遮蔽的矛盾状况。  相似文献   

16.
姚文放 《江海学刊》2012,(1):182-193
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特里.伊格尔顿、美国学者理查德.舒斯特曼和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先后提出"肉体话语"、"身体美学"、"身体的审美化"等理念,对于鲍姆加通创立的经典美学提出了三次挑战。他们对于肉体、身体的美学意义的肯定表现出学科建设的冲动,他们反对将美学归诸认识论,确认美学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重要的担当,谋求身心的一体性、交互性,直面现实问题,发挥实际效用,促进人的完善。这三位美学家各异的学术背景在对于经典美学的挑战中留下了明显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很多朋友可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手机铃声很短促地响了一声,便不响了."未接来电"里显示的号码通常是以"134"、"158"、"159"开头的普通号码.如果回拨,电话就会自动转接进语音信箱,听到的多数是信息台要求和你"交友"的留言,或者是说你中了"六合彩"之类的中奖电话.  相似文献   

18.
张巍 《学术研究》2004,(11):140-140
<论语·尧日>:"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其中"天禄永终"一语在后世典籍中频仍出现.现代通行的<论语>译注大多翻译成:"上天的大命已落在你身上了,你要诚实地掌握正确的原则.假如天下的百姓陷于困穷,上天给你的禄位就永远完结了."<论语译注>[1]可以作为代表.杨伯峻先生认为这一章前后不连贯,从宋朝苏轼以来便有许多人疑心有所脱落.因此,<论语通译>作:"[如果你执行有偏差]天下百姓陷于贫困,[那么]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就会永远中止了."[2]钱穆先生也翻译作:"苟四海人民皆陷于困穷之境,则君禄亦永绝."[3]<汉语大词典>"永终"条引<论语>为书证,解释为"永远终止".[4]如此看来,把"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当作假设复句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  相似文献   

19.
身体的空间性与"环境人"的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梅洛-庞蒂,身体的空间性不同于外部物体的空间性或空间感觉的空间性那样的一种位置的空间性,而是一种"处境的空间性".身体的空间性是在活动中实现的.正是活动使身体的空间性处境化和环境化,使人成为被生活世界的境域所标识的环境人.但人的活动不只是一种身体的自然的活动,它还是一种精神的社会的活动.因而作为一个环境人,人总是生活在身体的处境空间性(自然性)与体制(制度化)空间性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哲学、诠释学和宗教现象学等视域加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言"的天与西方基督教中"言说"的上帝存在着以下不同:由于天"无言",使其所指隐含着多义性和随意性,而由于上帝"言说",使其所指被限定为独一的位格神;"无言"的天"出场"的时间性极其模糊,而"言说"的上帝"出场"则具有清晰的时间性;人与"无言"的天之间是"我与它"的共生关系,而人与"言说"的上帝之间则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无言"的天更多的是"直观地"启发人,而"言说"的上帝则往往"临在地"启示人;对于"无言"的天,人主要通过感悟和体会去认知,而对于"言说"的上帝,人只能借助信仰和激情去体认;"无言"的天以"道说"而澄明,"言说"的上帝则因其话语不断"冥化"而隐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